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常的岁月里静静老去

2016-05-04 22:42张华梅
躬耕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店老歌老树

张华梅

老家

老家是一个人的根,是血脉相连的所在。有老家的人是幸福的,虽然可能在外漂泊已久,但有一个寄托旧情的地方,即使时间过去数十年,身上仍然会有老家的烙印。

相对于老家而言,可能会有个新家,也就是现在的家。那么生活还算稳定,虽然是新居民,虽然在内心深处还未找到新家的归属感,但已经没有人会排斥你,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外来户。在新家搭建的过程中,当老家还未成为老家只是久未回去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心中有无限委屈,这是一个辛苦的过程,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取得胜利的过程。当新家建立,当远方的家突然成为老家的时候,也许会有几分不舍,也许会有几分伤感,但在心中还是会有取得成绩的自豪感。

在一个新地方成家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可能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努力,这些,老家的亲人看在眼里,他们都在默默地祝福。人生有许多无奈,将曾经长大的家变为老家就是其中的一种。老家并非都是父母的家,也不一定是伯伯叔叔或者自家兄弟的家,但老家一定会有亲人,虽不一定是血缘至亲,但至少是情感上割舍不去的亲人,包括儿时的玩伴,包括熟识的乡邻。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建立新家,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老家,这说明了社会的包容性,人们不再是旧时的被迫背井离乡,而是在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生活。

老家不仅是一段旧时的记忆,一段曾经的经历,更是永远的情感寄托。对于老家的记忆,可能永远也说不完,那些陈旧的趣事,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老物件,那些或许已经故去的先人,组成了老家最鲜活的场景。过去的事情只是暂时被尘封,只要一个话题就能揭开记忆的盖子,就能释放出最真挚的情感。决定人生成败的不仅有外在条件,不仅有各种难得的机遇,还有老家的气质,有那种无意间散发出的乡土气息。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老家融入你血液当中的特质,是永远也抹除不去的家乡基因。

老家不仅是几句乡音,几声俚语,更是永远哼唱的乡间小调。听到相熟的乡音,很多人会心里一怔。听到并不流行的乡间俚语,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回头张望,不是我们忘不了曾经的老家生活,而是关于老家的情感实在是刻骨铭心。在旁人看来也许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因为关乎老家,就会被放大无数倍,成为难以忘却的记忆。也许,对居住地的方言已熟练自如,就连当地人都听不出有外地口音,但自己心中知道,那曾经熟悉的乡音还是会不经意冒出来,在提醒自己还有一个老家。无人时,哼哼老家的乡间小调、民间小曲,有时会吓自己一跳,真不知道啥时学会的,实际上,这也是老家的烙印,是老家流行文化的熏陶。

老家不仅有儿时的玩伴,相熟的老物件,更是一幅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每个人的老家,描绘出来,都会比清明上河图更加精美,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是画家,但离乡在外的人经常在脑中描摹老家,那些生动的细节,再高明的画家也比不上。在老家,肯定有儿时的小伙伴,有曾经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玩伴们都已长大,有的还坚守家乡,有的也流浪四海,即使久未联系,即使难得再见,但彼此一定会在心里牵挂,因为有着同一个老家。老家那个朗朗上口的地名,在心中念叨了何止千百回,把它用来作为老家那幅记忆中老照片的标题,再恰当不过。人的记忆会不停更新,但关于老家的数据无法删除,因为老家就是定格在脑海中的老照片,即使色泽泛黄,纸张陈旧,永远不会褪色。

老家在梦里很清晰,老家在现实中却渐渐模糊,这是因为久未亲近老家的原因。一个人要想新家和老家兼顾,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许多人在白天为了新家去奋斗,在夜晚把思念都留给了老家,这虽然很辛苦,但并不痛苦,且还有丝丝的甜蜜与得意。一个人对待老家的态度,很可能就是对待世界的态度,越是恋旧的人,越会为了新生活而不断努力。别担心会沉浸在老家的情愫里走不出来,有了新家的人,自会分清记忆与现实,自然也不会丢了老家的脸。

老屋

记忆中的老屋总是最温馨的所在,我的很多甜蜜的梦都留在老屋里,等着有一天我回归故里,等着我打开屋门让它们重见天日。

老屋也曾年轻过,我在爷爷奶奶的新婚照片上看过老屋年轻时的模样。虽然不是什么高楼华堂,老屋却有着乡村民居的朴实和典雅,青砖青瓦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金色的光泽。那时的爷爷很害羞,那时的奶奶也很害羞,我知道自己经常害羞的根由就是来自于他们。我特别注意到照片上老屋的窗子,那是不大的九格窗,糊着崭新的窗纸,上面还有龙凤呈祥的图案,以后很多年,我一直喜欢古典龙凤图案的祥瑞气氛,原因可能来自于此。

爷爷奶奶都早已作古,而老屋仍然健在,仍然表现出一个家庭根源所应有的那种坚定与坚韧。老屋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早已洞明一切世事,早已看破滚滚红尘,而老屋的心思,在我每次走进屋门的时候,便立即自知。一座房子,所经历的苦难并不会比人少,在风霜雪雨面前人可以在屋里躲避,用担忧的眼神看着窗外,而房子责无旁贷迎难而上,担起保卫家人的责任。不管我们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回到老屋里就会释怀,不管我们在外面经历多少挫折,回到老屋就能重拾信心。我在老屋里哭过笑过,也跟父母闹过,还跟自己较劲过,尽管出门在外我要强作欢颜,回到老屋我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把喜悦或愤怒的情绪都抛在老屋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多年以后我重回老屋,我还能感受到当年的那些情绪,还会重温一件件往事,很多事早已不值一提,却被老屋默默地收藏起来,只等我回去重现给我看,像一部久违的无声电影。

人对老屋的情感并不限于记忆,尽管那些记忆历历在目,关心老屋的现状更能让人坚强,让人的心里更宽泛。老屋曾经修葺过几次,每一次都重新焕发生机,但我仍能感受到老屋内心里的疲乏,毕竟这是经历百年风雨的老屋,就像一个耄耋老人,虽然健康慈祥,但也是风雨飘摇,令人心疼。这是没办法的事,每个人都会老都在老,何况遭受日晒雨淋的房屋,特别是我们成年后都离开了老屋,无人照顾的房屋自有它难以言说的孤寂和落寞,也自然就会老得快,每一次回家看老屋,都会感觉它愈发苍老,能感觉到它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也会在心里有难以驱散的痛。

老屋已经难以维修,是拆掉它,让它体面地结束生命,还是任由它自己倒塌,完成房屋完整的一生,我们全家对老屋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拆掉它觉得很残忍,谁也下不了手,任它自己倒塌,觉得更残忍,仿佛放弃了一个病重的亲人,任其自生自灭。这件事想起来都令我们寝食难安,而具体的处理意见拿不出来,事情也就这样一天天耽着。终于,在一个秋末冬初的清晨,接到邻居大叔打来的电话,老屋倒了,倒在黎明时分,当时没刮风没下雨更没有地震,老屋无疾而终,完成了一个民居坚强平凡的一生。

听到消息,我们兄妹几个都放下手里的工作赶了回去,还带着年迈的父母,远在异乡的叔叔伯伯们也回来了,只为看老屋最后一眼。以后日子里,我们的记忆再没有存放的空间,也许会一天天涣散,这是无奈的事情。我们在老屋废墟前合影留念,我的手里拿着爷爷奶奶当年的照片,尽管已泛黄,但仍然清晰,仍然看得出老屋年轻时的风采。

老街

喜欢老街,喜欢那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喜欢那窄憋而弯曲的街道,喜欢街上那不知传了多少代的中药铺,还喜欢那小得不能再小的茶馆。

一个温暖的午后,端坐在茶馆里,喝着粗砺而芳香的茶,看着街上走来走去的人群,就会产生一种时空的错乱。这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是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客还是进京赶考的书生,抑或是流落他乡的生意人,还是寻亲不遇的落魄者。这些都不重要,一个孤独的旅人总有难言的哀愁,也许吟诵一首五言绝句或者随手勾勒一幅笔法古旧的山水画,就能恰到好处地做一次古人。街上有衣着破旧的农夫,有行色匆匆的旅客,也有悠闲自得的现代靓女,一下子让我不知身在何处,是身处现代观赏老街独特的风景,还是身处古代看科幻影片。当然,古代是没有电影的,我愈发在气氛独特的老街迷糊起来。

游览过很多古镇,行走过很多老街,令人失望的是假的居多。老街并非古董,却有人在造假,还是那种明目张胆的假,只因要吸引寻访古迹的游客。很多人并不介意老街的真假,尽管房屋是新的,街道是新的,就连三三两两的行人也有着现代人特有的精明与时尚,可他们无所谓,行走在街道上,看每一幢做旧的建筑,看各种仿古的设计,尽管骨子里是现代的,但仍然能体会到盎然古意,这样就足够了。可我却在埋怨这些骗子行径,在挑剔着仿古的各种缺陷,仿佛自己真的是来自于古代。我承认,走在做旧的老街上,没有别人那种满足感,也许,我也不该太认真,很多陈旧的老街已不合时宜,不妨拆了重建,这样错落有致,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更重要。可是如此,对那些真正的老街仿佛是一种不公平。

真正的老街虽然不多,但也并不难寻,老街上仿佛连空气都是旧的,散发着一种线装书的味道。我喜欢一家一家商店逛过去,不一定买些什么,但一定要和店家攀谈几句。问价时,我会心虚,害怕店家说出要几两银子,这我可没有。不管如何,我只是一个有点复古的现代人,喜欢住进点着蜡烛的客栈,喜欢坐在方桌旁用餐,喜欢店小二抹桌子的忙碌身影。在老街,很多虚幻变成现实,过去了多少年的时光又再次回流,浮起我这艘搁浅多日的船。其实我不会用毛笔写字,我也看不懂店家在噼噼啪啪地打着算盘,老街尽管古朴,但也已经不是曾经的岁月。

即使是地处偏僻的老街,也会到处树立着贴有小广告的电线杆,屋檐下乱七八糟地拉着电线,古朴典雅的外墙上挂着空调外机,门楣边贴着”本店wifi开放”的广告标牌,现代生活已经渗入到老街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这个世界没有排斥现代文明的必要。我在老街游走,胸前挂着数码相机,手里拿着智能手机,凭什么要求老街还要像当初一样古老原始。可能我真的错了,老街还是老街,只不过更能开放地接受新生事物而已。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老街,可能是多年未回的故乡,可能是向往已久的胜地,但所有的老街都有了崭新的面貌。与其哀哀怨怨自怜自叹,倒不如豁达些,像明知是假仍然玩得开心的人们一样,幸福在当下,让那些不管真假的老街都能如释重负,不用再背负着沉重的所谓的历史使命。

老店

但凡能称为老店,必有过人之处,否则也不可能长久地传承与发展。所有老店,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且不容易被模仿与超越。世间做生意的人,大都喜欢跟风,别人做什么赚钱他也做什么,也不管适不适合自己,这是做生意的忌讳,自然无法长久。

老店自有吸引顾客的秘笈,或称为绝招。就如一家小小的面馆,从面条的选择,到面汤的熬制,再到辅料的搭配,每一程序都有讲究,多年来保持特有的口味,才能让顾客络绎不绝。再如普普通通的医馆,因为医生宅心仁厚医术高明,对病人的苦痛能够药到病除,自然而然可以兴旺发达。而这些老店,都以技术为根本,这是老店的生存绝招,只要技术在,老店就能传承发展下去。而对于那些靠贩货卖货为主的店铺,虽然也诚信经营热情服务,但缺少技术优势,太容易被模仿,因而只能昙花一现,很少能成为传承数十年的老店。

所有老店,都把声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老店的声誉靠质量和服务来维持,而在质量的背后,需要付出外人所不知道的无数艰辛的努力。小小的一个失误,就可能有数十倍的反响,所以事无巨细都要做好,而要想数十年如一日,真正不容易。顾客的喜好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对待大多数顾客好很容易,而要想对待好每一个顾客,更不容易。再说,老店自有老店的准则与底线,对于触及底线如何处理如何让顾客仍旧满意,则是难上加难。

数十上百年的风云变幻,一间小小的老店却能屹立不倒,自是对顾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而很多老店,并非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而是在确确实实地方便顾客服务顾客,首先是赚足了口碑,然后才想到赚钱。这样的店,已经成了顾客的心理依靠,成了顾客的一种生活习惯,做到这样,想不赚钱都难。世上形形色色的店数不胜数,有赚钱也有亏本,而老店为何能够在风雨飘摇之中顽强生存下去,真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清的。再说,凡是老店,每家都有每家的生存之道,每家都有每家的发展诀窍,虽然大多秘而不宣,但道理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需要的就是严格执行与坚持。

当然再好的老店,也不可能吸引所有顾客,无法让所有人喜欢。顾客与老店,也有一定的缘分,更重要的是双方结缘以后,这缘分就能永远持续下去。也许,来老店的永远是那批顾客,但只要有足够的赖以生存的顾客足矣,就是这批忠实的老客,与老店形成了相依为命的友情,这早超越了一般的买卖关系,自然可以支撑着老店生存下去。老店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代代杰出的掌柜和伙计,或者说是店长与店员。而顾客对于老店的喜爱,也在一代代传承,从祖辈父辈到自己这一辈,都保持着对老店的信赖与喜爱。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店,经营得都很成功,都值得信赖和尊敬。尽管我们可能不是生意人,但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却能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就是老店带给我们的财富。

老树

但凡能称为老树的,肯定要比自己年长,二十岁人眼中的老树和六十岁人眼中的老树自然不一样。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并不少见,不寻常的是老树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老树所能带来的岁月深处的故事。

用看待家中老人的态度去看待老树,你会发觉生活中处处都有可敬的长者,即使在无人的野外,因为有老树的原因,也就不会觉得孤独与害怕。不管在乡村还是城市 我们周边有数不清的老树,很多都被人们精心保护起来。看到这些老树,你会觉得自己永远也长不大,即使已经退休回家安享晚年,在老树面前,依然有年轻的心态,依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老树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老树的世界尽管可能崭新可能美丽却会缺少一种踏实感。老树的存在,让人心里安稳,人们并不要求老树做些什么,只要它能健健康康地屹立在身边,我们就会有安全感。就像家中的老人,也许已经行动不便,也许已经思维迟钝,也许变成一个爱撒娇的老小孩,但只要家中有老人,心中就有遮蔽风雨的无形大伞,就有疲乏无力之后的休憩之所,就有孤立无援时的精神支柱。在繁华都市中,那些点缀在公园绿地的老树是人们的心理安慰,它们不属于哪个个人,而属于整个城市属于全体市民。有时虽然相距甚远,但只要能够看到老树的身影或者想到老树的风姿,心中就会充满勇气,敢于直面生活中的任何挑战。而在乡村,老树可能在屋后,可能在房前,可能在村头,也可能在路旁,乡村老树更多扮演乡村守护者的角色。如今的乡村,年轻人出外打工挣钱,家里是留守的孩子和老人,老树也算是留守的一员,它不需要你的牵挂,只是默默地守卫家园,让出门在外的人能够无后顾之忧。也许这仅仅是心理作用,但也是多年积聚的情感,人与树的感情无需言说,与日俱增。

老树可能很高大,可能很粗壮,也可能很干练,当然也可能是老态龙钟。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棵树,即使形象再相近,也会有精神上的差别,也会有气质上的不同。即使是同样一棵老树,也会给不同的家庭成员留下不一样的印象,这跟每个人的年龄和阅历有关。我每次离家外出,都有恋恋不舍的感觉,但我从没有跟家中的老树告过别,在家的时候,我总是忽略它,可当我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棵立在庭院里的老树。我会想起老树曾经给我带来的快乐,想起它夏天的绿荫,想起它秋天的落叶,想起它严冬的落寞,也想起它春天时的重生。这是一棵老榆树,听说是曾祖父当年栽下的,比父亲的年龄还大。老树的确很老了,每年春天,冰雪融化田野返青的时候,我都会担心老树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老树只是略微迟钝些,还会发出嫩嫩的芽,还会长出美味可口的榆钱儿。听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就是老树救了全家人的命,那时家乡受灾严重,田里没有收成,家中没有粮食,只吃田里的野菜和树叶子,榆树叶子算是树叶中的上品,成为全家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后来叶子吃完了,就用榆树皮磨粉吃,才度过了饥荒年月。当然,老树也是顽强的,尽管曾被剥去一条条的树皮,仍然活了下来。

我写给老树的文字,最怕写成忆苦思甜的文章,即使到了最后,仍然没有绕过这一段。但我并不伤感,父亲和母亲提起那段岁月也是带着微笑的。苦难都已留在了过去,明天总是充满希望。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我们都会在经历苦难后慢慢变老。爷爷奶奶是我们心中的老树,我们又是子孙后代心中的老树,所以我们要像真正的老树一样坚强。

老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老歌在经常响起,让自己沉醉在昔日的情感里,沉浸在流逝的往事中。或许这首老歌还有一段别样的故事,或许这首老歌还关乎一个特殊的人,也许这首老歌只是自己多年不变的心境。岁月流逝,当初的少年也许已满头白发,但只要那首老歌熟悉的旋律在心底响起,你就还是那个意气风发敢爱敢恨的年轻人,你就永远不会老。

一首歌能成为别人心中永远的老歌,不仅需要机缘,更需要情感的共鸣。一首歌只有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再加上对的情绪,才算是人歌相逢,才有慢慢变为老歌的可能。我们一生听了数不清的歌,最终能记住的没有几首。很多歌曲,初听也好听,或旋律优美,或歌词清新,或歌喉动人,但很快就忘记了,在人心目中的印象还不如家乡的鸟鸣和小河的欢唱。也许,再伟大的作曲家也比不上大自然,再优美的歌曲也比不上自然的乐声,再动人心魄的情感也比不上对家乡的思念。但歌者在努力,词曲者也在努力,他们把自然的乐声搜集提炼,把各种情感归类梳理再重现,所以,总有一首歌会唱到你的心灵深处,成为经常响起的旋律。

即使你是不爱唱歌的人,也是不爱听歌的人,对很多好听的歌曲都无感,但只要有一句唱到你的心里去,能令你心灵震颤,就会成为你永远不会忘记的老歌。即使你是一位职业歌者,演唱了太多的歌曲,也倾听了数不清的歌,或许你更敏感,或许你已麻木,但一定有一首你特别钟爱的老歌,陪伴在你寂寞的时候,陪伴在你奋斗的路上。对不同的人来说,人们的经历和情感千差万别,心中的老歌肯定也不一样,这是音乐的多样性,也是情感的多样性,更是人生的多样性。我们每个人有且只能有一种经历,这与众不同的独特经历决定了我们对音乐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如果所有人心中的老歌是一样的,那反而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再伟大的音乐家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的作品。

假如你心中的老歌是一首情歌,你可能是个情感丰富阅历丰富的人,请好好享受你的人生,老歌可能治愈了你的内伤,但改变不了你多愁善感的性格,抹不去你往事中的忧伤。假如你心中的老歌是一首民歌,你可能是个爱国爱家的人,你热爱乡土,投身建设,你也一定会把自己的生活营造得很幸福。假如你心中的老歌是一曲童谣,你一定是个心思简单的人,你善良纯洁,一双清澈的眼睛永远都看到人性的闪光点,一颗真诚的心灵永远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

即使有一天,你苍老得忘记了时间,你也不会忘记那老歌的旋律,你已经习惯了在熟悉的旋律里生活和思考。也许我们每个人本身也是一首歌,从诞生开始,从传唱开始,就在寻找知音,就在想方设法成为另一个人心中永远不变的老歌。

猜你喜欢
老店老歌老树
百年老店 传承创新——记山西鑫炳记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语视听牛永胜 以客户为主,20年老店的“生意经”
百年老店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一首老歌
苍鹭与老树
宝刀未老
老树当风叶有声
怀念老歌
老树的绿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