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帮主”:为公益事业砸了“金饭碗”

2016-05-04 22:22路在脚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赵伟兄弟会培训师

路在脚下

他叫赵伟,微信名叫“乔顿”,被圈里人戏称为“乔帮主”。有多年校园招聘经历的他发现大学生求职存在很多误区。为此,他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投身服务大学生求职的公益事业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由他牵头成立的公益组织——“招聘兄弟会”发展势头良好。此外,他还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希望通过搭建高校公益联盟,帮助大学生走好迈入职场的第一步。

放弃高薪,

全身心奉献公益事业

2000年大学毕业后,赵伟曾先后入职德勤、星巴克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工作没多久,有位亲戚把孩子送来,请他帮忙做职业辅导。这个年轻人求职屡战屡败后,心安理得地在家做起了“啃老族”,已经两年了。赵伟和他沟通后,发现他求职概念很模糊,让他不禁想起自己求职时遇到的困境:盲目投递简历,面试时极其紧张,不懂得如何展示自我。经过赵伟大半年辅导,这个年轻人成功走出家门,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从那一刻起,赵伟心里就有了指导帮助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想法。

赵伟入职期间主要做校园招聘这一块,他发现大学生求职有以下痛点:一是不知道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哪些能力;二是信息不通畅,导致好机会从身边错失;三是未经过有针对性的实习,对想加入的公司了解不够,存在盲目选择的情况。造成以上这些问题,根本原因是当前教育中缺乏对学生求职技能的辅导,导致学生对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职场胜任力的认识不够。每次见到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庞、一双双迷茫的眼睛,赵伟就觉得有必要和大学生分享经验,帮助他们走好迈入职场的第一步。

于是,赵伟建立了一个“招聘兄弟会”微信群。不过他本职工作繁忙,空闲时间很少。两难抉择摆在面前:一边是百万年薪、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作,另一边是发自内心呼唤、值得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

多少次睡梦中,赵伟梦见自己丢了星巴克的工作,纠结难过;“招聘兄弟会”也在他的左右摇摆中作鸟兽散,这让他更恐惧。赵伟意识到,“招聘兄弟会”注定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他和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妻子沉默不语。他们刚买了新房,虽说没房贷,但他辞去这份工作,以后日子可能要吃紧。赵伟突然觉得对不起这个女人,想收回自己说的话。妻子终于开口说话:“你不要为难自己。只要你想做的事,我一定全力支持。”这句话让赵伟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2014年11月底,他成为“招聘兄弟会”的全职员工。

悉心辅导,

助力学生克服求职痛点

光有“招聘兄弟会”的线上平台还不够,赵伟决定找一块线下根据地。他想开一家咖啡馆,在网上发出了众筹申请,很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士愿意资助他。半个月后,“兄弟会”咖啡馆正式运营。在那里,每个周末,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导师坐镇,免费为面临求职难题的大学生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2015年10月31日的求职讲座,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讲到晚上6点半,整整4个半小时。有50多名同学参加,把不太宽敞的咖啡馆坐得满满当当。赵伟在讲课中激情四溢,与同学们时不时进行互动,同学们听得极其认真,连厕所也不愿意去,生怕错过一个重要细节。讲课结束后,赵伟还组织同学们进行了模拟面试。

有位求职屡屡受挫的大学生说:这次讲课让他明白面试不只是回答几个问题,更在于如何展示职场胜任力。沟通能力也不仅仅是会说话,而是包括准确表达自我、耐心倾听对方讲话、及时有效的反馈、善于总结归纳等环节,让谈话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中。

咖啡馆的面积有限,无法惠及更多大学生。赵伟决定上门服务,目前,“招聘兄弟会”已和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有的业务需求让赵伟猝不及防。2015年9月的一天,一名电力学院的学生打来电话,说要组织一场有300个研究生参加的求职培训,想找几个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场地已订,通知已发,时间定在5天后。赵伟耐心听完,告诉对方不要着急,他会想办法尽量促成。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电力学院地处上海原南汇地区,交通不方便。如果下午6点半开始讲座,培训师下午两三点就要从公司出发,培训结束到家估计要第二天凌晨1点多。更要命的是,对方只给他5天时间。培训师的工作日程排得很紧,通常在一周前确定,中间不会有什么空档。赵伟又深知,如果爽约,必将会给“招聘兄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无论如何他都要一试。他立即将消息发到微信群上,仅仅过了10分钟,就有4人响应号召,其中包括费列罗的招聘总监、上海一汽的人力资源高管。

他把好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电力学院的那名学生,可对方又提出新要求,说这场培训是自发组织的,学校只提供场地,他们还缺几千元钱。赵伟犯难了,“招聘兄弟会”是公益性组织,手头没有多少资金,他只好求助几位报名的培训师,问他们企业是否还有招聘经费或CSR(企业社会责任)经费。最终,费列罗的招聘总监解了燃眉之急。

那次讲座下午6点半开始,来了近400人,就连场地的过道上都挤满了人。讲课持续3个多小时,互动环节中,学生们提了20多个问题。直到夜里11点多,讲课才结束。四位培训师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大家虽极为疲倦,内心却充满极大的满足感。

2015年11月21日,赵伟又在松江大学城举行一年一度的千人公益论坛,上千学生从中受益。通过朋友关系,他请来了《职来职往》节目嘉宾——陈默老师、雅思教父刘洪波,还有6名中国最牛的90后总监、创业者。

除了线下的讲座、论坛、培训,赵伟还专门申请了一个meeting HR群号做线上服务。“招聘兄弟会”的成员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轮流在上面值守。每位人力资源专员公益在线一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每个人回答20分钟。经过线下培训,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加入微信群,继续与职业导师们交流。此外,这也是发现人才的平台。人力资源专员们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有培养潜力的苗子,等到学生参加面试,双方已有了解,增加学生被录用的概率。

合作共赢,

服务一杯茶

“招聘兄弟会”的成员都是自愿加入。要做成这项公益事业,光靠赵伟一个人肯定不够。除了6000名成员外,他手下还有15人的全职团队以及近20名兼职人员。整个团队,加上他平均年龄25.8岁,基本上以“90后”为主。对这支核心团队,他更多是驱动和鼓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待成员的态度不是给一杯茶,而是服务一杯茶。”给一杯茶,更多是一种蛮横和居高临下的态度。他愿意站在“90后”的角度思考问题,愿意花时间与他们探讨目标以及可能遇到的痛点,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一次开内部工作会,有个“90后”团队女成员说:“每个人都有梦想,能和组织梦想一致那最好。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希望能保留自己的梦想。”赵伟不反对成员有这种想法,还鼓励这个女孩子说出梦想。他创办“招聘兄弟会”,就是帮助更多大学生圆梦,更何况是身边的团队成员。看到他们成长,比他自己做出成绩还高兴。他会做好对成员的服务,不过分强制,让对方感到充分被认可、被尊重。

随着“招聘兄弟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社会组织向赵伟表达合作意向,如大荆网、中华英才网、欧美同学会、猎聘网等。通过与求职网站合作,他希望网站能帮到同学们,让他们找工作更精准。但他有一个前提:合作只是为了更好地做公益。

谈到未来的发展目标,赵伟希望打造两个平台:一是年轻人力资源专员的成长交流平台,二是学生求职讲座、辅导平台。而后一个平台是“招聘兄弟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年轻人认为找工作是企业的事、老师的事,认为是自己的事的人很少。赵伟恳切地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来驱动的平台——遇见招聘官大学生职业发展俱乐部,学生们提出职业上的需求和困惑,我们全力去服务。”

赵伟说,他会一直把这项公益事业做下去,只要同学们能从中受益,哪怕他的生活质量因为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而下降,他也不后悔。

猜你喜欢
赵伟兄弟会培训师
还剩几只
到底谁会赢?
3秒给答案
假如你有很多钱,该怎么花?
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践探讨
如何求函数y=Asin(ωx+φ)中φ的值
在美国读书,我为何加入兄弟会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兄弟会初探
我国第一批FIDIC国际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初审培训班在京圆满结束
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