朱国忠
[摘 要]地域嬉乐儿童诗课程是将地域嬉游活动与儿童诗创作教学整合的课程。课程追求一种属于儿童的清贫诗意、一种属于生态的自然诗意,更是养护一种属于余裕的自由诗心,目的是为童诗创作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题材;同时,通过儿童诗创作教学的驱动、关注、定格,使地域化的儿童嬉游活动更稳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热爱家乡、记住乡愁。
[关键词]诗心语文 地域嬉乐 儿童诗 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10
地域嬉游活动与儿童诗创作教学的整合课程,简称“地域(江海地区)嬉乐儿童诗课程”。该课程研究是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它是指从小学儿童诗教学的视野出发,选择性地动化地域性的儿童嬉游活动,从而有效地吸纳其中的诗歌资源,为童诗创作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题材;同时,儿童诗创作教学的驱动、关注、定格,使地域化的儿童嬉游活动更稳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
一、追求一种属于儿童的清贫诗意——尝试性复活,梳理传统游戏的“活性项目”
“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活动”除了具有愉悦生产性、合作分享性、渐进生成性、生活亲和性以及年段匹配性等特征外,还具有儿童趣味性、地域特异性等表征。传统型儿童嬉乐资源内涵极为丰富。要全面推开江海传统型儿童嬉乐活动,让学生的嬉游活动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要向童诗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更童化、更本土的表现题材,我们就要建设起强大的共用资源库。为此,我们将嬉乐童诗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推进到家庭、社区,推进到田园。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组适合中高年级的家庭嬉乐作业。让学生回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了解祖辈、父辈小时候是怎么玩的,有哪些有趣的玩法;请他们讲述童年的嬉游乐趣;还要求学生和家人一起嬉游,尽量多地学会祖辈、父辈的童年嬉游活动。活动之后,可以补记爷爷奶奶的童年嬉游,也可以实时纪录自己的嬉游体验。这样,按照家人示范—儿童模仿—家人讲述—儿童纪录的过程,形成一条嬉乐作业链条,从而搜集到大量的优质嬉乐活动资源。为了更好地建设嬉乐作文资源库,我们将其规划为树趣、农趣、水趣、苇趣、筝趣、车趣、排趣、捕趣、采趣、割趣、推趣、斗趣、养趣等,形成了“地域嬉乐16趣”:
(1)放牧丛林,生成树趣资源;
(2)走进村野,生成农趣资源;
(3)怀旧体验,生成节趣资源;
(4)课间穿插,生成戏趣资源;
(5)融入水乡,生成水趣资源;
(6)走进苇海,生成苇趣资源;
(7)制作放飞,生成筝趣资源;
(8)实地制作,生成车趣资源;
(9)比拼晋级,生成排趣资源;
(10)亲近自然,生成捕趣资源;
(11)现场采摘,生成采趣资源;
(12)劳动体验,生成割趣资源;
(13)炫秀技巧,生成推趣资源;
(14)设置擂台,生成斗趣资源;
(15)实战演习,生成武趣资源;
(16)亲近动物,生成养趣资源。
二、追求一种属于生态的自然诗意——季节性搜索,寻觅嬉游活动的“新生空间”
江海传统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方式,与岁时节令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戏活动与岁时节令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定的游戏活动形式,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岁时节令之中,以致形成了大量的岁时节令性游戏;二是游戏活动在一定的岁时节令中,往往有着十分集中的表现,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等节日中,古人总是要进行大量的游戏活动,尽情地玩乐嬉戏;三是某些游戏活动的时间由于不断地重复,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游戏节。可见,江海传统游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一定的岁时节令而进行,它们与岁时节令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开发地域嬉乐儿童诗,要取得最佳的课程效果,就应该顺应岁时节令的规律。
另外,小学生的地域嬉乐儿童诗和他们的生活是高度相关的。他们嬉乐,写童诗,都应该敏锐地感受到物候的变化。大地上的事情,我们努力让孩子们知道。在嬉乐的时候,就是他们写童诗的时候。真实的地域嬉乐活动都是季节性的。这样的嬉游必然是属于自然的,属于地域的。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按照季节的顺序来确定嬉乐儿童诗活动的总体框架,充分考虑嬉游和地域自然的匹配性,让自然地域为儿童的活动提供最佳的场域和最丰富的材料,让嬉游活动走在季节的天空下。比如,春天江滩挖蟛蜞,夏天坐盆采菱角,秋天苇海捉迷藏,冬天野外打雪仗等。具体说来,我们采用“季节主题化”思路,丰富了童年嬉游的活动项目。具体主题及项目如下:
我们根据四季的变化,走进田园,走进苇丛,展开大规模的搜索,发现嬉游活动的新空间。在夏天,我们发现了油菜花的乐园、红蟛蜞的童话、蚕豆鸟的故事,其中油菜花的积木空间,就是我们发现的一个新地带。
三、养护一种属于余裕的自由诗心——非正式学习,捕捉儿童诗意的“生态流向”
非正式学习情境,往往是自然的环境,总是和江海田园联系在一起。学生有机会亲近自然,凝视景物,体察变迁,因而有更多的发现的机会,容易获得更多有趣的发现。显然,地域嬉乐有助于学生成为真正的缪斯。同时,非正式学习情境,实际上更多的是嬉乐的情境。因而,这样的学习更符合儿童,和学生的身心具有最佳的相似匹配性。为了让地域儿童诗成为沉浸地域自然的嬉乐之歌,成为儿童心灵舒展的缪斯性图画,我们努力建设一个开放的学习机制。童诗在窗外,嬉戏在田园。写地域嬉乐儿童诗,不能把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室内,而要在每个月设立三四个“田园嬉乐自由日”。地域嬉乐,就应该允许学生像小鸟那样在蓊蓊郁郁的丛林中自由飞翔,像小兔那样在纵横交错的庄稼地里尽情奔跑,像小鱼那样在一碧千里的芦苇荡里快乐回旋……他们可以到果园做一只猴子,上树摘桑葚;到江滩和蟛蜞打地道战;到蚕豆田里“孵化”活泼可爱的蚕豆鸟……尽情地嬉戏,尽情地快乐,才有勃发的诗情,才有可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地域嬉乐儿童诗。孩子们玩得尽兴、玩出创意,激活了诗心,就一定会产生好的儿童诗。田园自由嬉乐,是创写童诗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是最好的策略。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