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
防止被骗的唯一妙招是做一个悲观主义者,知道自己多糟糕,好事不会降临,也没有走狗屎运的可能。
我的手机装上了来电提醒业务,每有电话进来,北京移动就会给出提醒——这是中介电话,已经被标记78次;这是骚扰电话,已经被标记12次;这是诈骗电话,已经被标记106次等等。一些诈骗手段已经尽人皆知,骗子却还在使用,我忍不住对着电话大骂。
多年来,骗术不断进化,俨然成为一项高超的手艺,一些骗子堪称大师。比如某某道长,再比如费迪南德·沃尔多·迪玛拉。迪玛拉度过了伪装者的一生。心理学家玛丽亚·库尼科娃,最近出版一本书叫《信心的游戏》,分析骗术和骗子的人格,她在接受采访时说,研究了多个骗子的案例之后,她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迪玛拉,这个高中没毕业的家伙在船上冒充军医,简直是疯狂之举,而他居然成功了。在阅读迪玛拉的传记时,库尼科娃时常感叹,此人也不是那么坏,此人原来还很有魅力,随后惊觉——骗子在写自传、在接受采访时,依然在行骗,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伪装自己。
库尼科娃说,骗子人格中有三个特征非常明显,第一是移情能力缺失,他们不具备普通人都有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骗子不具备这种心理品质,他们像变态者一样冷酷。第二是绝对的孤芳自赏,有强大的“本我”,相信最好的事情会在他身上发生,得到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喜欢走捷径,不愿意努力工作。第三是信奉马基雅维利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非常能够说服他人,总相信自己是对的,善于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旨意行事。而被骗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处在情感上的脆弱地位——当你觉得孤独时,骗子很愿意给你提供你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假象。当你失去工作时,你不仅在财务问题上陷入弱者地位,在人际关系上也变得脆弱,友情靠不住了,浪漫事情也不太可能发生了。人们之所以不停地受骗,乃是出于一种进化的本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被教育,信任他人要比不信任他人更好。生活中也鼓励那些善意的小小谎言:嘿,你今天看起来很漂亮。
库尼科娃给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自我感觉良好,防止被骗的唯一妙招是做一个悲观主义者,知道自己多糟糕,好事不会降临,也没有走狗屎运的可能。然而我们即使不被那样的骗子骗,也是被这样的骗子骗。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中介、骚扰和欺骗中奋力向前。
(李丽荐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