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催生创新花

2016-05-07 13:24穆江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邱少云小蝌蚪乌鸦

穆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97-01

陶行知说:“一切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难,从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火花

传统教学中,老师问一问,学生答一答,所发展的大多是一种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学生主动创新思维的发展。故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积极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中描绘22位英雄英勇夺桥这一组镜头时,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感受红四团战士舍身忘死的形象,我抓其中一组动词“攀”和“冲”进行比较:“攀”是什么意思?说明手拽着铁链,很艰难地走:“冲”是什么意思?说明速度很快。这不是一组矛盾吗?通过学生思维比较,由“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体会战士们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又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后,教师提问:“要是小蝌蚪问你‘小朋友,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妈妈,它长什么样子呢?你能告诉他,帮助他找到亲爱的妈妈吗?”这一充满儿童情趣的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举手帮小蝌蚪找妈妈,绘声绘色地介绍小蝌蚪妈妈的特征,更有学生还模仿寻人启事的口气活灵活现地描绘着呢!瞧,学生在老师的问题情境下说得既准确又生动,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学生思维大大扩展

二、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首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设置疑问。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指点代替多讲。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如在讲读《瀑布》的第一课时,提问:(1)浪一个接一个涌向岸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2)阵阵风吹过松林时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探究,展开想象。这样,问题中的两种声音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回荡,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如:教学《白杨》一课第二段,可抓住“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句话,提问:(1)什么叫“表白”?怎样理解“表白着自己的心”的意思?(2)从课文中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得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理解,逐步回答了这些问题,就可以突破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巧妙而有趣,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有趣的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探究问题的氛围。尤其是提问在点子上,而不是脱口而出的一般问题,要提问经过认真思考讨论才可以解决的问题论文服务。

三、激励学生质疑,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不家务事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即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四、开放思维空间,丰富创新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故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开拓思维、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发展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却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一情境,到牺牲这段时间,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空白处,教师提出:“请根据插图中的火势和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许多同学动情地说:“他想,为了战斗的胜利,说什么也要挺住,就是烧死,也要坚持到底。”“他想,如果动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周围同志的生命难保,整个战斗的计划也会落空。”这些丰富的续补想象,使邱少云这个闪光的高大形象,树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遵守纪律的楷模。

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在讲解“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这一创新思维训练点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天地”,让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学生说:“书上讲把小石子一个个放在瓶子里……这种喝水办法不好,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太慢了,可以把瓶子扳斜,搁到石子上,这样水就往瓶口斜,乌鸦可以喝到水了。这样做又快又好。”又有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子打破瓶口,然后喝水,因为乌鸦浑身长着羽毛用不着怕割破皮。”这些独特的见解,突破了常规的禁锢,正是创造意识的萌芽,教师要一一加以肯定,鼓励他们再探索,让学生在讲述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发展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以学生的好奇、好问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疑”为线索,磨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邱少云小蝌蚪乌鸦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小蝌蚪
小蝌蚪
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