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016-05-04 03:11毕诚
中国德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班额大班额小班化

缩小班额人数,既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增长点,更是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务实性措施。

中小学班级人数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量。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中小学班级人数超标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破坏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环境。班额问题成了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大班化问题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中小学班级的实际人数一直处于超标的状态之中。199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社会上的大量复读生涌进了普通高中。90年代择校风盛行之时,一些名牌学校生源爆满,大班额现象再度出现。2000以来,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中小学生源纷纷涌向城镇中小学,出现了农村中小学大量减员而城镇中小学班额人数直线飙升的非正常现象。较之过去,这次大班化旋风,来势凶猛而持久。

2002年,《中国青年报》在一篇题为《赵超之死》的文章中披露了山西省某中学学生赵超被班主任打死的事件。报道称该校存在着严重超员的现象:9个班有860名学生,平均每班96人,最多的有103人。有心理学家认为,班级超员现象虽然不是打死学生的直接原因,但它给师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却是不能否认的。2004年,新华网报道了河南部分中小学班级人数超标的现象,有的班级人数高达190多人。

为此,2008年教育部组织了全国性调查,发现大班化问题远远超出了政策规定。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中小学校的278万多个班级中,大班额有24.5万个,占总数的8.8%;超大班额有15.3万个,占总数的5.5%。县镇与农村的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比城市严重。小学阶段,县镇是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的主要区域;初中阶段,大班额与超大班额的数量比小学阶段多得多,甚至达到了全国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总数的50.2%;高中阶段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更多,特别是农村高中。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第一,小学阶段农村的小班额较多,农村在校学生数量明显下降;第二,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中小城市,以县镇居多;第三,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超大班额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

中西部的班额问题形势也不容乐观,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西部地区高中大班额所占比达到32%,超大班额达到35.8%,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比例。《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就指出,中西部地区有些县城中小学大班化现象非常严峻,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160人。

最近,笔者对我国中西部的部分中小学进行调查。根据电话采访的校长反映,中部地区的城镇中小学,尤其是县城第一、第二中学和第一、第二小学的班级人数普遍在70人左右;西部地区的省地级城市的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在65人以上,有的高达80多人;而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班额人数多为25人以下,有的少到只有个位数。这一问题导致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农村学校资源严重浪费。

二、大班额的危害

班级是现代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环境。接受基础教育的青少年,与其说是在学校里接受知识教育,不如说是在班级中实现生命成长。班级人数的多少是营造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变量,决定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课堂教育生态不良是造成社会对学校教育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且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效果。

1.大班额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般说来,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发育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当班级人数过多时,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他们因此被忽视以致更加自由放任,如私下说话、搞小动作等,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心理自卑。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学生被一刀切的规范化要求约束,缺乏个人学习、活动与思考的空间,创造性思维习惯难以养成,个性特长培养严重缺失。

按照班级社会学原理,人数过多的班级容易构成复杂的班级社会关系。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磕磕碰碰的矛盾不断强化,容易造成小团伙、小帮派等非正式组织操纵班级正式组织管理,甚至出现群体性斗殴的现象。近两年网络曝光的女生团体欺负个别女生的事情,多发生在大班额学校。中小学大班额非但不利于和谐班级的文化建设,而且严重干扰了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康成长。

2.大班额令教师身心俱疲

在人数超标的课堂,教师的管理方法也会变得更加严格。安全管理成为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搅乱课堂时,教师容易被激怒,甚至情绪失控。轻则口头教训一下,重则对学生拳脚相向。而近年来教育部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很多教师也因此被学校和政府批评甚至辞退。这导致了教师想管又不敢管的矛盾心理,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人数过多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安全压力远远超过德育负担。教师时刻提心吊胆,害怕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学生一多安全事故的几率也就上升,这令班主任倍感压力。至于校外活动,更是能不开展就不开展。再者,面对大班额参差不齐的学生,任课教师也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工作,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教师过早地职业怠倦。

3.大班额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在人数超标的班级,一般上课前五分钟都以照顾学生入座为主,之后的课堂秩序也难以维持,教学过程的管理难点主要是那些调皮的学生。在大班额中,学生捣乱现象尽管是个别行为,但容易得到学生同侪的呼应,管理不善就引发集体起哄,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破坏教学进度,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为保障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会有意识地减少互动以加快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提问、互动交流、探究学习、及时纠错以及课后个别辅导等受到严重影响。

在人数过多的班级,凡是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普遍存在难以开展的问题,教师很难亲自查看、指导每一位学生,实验课程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学生座位的密度过高,写作业和考试时的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环境育人关键是习惯养成,不良环境是形成不良学风的根源所在。

三、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硬性指标

现代教育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45人左右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标准班级人数。随着现代学校制度的不断改革,中小学班级人数小班化,尤其在小学和幼儿园实行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硬性指标,也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奉行的刚性标准。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追求最适切于本国情况的班级人数,有效控制师生比例,是各国追求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2011年,OECD公布了世界发达国家小学班级的规模情况,平均班级人数为22人,师生比为17.7:1。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班级人数是较少的,而且在不断缩小。1980年平均每班人数17.6人,2008年減少到每班15.8人,如不考虑特教班,每班则约为25人。1969年美国师生比小学为25.1∶1,中学为19.7∶1;1997年美国师生比小学为18.3∶1,中学为14∶1。西方发达国家班额人数都有严格控制并有法律保护。亚洲是世界人口发达的地区,中小学班额人数普遍高于欧美国家。

20世纪初期,教育个性化、民主化的思潮将小班化推上了历史的舞台。20世纪50—60年代,英、法等国经历了小班化的一个低潮之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入学人数的增加,又迎来了小班化的新浪潮。从80年代开始,美国部分州和地区就开始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美国联邦政府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轰轰烈烈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美国小班化教育的许多研究都表明,推进小班化教育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998年,美国计划用10年时间实施“缩小班级人数提升教师素质法案”,拟为全国新增聘10万名教师,力图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的人数降低到18人以下。1999年,美联邦教育部通过《重点教育投资计划》,6年时间累计投资114亿美元,终于将全国小学班级人数全部降到18人以内。2010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美国中小学每班人数在增加,许多州重新修订法案,容许班级增加学生人数,但增加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如佛罗里达州明文规定中小学核心课程人数为:3年级前最多18人;4—8年级最多22人;9—12年级最多25人。比较美国小班化建设,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也是一步一步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支持为保障小班化保驾护航,小班化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小班化建设的三项建议

客观上,我国的大班化问题主要集中在县镇中小学名校,而且比较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与知识老化严重,县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缺少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理念,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浪费,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今天我们迎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教育发展观,切实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将全面推进中小学班级人数标准化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抓住机遇,调整布局。十三五期间,刚好是独生子女与放开二孩政策的空白地带,既是着力解决大班化问题的机遇期,也是我国各地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遇期。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大力发展和优化城乡结合部的教育资源,以中小学名校为基础带动城乡结合部学校,既可为解决现在的大班化学校合理分流创造条件,也可为未来六年后新生的二孩上学做好准备。

第二,依法治教,务求实效。针对县镇中小学大班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将解决大班化问题列入教育督导检查范畴的重点范围,以班额人数的标准配置为基准,对现已超额的学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中小学和幼儿园班额人数的上限,限期分班和分流。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调整教育财政政策,增加专项教育投入和师资投入。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关注生命成长。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各地政府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放在首位,将消除大班化、实施小班化同时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之中。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环境建设,从整体上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生态,推进班级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切实关注农村学生的生命成长。

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既定目标。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多数大中型城市的中小学基本落实了45人左右的班级标准目标,而一些经济与教育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早已推进了小班化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缩小班额人数,既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增长点,更是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务实性措施。只要我们决心向教育强国迈进,解决班级人数超员问题指日可待。

【毕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诗

猜你喜欢
班额大班额小班化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小班化的“化”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