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静,宋 敏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种业出口贸易与育种技术创新的关系
任静1,2,宋敏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利用国内育种授权专利度量育种技术创新,采用联立方程组系统估计方法对1992—2012年种子出口贸易总额和育种技术创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育种技术创新对种业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种业出口贸易对育种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不仅要增强通过自主创新等技术手段提高出口竞争力的能力,而且要增加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育种技术交流,加大种业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种业出口贸易;育种创新;育种专利
2012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了中国种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为“支持国内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可见,中国实施“种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已经势在必行。“种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可以使中国种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种业快速发展,进一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然而,为了实现“种业走出去”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种业必须增强育种创新能力,寻找影响育种创新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试图研究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旨在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为共同促进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提供建议。图1列出了1992—2012年中国种子出口贸易和育种专利授权量表示的育种创新之间的趋势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出口贸易与育种创新之间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增长趋势,该趋势直观地表现出了种子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也就是说“种业走出去”和育种创新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如果这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政府任何一项促进种子出口贸易或者育种创新的政策出台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正是本文研究此问题的政策实践意义所在。
1文献综述
(1)种业国际贸易。2001年,瑞士学者Patrick heffer在首届中外种子产业论坛中指出,21世纪将是国际种子贸易稳定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自动控制程度的发展,国际种子贸易将更加重视种子质量和种子出口结构的改善[1]。阿根廷学者认为,随着跨国种业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种业的冲击,最终种业国际贸易的受益者将是跨国种业公司[2]。孙笑丹利用修订的恒定市场模型(CMS)研究分析了中国种业国际贸易的动态结构和增长方式,得出中国在国际种业市场中的出口地位与其资源禀赋是不相称的,出口市场份额少,出口种子存在质量低劣等问题[3]。邵长勇利用需求变动理论模型和CMS模型,通过分析种子的出口规模和结构与世界种子市场的关系得出,中国种子出口贸易尽管在一些亚非国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而且还面临着资金雄厚、育种技术先进的跨国种业公司的挑战[4]。
(2)育种创新研究。2004年,张世煌和胡法瑞教授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玉米种业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情况,认为玉米种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销售体系建设,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5]。邹彩芬、罗忠玲、王雅鹏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农业生物技术育种创新的差距,认为中国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生物技术育种能力,使研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对跨国种业公司的压力[6]。唐力指出,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植物品种的原始创新以及选育能力的推进和优化[7]。尽管中国的育种创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通过国家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植物育种创新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据《2014农业知识产权创新指数报告》,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13221件,其中授权4808件、向国外申请品种权131件、授权46件,主要是向日本、欧盟、美国等18个国家申请了品种权。
(3)关于种业国际贸易和育种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王济民和刘春芳通过定性分析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对种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得出中国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种业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8]。洪昶通过分析研究农业技术产权体系与出口贸易的机制得出,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外对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的研究只注重于单个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略显薄弱。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种业出口贸易能否通过技术溢出和学习效益等促进育种创新,另一方面则是育种创新水平的提高是否能够促进种业出口贸易的增长,这两者之间是一个互为因果的促进关系。所以,为了消除两个变量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联立方程组的形式实证分析种业出口贸易与育种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并利用199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组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估计结果。
2研究方法
2.1理论模型设定
本文的第1部分已经提出,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实际上这两个变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如果采用单方程方法进行估计,一方面可能会使整个经济系统只看重方程中的数据信息,不能很好地利用方程之间的关系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单方程回归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则有可能因为出现内生性问题产生回归偏差。那么采用联立方程组则能解决这一问题,联立方程组充分考虑了这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系统估计方法中每个方程都包含了若干个变量,而且这些变量的值是由一个系列相互联系的方程决定的,从而避免了变量之间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建立如下联立方程组对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式中,SExt和BInt分别代表种业出口贸易额和育种创新两个内生变量,Pcrot、Crot、和Feat分别代表农民人均种植业产值、种植业生产总值和政府对种业科技方面的财政支出总额三个外生变量,t表示年份。
2.2模型变量描述
SExt:第t年的种业出口贸易额,本文采用种子出口总额(单位:亿元)进行度量出口贸易变量,而没有采用出口依存度。这是因为,按照Grossman 和Helpman的观点,在技术创新与出口贸易相关影响的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国内外两个市场之间的贸易交流,而贸易交流则取决于出口量的规模而不是出口依存度。所以,本文采用种子出口贸易总额衡量种子出口贸易变量。
BInt:第t年的育种创新。对于技术创新的衡量方法有很多,例如产品销售总额、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或者授权量等。但是对于种业而言,整个种业的种子销售总额以及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由于一些政策体制的原因并不容易得到,所以本文不采用这两个指标衡量育种创新这一变量。本文采用育种授权发明专利度量育种创新变量,但是由于发明专利授权量比申请量更能反映育种创新的质量和水平,所以本文采用育种发明专利授权量来度量育种创新变量。
Pcrot:第t年的农民人均种植业产值,模型中加入这一变量是为了反映农民收入水平对种业出口贸易以及育种创新的影响。其意义在于,对于种子出口贸易而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就会增加对国外优良种子的需求,这就需要出口更多本国的种子换取更多的外汇,满足国内对于国外种子的需求;对于育种创新而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会使农村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农民教育文化水平增强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就会提高,这样可能会提高种业整体的育种创新能力。设农民人口为AP,则:
Crot:第t年的种植业生产总值。出口贸易方程中加入该项指标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基于联立方程组的考虑,为了保证联立方程组能够进行识别,二是为了考察规模经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即种植业经济规模增加可能会促进种子出口贸易的增加。
Feat:第t年政府对种业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支出总额。同样的道理,技术创新方程中加入该项变量,一是为了保证联立方程可以被识别,二是为了研究政府对种业科技的财政支出是否能起到鼓励和促进育种创新的作用。
et和ut为方程的回归残差,ai,i=1,2…8为待估参数。
2.3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对数据的说明如下:
(1)本论文中种子出口贸易的数据来源于海关,统计了1992—2012年中国向国外种子出口贸易数据。经过数据整理,截至2012年底,中国种业总额达到了19.70亿美元,向欧、美、亚、非以及大洋洲16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出口,共出口包括蔬菜、花卉、大田作物、牧草等156种作物种子。
(2)本论文育种专利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对于育种专利的检索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方法,对1992—2012年中国公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中IPC分类号中有关种植业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并全部按照主分类号进行检索。检索的IPC主分类号包括A01B、A01C、A01D、A01F、A01G、A01H、A01N3、B09C、B05B、A01G11、A01G13,并剔除相互重复的专利;二是根据专利申请名称和申请说明书摘要进行关键词检索,其中在专利申请名称中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基因、启动子、终止子、转录因子、分子标记、序列、核酸、核苷酸、转基因,申请说明摘要的关键词林、果树、园艺、蔬菜、花卉、种植、播种、施肥、除草、农。
(3)本论文种植业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为了和育种专利的检索范围一致,本文的种植业是指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统计了《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从1992—2012年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的种植业产值。农民人口数来源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利用了统计年鉴中的乡村人口数。
(4)本论文中政府对种业的科技财政支出1992—2006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此数据采用的是国家财政支出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数据。该数据由于2007年国家实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口径需要重新研究设计,但是新的设计口径尚未确定,所以,2007—2012年种业的科技财政支出利用1992—200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这里的平均增长率采用几何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为:n年数据的增长率r=[(本期/前n年)^(1/(n-1))-1]×100%)测算整理而得(见表1)。表1显示,种业科技财政支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表1 1992—2012年种业科技财政支出
(5)各项数据按照统计口径,已经做了统一调整处理。
3联立方程回归结果及分析
3.1联立方程模型参数估计
为了检验联立方程的联立性,需要进行Hausman检验。通过检验,两个模型之间存在联立性,所以可以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
本文采用eviews6.0对联立方程组进行系统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种子出口贸易方程估计结果
表3 育种技术创新方程估计结果
续表3
从表2和表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运用二阶段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的联立方程的可决系数R2都接近于1,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联立方程组:
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的联立方程组为:
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的联立方程组为:
3.2结果分析
(1)种子出口贸易与育种技术创新之间相互影响分析。在种子出口贸易方程中,表2和表3显示,育种技术创新对种子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育种技术创新每增加1个单位,种子出口贸易总额就会提高1.496~1.687个单位。这表明:一方面,育种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增强促进了种子质量的提高,优化了种子出口结构,从而增加了种子出口量;另一方面,育种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可以降低生产种子的成本,提高种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种子出口贸易的发展。
在育种技术创新方程中,表2和表3显示,种子出口贸易对育种技术创新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种子出口贸易的发展对育种技术创新并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种子出口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杂交水稻为例,尽管截止到2012年杂交水稻出口国增加到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等23个国家,但是出口量在100万公斤以上的目标市场都是一些欠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育种技术落后,市场环境不健全,这就使中国在出口贸易的经济活动中,不能通过吸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促进出口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技术溢出效应较弱。第二,种业企业贸易竞争优势较弱,种子出口量少,这就使得种业企业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竞争并了解国际先进育种技术的发展动态,从而减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对育种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2)其他变量对种子出口与育种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种植业产值变量Pcrot的系数在育种技术创新方程中显著为正,说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更多的农村人口接受教育,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就会提高,进而育种创新能力也会有所增强;但是农民人均种植业产值在种子出口方程中却显著为负,这说明现阶段农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处于满足基本生活的层次,农民对国外优良品种的需求较弱,因此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不仅不会扩大出口,而且还会削弱种子出口的动力。种植业产值Crot在出口贸易方程中显著为正,反映了当前种植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种植业产值每增加1个单位,种子出口就会增加8.455~9.062个单位。政府对种业科技的财政支出在育种技术创新方程中的系数中显著为正,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育种创新就会增加0.556~0.569个单位,这可能是由于科技投入的滞后性导致了种业科技投入对育种创新的影响程度较低,但是确实反映了政府对种业科技发展的财政支出增加能鼓励更多的育种创新行为。所以,为了增强中国的育种创新能力,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给予财政支持,使财政支出对育种创新的影响程度更加显著。
4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育种技术创新对种子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种子出口贸易对育种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此外,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考察了其他经济变量对种子出口贸易和育种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农民人均种植业产值对育种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却阻碍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种植业规模能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财政科技支出能促进育种技术创新。
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在出口贸易方面,中国应该通过自主创新等技术手段提高出口竞争力。现阶段种子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低成本、低质量和低竞争力的种子出口贸易,这就使得种子出口贸易波动性较大,不具有可持续性。为了实现种子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不遗余力地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增加植物新品种育种创新的方式,从而促进种子出口贸易,这样才能保证种子出口贸易维持高竞争力,进一步实现种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第二,在技术创新方面,应该在加大国内科技投入的同时增加国外技术交流,尤其是和发达国家的育种技术交流。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科技财政支出投入能促进育种技术创新,而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技术创新却不显著。因此,政府一方面应继续增加科技财政支出幅度,鼓励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育种技术创新,同时优化对科研投入的管理,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另一方面,除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种子出口贸易外,在未来的时期,更要加大对发达国家的种子出口贸易,以进一步推动从发达国家引进和吸收先进育种技术,实施育种技术“引进来”发展战略,增强技术外溢效应。
第三,在种子企业方面,种子企业是种业出口贸易和育种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增强种子企业的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国内研发资源在粮食作物等关键领域强化原始创新,在园艺等高效农业领域提高创新层次,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扩大高质量、高水平植物品种的出口贸易规模。
参考文献:
[1]PATRICK heffer.工业化国家种子产业化发展历史[C].首届中外种子产业发展论坛,2001.
[2]SAMUELAON P A,DIVORDHAUS W.Economics[M].13th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9:270-276.
[3]孙笑丹.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动态结构与增长研究[D].中国农科院,2007.
[4]邵长勇.中国种子出口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张世煌,胡瑞法.加入WTO以后的玉米种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J].杂粮作物,2008,24(1),19-22.
[6]邹彩芬,罗忠玲.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与种业重构:对比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7,25(5),887-890.
[7]唐力.派生品种对水稻育种创新及运用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8]王济民,刘春芳.转基因农业产业发展对中国种业国际贸易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7(10):7-10.
[9]洪昶.中国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与农产品出口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
(责任编辑沈蓉)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 and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hina
Ren Jing1,2,Song Min1,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AAS,Beijing 100081,China;2.China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griculture,CAA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article uses breeding authorized patent to measure 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and analyses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1992 to 2012 in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ystem regression estimat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in China,but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s promotion effect for 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not significan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is article suggested that China should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but also increase the breeding technological exchange with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s promotion effect for bree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The seed industry export trade;Br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Breeding patent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任静(1984-),女,河北人,博士,助研;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种业战略。
收稿日期:2015-07-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26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