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肉兔疾病防控技术

2016-05-05 08:42雷强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措施疾病

雷强

【摘 要】随着养兔业的蓬勃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兔场逐渐增多,兔群的饲养密度加大,兔只接触频率高,使得兔病往往会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兔病的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且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兔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消除疾病发生的因素。

【关键词】肉兔;疾病;措施

1.科学的饲养管理

肉兔饲养的一般原则为:以青粗饲料为主,以混合饲料为辅;多种饲料合理化搭配;切实注意饲料的品质,合理调制饲料;更换饲料应逐步过度;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肉兔管理的一般原则为:注意卫生,保持干燥;保持安静,防止惊扰与兽害;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合理分群,便于管理;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1.1把好饲料质量关,定时饲喂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兔群安全生产和兔群生产性能,肉兔是食草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目前饲养肉兔的饲料有颗粒饲料和混合饲料两种,其配方科学,营养成分合理,符合饲养标准,但由于四季的饲料种类不同,在改变饲料时要逐步过渡,先更换1/3,间隔2-3天再更换1/3,于1周左右全部更换,使兔的采食习惯和消化功能逐渐适应变换饲料的应激;喂饲要定时定量,每天固定喂饲时间,使肉兔养成定时采食的习惯,同时根据肉兔的年龄、体重、个体差异、季节特点及兔体对饲料的需要,定出每只兔每天的喂量;兔白天除采食外,多静伏于笼内,夜间却十分活跃,采食频繁,因此,要注意根据兔的生活规律喂食,早晨喂日粮(精料和草)的1/3或1/4,傍晚喂日粮的2/3或3/4,夜间喂1次粗饲料。

1.2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依据肉兔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的饲养,促进兔群的正常生长,兔舍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要保温防寒,夏天要降温防暑,雨季要防潮。做好兔舍的温度、通风、光照控制工作,养兔的适宜气温为15-25℃,气温连续高于32℃时,公兔性欲减退,母兔受精率下降,气温低于15℃,影响兔的繁殖;兔舍的适宜换气量夏季为每小时3-4立方米,冬季为每小时1-2立方米。光照时间每天以12-14小时为好,少于8小时,母兔停止发情,超过16小时引起母兔异常发情,公兔精液量减少。

1.3适时分群饲养

为了饲养管理方便和满足各种兔的营养需要,应尽早分群饲养,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幼兔,斗殴较少,可合群饲养,但体重2千克以上的同性兔合群饲养,特别是雄兔,会发生互斗,咬伤或咬死,异性兔则会过早配种,因此,应按兔的年龄、性别、体重分群。

2.消除传染源,防止疫病传播

2.1坚持自繁自养

养兔场应选用经培育的生产性能优良的公兔和母兔进行自繁自养,这样既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又能防止引种时带入疾病,造成疫病的传播。

2.2做好检疫工作,防止引种带入疫病

兔场在引进新的品系、品种时,要从非疫区购买,购买前须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发给检疫合格证,再经本场兽医师验证、检疫,引进后仍应继续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经驱虫、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2.3兔场发生传染病时采取的措施

兔场发生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有时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全群覆灭,给兔场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兔病发生传染病后,必须按“早、快、严、小”原则,通常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隔离病兔 迅速将病兔与可疑兔进行隔离治疗,对饲料、饮水用具,由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在隔离所进出口处设消毒池,防止疫情扩散。

(2)及时诊断 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现场会诊,得出准确的疫情报告,提出防治的紧急补救措施。

(3)消毒 疫病已在本场发生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兔群采取紧急疫情扑灭措施,凡被污染兔笼、饲料、食盆、饮水器以及用具、衣服、粪便、环境和全部兔舍,选用1-3%烧碱溶液、3-5%来苏儿、10-20%石灰乳、过氧乙酸、百毒杀等进行消毒。

(4)紧急预防接种 隔离病兔后还应对假定健康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有些传染病可以用药物进行预防,如兔巴氏杆菌病,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预防。

(5)救治病兔 救治病兔,净化兔场和保护健康兔等工作应同时展开,刻不容缓,因为及时治疗病兔能消除传染源、净化环境,可减少兔场损失。

(6)安全处理病兔与死兔 凡有价值的种用兔要精心治疗,其它病兔酌情淘汰,妥善处理,予以深埋或烧毁。

2.4消毒措施

2.4.1人员进场进舍的消毒。

(1)凡来场的人员、车辆,必须经药物喷雾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参观人员必须更换经消毒的工作服、鞋和帽子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出售肉兔在场外进行,已调出的肉兔,严禁再送回场;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场内。

(2)凡进入兔舍、饲料间的饲养人员,必须换衣、换鞋;脚踏消毒池后方可入内,洗手消毒后才能开始工作;每天工作完毕,应将工作服、鞋、帽子脱在更衣室,洗净备用。

2.4.2场区和环境的消毒.

生产区内各栋兔舍周围、人行道每隔3~5天大扫除1次,每隔10-15天消毒1次;晒料场、兔运动场每日清扫1次,保持清洁干燥,每隔5~7天消毒1次。消毒药可交替选用3%来苏儿、2%火碱水、5%漂白粉、30%草木灰、0.5%甲醛、0.5%过氧乙酸、0.02%百毒杀等。每年春秋两季,对易污染的兔舍墙壁、固定兔笼的墙壁涂上10-20%生石灰乳,墙角、底层笼阴暗潮湿处撒上生石灰;生产区门口、兔舍门口、固定兔笼出入口的消毒池,每隔1-3天清洗1次,并用2%的火碱水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2.4.3设备及用具的消毒.

(1)兔舍、兔笼、通道、粪尿底沟每日清扫1次,夏秋季节每隔5-7天消毒1次。粪便和脏物应选离兔场150米以外处堆积发酵。在消毒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用2%敌百虫水溶液喷洒兔舍、兔笼和环境,以杀灭螨虫和有害昆虫,同时搞好灭鼠工作。

(2)各栋兔舍的设备、工具应固定,不得互相借用;每个兔笼和料槽、饮水器和草架也应固定;刮粪耙子、扫帚、锨、推粪车等用具,用完后及时消毒,晴天放在阳光下曝晒;产仔箱、运输笼用完后应冲刷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2~4小时,消毒后备用;家兔转群或母兔分娩前,兔舍、兔笼均须消毒1次。

(3)养兔所用的水槽、料槽、料盆、运料车等应每日冲刷干净,每隔7~10天用沸水或4%的热碱水消毒1次;兔病医疗所用的注射器、针头、镊子等每次使用后煮沸30分钟,或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饲养人员的工作服、毛巾和手套等要经常用1-2%的来苏儿或4%的热碱水洗涤消毒。

3.做好肉兔的免疫工作

3.1 仔幼:18~25日龄,皮下注射大肠杆菌病多价灭活疫苗2 ml;25~30日龄,首防兔瘟,皮下注射兔瘟灭活疫苗2 ml,留种兔60日龄加强免疫注射1次;30~35日龄,皮下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2 ml或皮下注射巴氏、波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ml;35~40日龄,皮下注射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 ml。

3.2 青年兔、成年兔:青年兔、成年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免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

3.3 繁殖母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防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3.4 种公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防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

4.做好肉兔的驱虫工作

4.1主要驱虫对象

(1)球虫 1~3月龄的幼兔球虫感染率可达100%,患病幼兔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一般体重可减轻12%~27%。

(2)疥螨 疥螨是由疥螨和耳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3)兔痒螨 兔痒病是由兔痒螨寄生于兔外耳道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一般病部多限于外耳道和外耳皮肤,但其常蔓延至耳周的头部皮肤,皮肤刮屑可见痒螨。

4.2驱虫程序

(1)每年全场兔群普注三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仔后混料使用球净或杀球灵直到仔兔断奶,同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3)仔兔12日龄喂球特灵;开饲后,混料使用地克珠利或氯苯胍,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4)兔断奶后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新球净1号)或大蒜等中草药预防兔球虫病。

(5)引进的种兔需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及饲喂抗球虫药,并隔离饲养约1个月。

猜你喜欢
措施疾病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立秋后要注意调养预防呼吸疾病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