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曹跃朋 刘正奇 梁爽 孙运中 谢克琴 钟琴
【摘 要】 钟琴教授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治经验丰富,从中医“整体观”“治病求本”的角度出发,认为肺、脾、肝、肾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根本,主要有肺燥失润、脾虚则燥、肝阴血亏、真阴不足4个方面,临证多从清肺养肺,健脾益气,舒肝养肝,滋阴补肾来论治,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脏腑;阳中求阴;经验;钟琴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4.014
钟琴教授从医近30年,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疾病方面的研究,对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治疗经验丰富,且临床疗效显著。
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以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为主,以及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本病属中医学“燥证”“燥痹”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治疗上主要是缓解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1]。一项中医药治疗SS的Meta分析结果证实,中医药在改善SS患者临床症状、泪腺功能和唾液腺功能方面均优于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和替代疗法[2]。中医在SS的治疗上有望取得更大的进步。大多数医家认为,SS的发生多与阴虚燥热有关;钟琴[3]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阴虚关系密切外,其根本在于肺脾肝肾功能失调,正虚受邪而引起津液损伤或输布障碍,造成机体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正如《伤寒杂病论》所言:“六经辨伤寒,脏腑辨杂病。”在临床上治疗SS,善于从肺、脾、肝、肾四脏调治,以求“治病求本”之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滋阴润燥。吾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就钟琴教授从肺肝脾肾论治SS的经验进行简要介绍。
1 谨守病机根本——肺、脾、肝、肾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水之中源;肾者,主水,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运津液;升降有序,先后天互助,肺、脾、肝、肾四脏功能正常发挥,津液不亏,输布如常,则不致津液不足或蓄积于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钟琴教授认为,无论SS的病因病机如何复杂、演变,终归咎于脏腑功能失调。
1.1 肺燥失润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喜润恶燥,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咽喉为其门户。燥易耗伤肺津,肺叶干燥,失于濡润,则干咳无痰;肺阴津亏,肌肤皮毛失于濡养而皮肤干燥脱屑、皮毛憔悴无泽;肺之门户受累而咽干;津亏无涕润泽鼻窍,鼻干而痛;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津亏,失于滋润,无以行舟,而大便干结难解。
1.2 脾虚则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太阴湿土,主运化水液,喜燥恶湿,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刘完素在《三消论》中说:“脾本湿,虚则燥。”唐容川在《脏腑病机论》中指出:“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百脏。”若内外因伤及于脾,日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津液不得上承于口,血虚失于濡养,均可引起SS典型的口干眼干的临床表现;脾为涎,脾阴不足,涎液无以化生,不能润泽口腔,则口干咽燥,甚者涎液皆无,食难下咽;《医原·百病提纲论》说:“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血竭则营运不周而成内燥。”思虑过度,亦可导致燥证的发生。
1.3 肝阴血亏 肝主疏泄、藏血,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在窍为目,在液为泪,在体合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肝气舒
畅,肝血充足则津液自生。《素问·五脏生成》言:“肝受血而能视。”且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肝经上注于目系,故肝之疏泄、藏血功能异常,首先影响于目,出现眼干、眼痒涩痛、有异物感、视物模糊等SS的典型临床表现。约70%~80%的SS患者有关节痛[4],肝主筋,筋为肝之合,当多种病因导致的肝血、肝阴不足,头目、筋脉失于濡养,则出现两目干涩,视力减退,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表现。
1.4 真阴不足 肾为水火之宅,寓真阴而涵真阳,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即《景岳全书·传中录》所谓:“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之真阴不足,五脏五液均可受累,导致SS的发生;肾藏精,主水,在窍为耳及二阴,在液为唾。肾之藏精、主水功能失常,不仅肾脏发病,还可致机体整体发生病理变化,出现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基于此,钟琴教授认为,SS的发病根本在于肾,肾阴不足为SS发生的根本所在。
总之,肺、脾、肾分别为水之上、中、下三源,津液的生成、代谢均需要肺、脾、肾三脏协同完成;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促进脾的运化;肝肺金木相制,肝木亢盛可反侮于金;肝肾精血同源,肾精亏虚,则血化无源;脾肾先后天互助,先天可影响后天,后天滋养于先天;肺、脾、肝、肾四脏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而不发生病理变化,SS的发病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尤以肾为根本。
2 辨证施治——从肺、脾、肝、肾入手
在以上病机基础上,钟琴教授多从清肺养肺、健脾益气、舒肝养肝、滋阴补肾4个方面论
治SS。
2.1 清肺养肺 肺为娇脏,燥热之邪首易犯肺,肺热津伤,则可见咽喉干燥、干咳无痰、鼻干而痛、肌肤皮毛憔悴、大便干结等临床变表现。正因肺主气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钟琴教授主张选药宜轻清,不宜重浊,补肺不宜温燥,润肺切忌滋腻。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奏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效,药用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养肺阴,桑叶清散肺热;热重者,加石膏、知母清肺泻热;阴虚内热明显者,配伍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火。肺热得泻,肺阴得充,肺之宣发肃降等功能正常,水津四布,肌肤孔窍得到津液滋养,则诸症自除。
2.2 健脾益气 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共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脾还有益气、统血、主肌肉四肢和喜燥恶湿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特点,故脾被古人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病则气血生化无源,后天失养,诸脏皆病,故钟琴教授尤为重视脾的调理,未病时,饮食上忌辛辣、苦寒等易伤脾胃及滋腻困脾的食物,多食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益气健脾之品,脾健则不易受邪侵,不被肝木乘之,亦可达“培土生金”之功;临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人
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薏苡仁、莲子、白扁豆健脾益气,湿易困脾,予砂仁醒脾化湿,配以桔梗求“培土生金”。后天化源足,则五脏健,诸症自解。齐志刚等[5]用健脾益阴汤治疗56例SS患者,总有效率达96.67%。后天之本补足,正胜而邪自退。
2.3 舒肝养肝 肝主疏泄、藏血,开窍于目,经脉连于目系,司全身筋骨之屈伸。肝藏血,目得其养而视明,筋得其养而活动自如。肝气郁结,全身气机不畅,水液难以运行;木旺乘土,伤及后天之本;肝肾精血同源,肝血不足必及肾精,损伤先天。钟琴教授首辨肝实还是肝虚,肝实治以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气机阻滞,血行不畅,佐以川芎、芍药活血柔肝,肝体阴而用阳,疏肝时不忘育阴,药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若已见肝气乘脾之象,加茯苓、白术、党参等益气健脾。肝病虚证,首先肝不藏血,血不养肝,肝阴则不足,其次肾阴不足,精不化血,同样导致肝阴不足。钟琴教授治疗此证常以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以生地黄、沙参、当归、枸杞子、麦冬、山药、山萸肉为主方养血滋阴、滋补肝肾,佐以川楝子疏肝气,以遂其调达之性。肝肾之阴充足,则五脏得以濡养,五液生则目明、口润。莫小英[6]用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治疗原发性SS患者1个疗程,在症状评分、泪流量、唾液流率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2.4 滋阴补肾 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全身阴液、阳气均源于此,肾无表证、实证。肾之热,属于阴虚之变;肾之寒,为阳虚之化。其总治则为“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临证时,已然一派滋阴药物收效甚微,阴阳互根互用,无阳之阴,乃一湾死水,犹如釜底无火,无阳蒸腾,阴不得化输注四肢百骸,濡养周身。所以钟琴教授以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龟板胶滋阴补肾,同时合用鹿角胶、菟丝子温补肾阳,与诸滋补肾阴之品相伍有“阳中求阴”之效。SS患者病程长,后期必伤及真阴,肾阴为一身津液之根本,与他脏关系密切,肾阴不足,可致水不涵木;子盗母气,耗伤肺阴。所以钟琴教授强调,滋阴补肾为治疗SS的第一要务,尤其是SS后期,而滋阴补肾应于阳中求阴。钟琴等[7]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SS患者45例,疗效甚佳,其中痊愈34例,显效6例,好转3例。戈海青等[8]
用阳中求阴法治疗SS患者50例,明显改善了中医临床症状,阳中求阴法治疗SS疗效明确。
3 小 结
钟琴教授从中医的“整体观”“治病求本”的角度出发,强调从脏腑论治,以清肺养肺,健脾益气,舒肝养肝,滋阴补肾为基本治法,其中滋阴补肾为SS治疗的首要。但钟琴教授注意个体化治疗,因人制宜,不固守一证一方,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辨证选药,同病异治,从肺、脾、肝、肾入手,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标本同治。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加入有免疫调节功效的中药,如芍药、生地黄、丹参、黄芪等,生地黄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其成分中的生地黏多糖还能够促进唾液的分泌[9],小剂量黄芪可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10],钟琴教授在临证应用黄芪中,充分体现了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S不单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治疗,还可以减轻西药治疗时出现的副作用,提高了临床用药的耐受性及安全
性[11]。钟琴教授注重现代医学的规范化治疗,根据最新的治疗指南,结合每个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药、生物制剂阻止疾病的发展。主张衷中参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加强疗效和减少副作用齐驱并进。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1岁,绝经2年,因口眼干燥3年于2015年3月10日前来就诊。既往有10年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0年前全身多关节肿痛,于某医院经相关血清学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此后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等慢作用抗风湿药,病情控制尚可。3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双眼干涩、伴异物感,猖獗性龋齿,进食干物需以水送下,患者未系统治疗,自行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及饮食调理,病情未见改善,且逐渐加重。现症见双眼干涩、无泪,猖獗性龋齿,口干唇裂,双手腕、掌指、近端指间多个关节肿痛不明显,晨僵约每日1 h,情绪激动,易发脾气,夜眠差,大便干结,舌干红无苔、有裂纹,脉沉弦细。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检查ANA(+)≥1:320,抗SSB抗体(+),抗SSA抗体(+),抗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 87 mm·h-1,C-反应蛋白(CRP) 11.0 mg·dL-1,类风湿因子(+);Schirmer试验:左 3 mm·(5 min)-1,右2 mm·(5 min)-1;
唾液流量(+)1 mL·(15 min)-1。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09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及
2012年SS诊断标准,西医诊断:①类风湿关节炎;②继发性SS。中医诊断:燥痹(肝郁血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填补精血。药用柴胡15 g、芍药15 g、川芎12 g、枳壳9 g、陈皮12 g、熟地黄15 g、当归12 g、枸杞子12 g、山萸肉12 g、牡丹皮9 g、川楝子3 g、酸枣仁9 g、柏子仁9 g、炙甘草6 g。西药继续服用甲氨蝶呤、羟氯喹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服药半个月后口眼干燥等症较前改善,夜眠尚可,大便调,复查ESR
35 mm·h-1,CRP 3.0 mg·dL-1,余无太大变化。继服上方3个月,口眼干燥等症明显缓解,情绪平稳,夜眠好,舌淡红苔少而润,脉稍弦细。复查抗SSA抗体(-),ANA(+),抗SSB抗
体(+),Schirmer试验:左 5 mm·(5 min)-1,右
4 mm·(5 min)-1;唾液流量(-)2 mL·(15 min)-1,
ESR 15 mm·h-1,CRP 0.8 mg·dL-1。告知患者需继服中药以巩固疗效,并进一步调理脏腑功能,此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上方,随诊半年病情未见反复,口眼干燥等症状显著改善,精神佳,病情稳定。
按语:本例患者为绝经后女性,肝肾精血已不足,病程日久,病痛折磨,情绪不畅,肝气郁结,阻滞气血运行,肝肾精血亏虚,不能荣养周身,发为本病。治宜疏肝解郁、填补精血。方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治疗,方中柴胡、枳壳、陈皮疏肝解郁;芍药敛肝阴,与炙甘草酸甘化阴;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萸肉滋养肝肾、填补精血;佐以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气郁易致血瘀,以牡丹皮、川芎活血化瘀;少许川楝子以疏肝气、泻肝热,炙甘草兼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则肝气条达,精血复生,五脏自调,诸症自消。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7):446-448.
[2] 罗辉,韩梅,刘建平.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3):257-274.
[3] 钟琴,马武开,刘正奇,等.从肺脾肝肾四脏调治干燥综合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60-61.
[4] 栗战国,张奉春,曾小峰.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13:110.
[5] 齐志刚,温淑云.健脾益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56
例[J].辽宁中医志,2014,41(4):712-713.
[6] 莫小英.滋补肝肾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6):418-420.
[7] 钟琴,严鲁萍,曹永芬,等.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干燥综合征45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4):13-14.
[8] 戈海青,任文肖,徐强,等.阳中求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4):501-503.
[9] 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10] 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9.
[11] 侯雷,马武开,姚血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的文献荟萃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8):49-54.
收稿日期:2015-11-23;修回日期: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