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权和他的皮影戏

2016-05-04 01:36李建宁
金秋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杆影人陈仓

◎文/李建宁

杨仁权和他的皮影戏

◎文/李建宁

皮影戏,这一历史悠久的戏剧形式,在如今网络、微信占据人们休闲生活的当下,已渐渐远离大众视野。然而,宝鸡市陈仓区宝丰村的古稀老人杨仁权,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却始终将其视为一种追求,皮影已成为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70岁的杨仁权老人腰杆挺直,精神矍铄,谈到和皮影有关的话题,眼神里便不自觉地流露出自豪和喜爱之情。

谈到兴起时,老人从柜子中拿出他珍藏多年的皮影,一件件地向我们展示。这些皮影有早些年做的,也有近几年做的,都保存完好。其中有戏剧中的人物,也有花鸟和战马刀枪等,形态各异,制作精美。老人告诉我们,皮影人脖颈处一般有一根支撑整个影人的操纵杆,叫“主杆”,在影人的两只手上还各有一根操纵杆,叫“手杆”。“每个皮影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还是头饰花珠都要符合其特征,再加上操纵主杆和手杆体现不同的动作,这样人物性格就出来了。”说着,老人拿起皮影影人表演起来,双手灵活控制着6根竹竿,人物惟妙惟肖地“打”了起来,一招一式,活灵活现。杨仁权老人说,这些只是皮影艺人的基本功,一般的皮影艺人都是“一肩挑”,不仅会唱会耍会制作,而且表演时根据剧情需要,有时一人要同时操纵两三个影人。

在老人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皮影戏特别受欢迎,每逢庙会或人们家中有婚丧嫁娶时都会表演皮影,村子里也经常组织皮影戏班为村民们表演,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皮影戏。16岁时,杨仁权跟随村里的皮影艺人学习表演,因有文化基础肯下苦,他很快就能独立演出。1980年正月,“宝丰皮影社”杨仁权等10名皮影老艺人被陕西省文化厅特邀到西安市群艺馆演出30多场,受到广泛好评。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审美意趣的提升与转移,皮影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剧种,曾经的辉煌和光彩渐渐远去,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虽然,2006年皮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皮影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但皮影戏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仍然遇到了困境,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喜欢,杨仁权自己的孩子也没人愿意干这一行。没有合适的传承者,让老人感到很遗憾。

为了拯救皮影艺术和对皮影戏难以割舍的情感,从2002年起,杨仁权开始收集整理陈仓传统皮影戏。十多年来,老人不辞辛苦,一次次地走访乡村中的民间皮影艺人,收集资料,如今已经完成20多部折子戏的整理并汇集成册。看着摆满一床的手抄本,老人深情地说:这也算自己为抢救陈仓皮影文化尽了一份绵薄之力吧。

猜你喜欢
主杆影人陈仓
两种平茬修剪方式在主杆汉桂培育成效差异性上的研究
高精度四轴自动搬运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分析
黄蟠桃系列四挺身主杆形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影人姚晨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诡异的屋内“怪影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一种便携式拍照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