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盈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之需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着重进行了下面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游戏,培养创新能力
游戏充满着乐趣,使儿童无忧无虑,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规则的制约,能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其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体育课上通过游戏,有利于改变体育教学的封闭状态,克服单纯竞技观念,增强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安排和手段,使他们在教学中被趣味的体育游戏活动所吸引,感受到体育课的无限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活跃的情绪。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中,我一改往日单调无味的做法,而是将预先准备好的“老鹰”、“母鸡”、“小鸡”头饰发给学生,再配以老鹰抓小鸡的儿歌,营造“老鹰抓小鸡,母鸡护小鸡”这一氛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对比赛失败的学生,我适时帮助调整心境,对他们给予理解和帮助,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的承受力。这样,既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让学生从这个游戏中充分体会到了“母爱”这一情感,还能让学生在竞赛中经受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更好地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通过“口诀”,培养创新能力
体育口诀具有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富有韵律的特点,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要领。在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口诀”教学,是贯彻“精讲多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法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加快对动作的了解掌握,还能让学生从中摸索并领悟出一些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其学习及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技巧连续前滚翻时,我编的口诀是“连续滚翻也不难,两次滚翻一个样,注意团身和蹬腿,翻得连贯又漂亮”。这里清楚地说明连续前滚翻时,只要注意用力蹬腿,团身要紧,同时要做好前翻成蹲撑的衔接动作,就抓住了连续滚翻的技术关键。这样,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就不需要作更多的讲解了,学生练习的次数也就相应增多了,效果就明显了。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其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通过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萌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质疑,让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发挥创新的潜能。
如在新授跳短绳教材时,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质疑:一根绳子两头摇,能跳出多少花样来?同学们通过尝试练习,质疑讨论,得出许多种单人跳绳方法:前摇绳跳绳、后摇绳跳绳、单脚跳绳、双脚并脚跳绳、双脚交替跳绳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单人跳绳另外的方法,如“双摇”、“双手交叉摇绳跳”,同时在练习时,我强调各种跳法的动作要领,指出各难点,再做完整示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较准确地掌握了跳绳的动作要领,同时给学生创造了大胆发问、质疑、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四、通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说过:“一位好教师,应该让学生当演员,自己当导演。我们交给学生的应该是点金术,而不是仅给学生一小块金子。”探索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上,我重视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先学后教,让学生大胆尝试,促使学生大胆动手动脑,进行思维。如在教学《跳单双圈》时,我每组给学生十三个呼啦圈,让他们小组自己动脑进行摆放,然后根据自己的摆放进行跳跃,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跳跃方式,与此同时,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想一想、练一练、问一问、试一试”,力求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他们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通过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其探究的结果就更有创新价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法,为学生创新提供“土壤”,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自由想象和自由发挥的机会留给学生。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