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祖生,林文强
(1.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2.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01)
多跨矮塔斜拉桥合拢顺序对主梁内力及线形的影响
戴祖生1,林文强2
(1.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2.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01)
以江肇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为背景,研究合拢顺序对主梁内力及线形的影响。通过设计两种不同的主梁合拢方案,分别计算其所需的顶推力和相应结构的变形,从顶推的可操作性及线形的可控制性等角度进行比选,得到了该桥较为合理的合拢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拢措施。
矮塔斜拉桥;合拢顺序;顶推;线形
江肇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外环公路的西环段,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路线起于江门市杜阮镇,终于肇庆市四会市东城区。西江特大桥是江肇高速公路建设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江肇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工程。大桥位于永安镇与沙浦镇之间,桥位跨越西江主干流,主桥为四塔五跨单索面脊骨梁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28 m+3×210 m+128 m=886 m,采用墩、塔、梁固结刚构体系,见图1。
图1 西江特大桥主桥
大桥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变高度斜腹板单箱三室宽幅脊梁断面。顶板宽38.3 m,悬臂长8.15 m,两侧设5.15 m宽后浇带,底板宽度由16 m变化到19.072 m。。跨中梁高3.8 m,主塔根部梁高6.8 m,梁底曲线按1.8次抛物线变化。
西江特大桥为一座四塔五跨斜拉桥,主梁采用挂篮悬臂对称浇筑施工,全桥共有2个边跨合拢段、2个次中跨合拢段、1个中跨合拢段。由于结构体系复杂,施工期的体系转换方式对结构的初始成桥受力状态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合拢顺序下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寻求结构最优的合拢顺序及合拢措施,以保证成桥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性。
合拢工艺主要涉及到长联结构的后期主墩受剪(受弯是同原因的副产品),为了使后期营运阶段结构的受力条件得到改善,必须解决顶推力的施加问题,由此产生了两种合拢顺序的选择以及各自面临的优缺点,见图2、图3[1-8]。
图2 多塔矮塔斜拉桥合拢顺序
图3 合拢施工流程图
两种合拢方案如下:
(1)方案A:边跨合拢,然后次中跨合拢前顶推,最后正中跨合拢前施加顶推;
(2)方案B:边跨合拢,然后正中跨合拢前顶推;最后次中跨合拢前施加顶推。
3.1 方案A施工顺序下顶推力设计
方案A采用先边跨合拢,然后次中跨合拢,最后正中跨合拢,见图4。
图4 方案A主墩剪力成分图解
在制定顶推力时,采用惯用的处理方法,即将收缩徐变的50%剪力和预应力次剪力全部顶开,即边墩17 000~18 000 kN,中间墩平均约3 800 kN左右基本消除。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两次顶推力分别是600 t和1 800 t,即次中跨合拢后顶推600 t,正中跨合拢后再顶推1 800 t。
3.2 方案A顶推关键技术
3.2.1 第一次顶推
第一次顶推时,顶推处梁端会产生上翘的现象,同时塔柱出现剪切变形,边跨由于已经合拢,因此变形较双侧均自由的中间塔柱和主梁来得小,无论A还是B流程,都需要在次边跨合拢处注意顶推端的位移差,如果不经干预,可能影响到顶推操作的施工安全。
为了制定合理的压载措施,在另一侧测试了竖向力为100 t的力对作用下结构的变形。见表1。
合拢段湿重为2×68 t,即单侧A边、A中为置换浇注期间的湿重,需要预先分别加载水箱68 t,利用该重量系统,可以发现:顶推过程A中有3.34 cm的向上位移差需要消除,根据该点刚度反推A中处需18.14 t额外的压载系统。
本方案顶推要求:
(1)次中跨合拢顶推操作之前,在靠近边跨悬臂端A边处准备68 t水箱系统;在靠近中跨悬臂端A中处准备86 t水箱系统;
(2)将顶推力分为5级完成(每级30%→50%→80%→90%→100%),每顶推一级,每侧水箱就各自按照设计的总压载吨位依分级重量施加(例如第一级就是A边处20.4 t;A中处25.8 t);
(3)顶推完成后,压载系统到其设计压载吨位,锁住合拢劲性骨架;
(4)按设计的温度要求浇注合拢段混凝土,浇注过程置换重量,此时A边、A中每侧置换的总吨位均为68 t;
(5)合拢段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张拉部分次边跨预应力系统,然后在适当时刻将A中处的18 t释放;
按照上述合拢顺序,塔顶被顶开的水平位移量分别为B边的2.92 cm和B中的3.67 cm。而两侧支顶面悬臂端绝对位移量几乎没有(均为向下0.15 cm),相对位移量为零。
3.2.2 第二次顶推
由于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因此顶推过程中正中跨两侧悬臂端上翘的位移量基本相同,顶推完毕后,梁端相对转角为2×6.46E-04弧度,即4.44分。由于该处合拢仍然有重量置换的68 t水箱系统,如果利用其与顶推同步施加,则顶推工艺上的安全性更有保证。顶推完成后上翘的绝对位移量降至向上1.9 cm,相对位移量为零;靠中跨塔顶水平位移则为4.7 cm,见表2。
表1 方案A第一次顶推结构变形表
表2 方案A第二次顶推结构变形表
4.1 方案B施工顺序下顶推力设计
方案B采用先边跨合拢,然后正中跨合拢,最后次中跨合拢,见图5。
图5 方案B主墩剪力成分图解
将收缩徐变的50%剪力和预应力次剪力全部顶开,边墩留下约9 000~10 000 kN,中间墩平均留下约3 500 kN左右,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两次顶推力分别是860 t和1 600 t。即正中跨合拢后顶推860 t,次中跨合拢后再顶推1 600 t。
4.2 方案B顶推关键技术
4.2.1 第一次顶推
与方案A类似,方案B第一次顶推时,顶推处梁端会产生明显的上翘现象,同时塔柱呈现剪切变形。不同的是:方案B顶推前结构均为外部静定结构,位移量较方案A的边跨侧大;同时由于结构对称,两侧顶推面上翘的位移量值基本相同,见表3。
表3 方案B第一次顶推结构变形
由于结构是基本上对称的,因此实施860t(测试荷载为400 t)顶推过程中正中跨两侧悬臂端上翘的位移量基本相同,顶推完毕后,梁端相对转角为2×14.7E-04弧度,即10.1分,由于该处合拢仍然有重量置换的68 t水箱系统,如果利用其与顶推同步施加,则顶推工艺上的安全性更有保证:顶推完成后上翘的绝对位移量降至向上3.2 cm,相对位移量为零;塔顶水平位移则为5.0 cm。
4.2.2 第二次顶推
方案B第二次顶推结构变形见表4。
表4 方案B第二次顶推结构变形
方案B第二次顶推过程在合拢段悬臂端两侧产生的竖向位移差17.1 cm,为消除该现象,需要压载,考虑68 t原压载置换合拢段湿重配载,实际需要消除16.8 cm,这样需在靠近边跨的悬臂端端部附加压载179 t,即便这样,顶推与配重压载系统同级施加后,悬臂端绝对位移量还有向下的6.9 cm,悬臂端之间相对位移量为零;塔柱被顶开了6.2 cm。
方案B的初衷就是在边主墩实实在在留下需要的水平力,而作为支顶的中跨侧利用结构对称性起到一个后盾的作用,这样的思路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
(1)所谓的“后盾”其实并不坚固,只有两侧顶推完全同步,才能得以体现,否则中间两片主墩合起来的抗剪刚度是有限的,不同步会影响中间墩可能出现的往同侧的剪力的出现,然而对于混凝土结构,即使不同步性的力素能纠偏回来,位型也未必能跟随回来;
(2)次边跨合拢处是顶推流程中着重需要解决的地方,方案B使得该处顶推力大大增加,无形中增加了控制难度;
(3)由于中跨结构已经合拢,顶推点的相对位移量进一步加大;
(4)由于流程的改变,使得先中后边的合拢方案造成中墩(单壁墩)预应力次剪力明显增大,这对于第一次顶推而言,需要的顶推力加大。
本文以江肇高速公路西江大桥为背景,研究两种不同主梁合拢顺序对主梁内力及线形的影响,综合比较两种合拢方案,得到以下结论,见表5。
分析得到:
(1)两种方案最终均能达到预期合拢的目的;
(2)对比两种方案,方案A相对稳妥,方案B技术上也可行,但是施工风险和难度进一步增加。
表5 两种合拢方案比较
[1]严国敏.试谈部分斜拉桥-日本屋代南桥屋代北桥和小田原港桥梁[J].国外桥梁,1996(1):47-50.
[2]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桥梁建设,2002(3):23-26.
[3]申明文.部分斜拉桥静力性能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杨鸿波.E-D桥桥梁结构概念设计[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6]陈虎成,石雪飞.部分斜拉桥结构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4(3):27-31.
[7]李映,徐利平.部分斜拉桥方案设计[J].结构工程师,2002(2):6-10.
[8]石雪飞,孙建渊.三塔斜拉桥静力性能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C].2001.
福州洪山桥北半幅新桥拟2018年通车
福州市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洪山桥至三环路段)计划于今年7月开工,工程分为两期,总工期约48个月。一期工程计划7月份开始,先建北半幅(鼓楼往仓山方向),预计2018年5月底建成通车;二期拆除旧桥建新桥的南半幅(仓山往鼓楼方向),计划2018年6月开工,2020年5月底建成通车。
福州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今年6月7日,工程起点位于洪山桥与杨桥西路、洪甘路的交叉口处,路线基本沿既有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段自东向西布设,进入仓山区与闽江大道、上下店路等交叉口,随后途经妙峰路隧道明洞,终点与三环快速路洪塘互通衔接,路线总长2 km。主线采用设计速度60 km/h的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桥梁通航等级为内河IV级航道。
据介绍,施工范围从杨桥西路、洪甘路交叉口进行拓宽改造,新建杨桥西路、洪甘路车行下穿通道425 m,新建非机动车及人行下穿通道132 m。先建洪山桥北幅桥,长469 m,现有洪山桥保持通行;对闽江大道、上下店路交叉口进行拓宽改造;新建妙峰路高架桥1座,桥长519.8 m;拼宽扩建闽江大道、上下店路;拆除重建交叉口处既有匝道桥,拆除重建既有公交停车场下穿通道,新建人行下穿通道,新建非机动车专用坡道3条;拆除妙峰山隧道明洞,新建框架结构隧道1座,长230 m;在妙峰路福建农林大学南门将新建农大天桥1座46 m。
U448.27
B
1009-7716(2016)05-0159-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5.045
2016-01-20
戴祖生(1978-),男,海南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