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2016-05-06 17:22李传鹏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1期

李传鹏

【考点阐释】

中考语文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范围是: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文化典籍、《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等。

命题特点:从单一的常识性考查趋向于综合性、应用性考查。多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考查。表面上考的是知识,实际上是在通过对文学知识的考查,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的命题方式有:1.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文化常识多结合诗文名句的积累运用来考查。2.作家、作品、内容、人物的搭配与判断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考查。3.对文学名著知识的考查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的考查频繁。考查越来越深入到对小说具体情节、人物等的掌握与评价;用填空或问答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是近年来常见的命题方式。它既可以考查作品、人物、情节,还可以从考生的感想、体会的角度来反馈对名著的了解情况。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各抒己见。今后一段时间,这类题型仍是中考语文的热点。4.根据提示概括相关内容,完成题目;结合某一诗人的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5.课外知识的拓展。图表卡片式试题是考查名著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个图表可以考查多部名著知识,也可以反馈考生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考查角度较广。在课改背景下,有望成为今后几年中考语文的一大热点。

【真题解析】

例1.(2015·山东德州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由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作品、体裁,设计此题时,命题者有意把错项放在考生常见而又容易弄错的人物与作品上,来个“张冠李戴”,看考生能不能识别。B项中的“贾雨村”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不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答案:B

例2.(2015·甘肃宁夏卷)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从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一生“历经八州”,在被贬黄州时,自称“闲人”。

“他”是 ,“其词”特点是 。

解析:这是一道填空题,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今著名作家、作品特点的理解与识记。这是一种纯记忆性的试题,只要对作品的内容掌握得比较牢固,解答也就轻而易举了。

答案:苏轼 内容方面:题材广阔,豪放,雄浑;多表达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写法方面:善用比兴、夸张、象征等手法;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例3.(2015·辽宁营口卷)名著阅读。

A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从左面数过去的第三块条石。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新的发现,给他很大的启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A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石灰的接缝,愈挖得深,他的进度愈慢。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 (1) ,A的名字是 (2) ,此时A是在 (3) ,这里是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选文中“他拿定了主意”是指A的 (4) 这一想法。

解析:这是一道课外名著综合性考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某一文学作品的了解及对人物的评价。解答本题考生对该名著必须有大体了解,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去思考是哪本名著,进而确定名著的内容、作者、主要人物、精彩情节等信息,按要求回答即可。

答案:(1)《红岩》(2)许云峰(3)白公馆(4)挖通地牢的石壁,为狱中的难友准备越狱的通道

【复习点拨】

1.列表法。针对一些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朝代、集名、篇名、佳句等。这是常用的方法。按照文学史的不同分期,把初中阶段的作家分类整理,以史为线索,作家作品是这条线上的一颗颗耀眼的珍珠。这样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同时,初步了解了文学史的知识体系,能收到整体记忆的效果。

2.多做读书笔记。这是针对名著的考查方法,在课外阅读时不能只看不写,不能只读情节而不注意人物形象,不能肤浅略读而不深刻分析。要有计划地写读书笔记,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思想情感、感受启示,同时不能摘老话,抄套话,要有自己的心里话。

方法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准确地识记。要记住方法是为识记服务的。

【能力训练】

1.(2015·山东泰安卷)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2.(2015·浙江杭州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道理的一种文体,选自《韩非子》的《智子疑邻》和选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都是寓言。

B.《丑小鸭》《绿色蝈蝈》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C.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的《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D.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同为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3.(2015·四川南充卷)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4.(2015·山东聊城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5.(2015·湖南长沙卷)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6.(2015·四川宜宾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7.(2015·湖北潜江卷)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井游记》通过描绘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曹刿论战》通过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C.《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