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的重要性

2016-05-06 17:26齐妮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课堂教师

齐妮娜

现在,学生创造和创新越能力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新一代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现代教学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愿望,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肤浅和形式的。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问题的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动力。因此,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受到国人关注的今天,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孩子开始学会说话时总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逐渐淡薄呢?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性地解决问题,原因何在呢?

一、学生问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所在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教师追求的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

现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看似学生在不断思考,能过快速准确地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解答,但到课后做作业时,出现满篇错题,很多老师多有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其实就是在上课时都是老师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的引导过度,而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原因所在。在整齐划一的答案面前,学习没有了悬念,学生没有了疑问。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了。

二、巧设“陷阱”,促进自我深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取发展。”反思是对所提出的结论进一步锻炼和升华,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样会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克服呢?巧设“陷阱”是防止这种偏差出现的好方法,因为成功经验常常容易淡漠,而失败的教训却往往使人终生难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此时不如改变方法,精心设计“陷阱”,既按学生错误思维把他们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改错为正,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的确不失为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再次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如在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中,有一教时是锐角、直角、钝角。在学生认识三种角的大小顺序后,教师为了使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设置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没有关系。

四、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教师设置好了,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目标。其实只要启发引导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目标制定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节时,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面积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导入新课后,启发学生:“我们今天学习“圆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根据课题,联想到三角形与长方形等图形面积的学习,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有的说:“想知道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甚至还有学生说:“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是否能发展空间观念?”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将学生所说的问题展示出来,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参与中不仅明确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都得以激发,进而围绕目标,能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五、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问题,揭示矛盾。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我坚信,只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讲堂”变成“学堂”,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师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使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也一定会帮助我们打造一个轻松、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裕民县第二小学 新疆】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课堂教师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甜蜜的烘焙课堂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最美教师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