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娜
摘 要:小学数学的愉快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把被动的学习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以增强成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微笑;兴趣;幽默;做数学;品尝成功之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74-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十多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产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然后拿出一个长方体的土豆问:“怎样求它的体积呢?谁能想出办法来?”有的说:“切成碎块拼出长方体求出。”有的说:“给一个长方体的缸里盛一半水,把土豆放进去,水面就会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然后,教师对学生,作出肯定,这样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有趣的联系中,学得开心,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学得爱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穿插于教学之中,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悄悄的走掉了。看到9这样欺负0,1很不高兴。他牵着1的手走过来对0说:“你看,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三、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38个,足88只,问鸡兔各几只?"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38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38×2=76只。""少了多少足?" "12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12÷2=6只兔子,32只鸡"。
四、要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
学生不仅要在引进新知识、讨论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在巩固新知识阶段更应主动参与,要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在巩固新知时,我设计了一个套圈游戏。因为套圈游戏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游戏规则:套中小猴子42分、小猪17分、小羊25分、小鸭33分、小鹿20分、小狗37分。(1)你喜欢套取哪两种动物,能得多少分? (2)套哪两种动物得分最多?是多少?谁还能提出数学问题? (3)套取哪两种动物,得分最少?是多少分?(4)我套两种动物得62分,猜猜看我套中的可能是哪两种动物?(5)猜猜看,每次套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套法?猜后,小组讨论验证,最后学生用5+4+3+2+1=15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让学生把这15道题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业本上,让全体学生体验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必须指出的是,提倡让学生“做数学”,并非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恰恰相反,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还必须加强。
五、要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我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通过电脑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有许多不同的事物。要求学生围绕“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进行思考,从图中选取不同的事物,以“看谁说出的分数多”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结束后,答对的同学可以到老师处领奖品。拿奖品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如拿奖品总数的1/9、1/8、1/6、……拿对奖品的,奖品就属于他,拿错的不给予奖品。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试着提出还剩几分之几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的愉快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把被动的学习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以增强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便会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这样,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