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朝阳人,我住育慧东路1号

2016-05-04 19:54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路朝阳区朝阳

这里美人遍地、颜值爆表,曾有学院男生拍过一个爆笑微电影“宅男的一生梦想是考入中华女子学院”。有网友说,女生超过70%的学校就是“女神集中营”,这里的女生占比已经达到了98%——又该叫什么好?

我是“朝阳群众”,我住育慧东路1号。虽然没有肩上的大袖章,没有执勤的小红旗,但我有一张通行无阻的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身份证。

只不过,于我而言,这已经是从前的事。至少,一想着我的履历表上写着“在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1号中华女子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就倍感自豪。

如今,毕业两年,“朝阳群众”仍在新闻视野里屡立战功,而我已经回到了三线小城泯然于众人。感怀之心,时常有之。

不戴徽章也一样闪耀载,终将蛰伏一场向东的迁徙。

用导航进入育慧东路1号,映入眼帘的便是前国家领导人题写的“中华女子学院”校名。简单的六个字,足以让人浮想联翩,问号连连:“中华女子学院的学生都是女生吗?”“真的没有男生吗?”“她们在里面到底是学什么呢?绣花?茶艺?”

是的,“中华女子学院”就是那个被我骂了千百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恐怕是全北京唯一一个女厕所数量压倒性地战胜男厕所数量的地方,因为住在这里的几乎全是女人。

如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话,这里随便一个班级,就是一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颁奖盛典。

你以为我说的是勾心斗角吗?在这个“女性平权”呼声如此之高的社会,关于女人的戏码自然不可能这么肤浅。你还记得2008年奥运会上,由朝阳群众组成的女兵方队吗?那片让全世界瞩目、整齐挺拔的玫红靓影,就来自我们“中华女子学院”。

谁说女子不如男?自从女兵方队将中华女子学院的名号打响之后,我们的身影就频繁出现在大大小小各种活动舞台,园博会、京交会、贸促会,还有北京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赛事,都有来自学院不同系科的志愿服务者。

而我,作为英语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也曾在北京第三次京交会上担任过志愿者。那天下午三点,李克强总理走上主席台讲话。从世界各地汇聚到北京的外国友人们,端坐在座位上,载着同传设备,时而颔首,时而凝神。

身为其中的一员志愿服务者,我将永生铭记。能参与到这样让人热血沸腾又成就感满满的事业当中,内心冉冉升起的骄傲之情,不是简单的语言所能描摹的。

那一刻,作为育慧东路1号的普通一员,我不带徽章也一样闪耀。

“美不胜收”的大美之地

对那些连串的问号,中华女子学院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神秘。

学院除了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之外,在专业设置、上课学习、考试评级上,跟普通学校并无差别。

如果非要说差别,还是在“女子”二字上。女子爱美,实属天性,在育慧东路1号这座院落里,甚至把“尚美”二字写进了校训里。

而要真正把女性之美发挥到极致,首先要懂得女性,所以女性学、女性运动史等在其他学校几乎闻所未闻的课程,列入了全校的公共必修课。所谓世上最难的了解,就是了解自己,而中华女子学院却在这条了解自我、了解女性的路上,把女性学、社会学办成了自己的王牌院系。

学院的女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小鸟依人的美,有独立自强的美;有南方的柔,有北方的刚。而最美的还是“大美之美”,所谓大美,即美人之美、成人之美、内外兼修之美。

大二那年,有个教英国文学史的教授姓龚,单字一个龑。他总是戴着眼镜,理着小平头,身上永远是干净简单的灰色系。平常就像个学生一样,背着书包穿行在校园里。到了教室之后,老师的书包就成了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藏着各种“非比寻常”的英国文学资料: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首次印发出版的影印本、简·奥斯汀授意修饰留存的个人画像、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原型探究等等。

英国文学在龚教授的风趣讲解和完美融合中,变成了生动的知识。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开始习读英文原著,感悟那些百年前的西方人事,领略英文文字的精妙和句式的繁复。

在中华女子学院度过的四个春秋里,我也像龚教授一样,每天背着双肩包,带着成长的心境,为每一个日月装进新鲜的知识,穿行在柳絮飘飞的春、骄阳耀目的夏、落叶簌簌的秋,白雪堆积的冬。

某个细雨淅沥的傍晚,我撑伞站在校园操场的长排座椅旁,梧桐细雨,像把四季和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说不尽的,都是最难忘和一去不返的大学岁月。

离不开的四环路,做不够的朝阳人

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好的恋爱季节,但在这个朝阳女群众最集中的地区,我们就只剩下了遐想。

我们也并不空虚,因为作为“朝阳群众”,这个地域赋予了我们太多的使命。我们也会写举报信投给校长信箱,举报小卖部私抬物价;联名要求浴室热水供应时间延长;要求开设篮球课……

听说最近的学妹们在要求取消长跑,而更老的学姐们曾经在理发店的门口,贴了“水平太差,污染头发”的投诉信。让人欢欣的是,我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都得到了正面且认真的回应:小卖部贴出了涨价的原因,浴室的热水时间在周六周日整天供应。

而身处朝阳区这一北京城区最富裕繁华的核心地段,自我提升以便赶上这个区域的节奏,也是每个中华女子学院学生不敢怠慢的修养。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我们很容易获得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甚至是娱乐明星身边的实践机会。我曾在最知名的外语培训机构兼职,和做大公司英文培训的外教们一起上课,闲暇时跟他们吃饭侃大山。

这让从未踏出过国门的我,因为交往人群的眼界,几乎可以站到国际水平线上。

朝阳区也是明星出没最多的区域。我拿着写字的才能和认真踏实的态度,得到了去光线传媒和《北京青年周刊》实习采访的机会。正面看明星,自己写报道,实现了最初的梦想,而梦想成真的滋味,是不辜负每一份付出的报答。

是的,我们或许没有与男生共处的机会,没有楼前摆蜡烛跪地示爱的定制浪漫,少了弹着吉他许下“我爱你一万年”不老誓言的庄重,但我们都在努力地把每一个自己打造成美丽又踏实的好姑娘。而这样的好姑娘,注定了终有一日会光芒万丈。

如今,已是我离开育慧东路1号的第二年,依然怀念。每一次看到新闻里“朝阳群众”增添的一份荣光,都让我增添一份想念。想来,真是应了那句“离不开的四环路,做不够的朝阳人”。

猜你喜欢
东路朝阳区朝阳
迎朝阳
北京东路的歌谣
教师作品选登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不许耍赖
艳绝北京城
圆周上的有理点
大麻是个啥?
朝阳创业地图
乐亭大鼓“东路”、“西路”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