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牛仔”殷晓俊

2016-05-03 19:22十一郎
华声 2016年6期
关键词:老照片物件全景

十一郎

中国老照片收藏第一人、全景人文地理摄影记录者殷晓俊,因为对老照片、老物件的历史实证研究,从一个物质意义上的“千万富翁”,变成了一个精神意义上的“亿万富豪”。

他曾是改革开放早期的千万富翁,前后拥有8辆顶级摩托车,而今只买200块以内的机车牛仔裤。他没有名片和单位,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神秘偶像”。他年过半百,却总是跨着铁骑、背着摄影包,一脸孩子般的笑容,随时从昆明消失。

他搜集了5.6万张老照片,其中有许多百年以上历史的珍贵文献照片,被誉为“中国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他研究百年老照片,并深入民间广泛搜集了老照片中的1.7万件老物件,由此又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实证影像学”大家。

他扛着“疯子”的头衔,从云南走向世界各地,以人文地理文献的标准,累计拍摄、合成了10万张矩阵高精度图片和全景照片。他从历史文献的角度,自学成为“全景人文地理摄影记录者”,并主办着一个大型免费全景图片内容网站。

很多朋友说他是“疯子”,很多旁人不理解他“抛家舍业”的追求,还有谣传说他早已“倾家荡产”。

他,就是难描难画、永远追寻自由意志的“文化牛仔”殷晓俊。

1995年的殷晓俊已经是拥有千万身家的“大老板”了

生于1961年的殷晓俊,上小学时正赶上“文革”。家里人担心他未来学业停断,便为他找了一个木匠师父,用一个苹果、两枚鸡蛋拜了师。学徒三年,年仅9岁的殷晓俊,便能够自己制作小板凳和米柜了。至今,这些物件还存于家中,并且依然可用。

殷晓俊是高考恢复第二年应届考上大学的。他被第一志愿华南工学院机械系录取,大学毕业后的殷晓俊回到家乡昆明,因为外语优势,他参与了改革开放后云南的第一批重大科技引进工作。“五年级时的豪情壮志”继续发酵,殷晓俊在短时间内又学会了外贸信用证、商务合同、保险、专利、国际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回忆起改革开放初期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殷晓俊总是有很多值得骄傲的故事。1983年第一次引进外资技术,外方总体报价84万美元。殷晓俊把各项报价拆开研究,找到其他单位的外情胶卷比對,发现外方有多项专利过期。在谈判中,他拿出底牌,外方董事长非常惊讶、心服口服,不仅扣除掉这笔40多万美元的专利费用,还额外抹掉2500美元零头。

“当时那可是天文数字!为了表示对中国内行的尊重,外方出钱请客。我第一次吃了西餐大餐,第一次坐了奔驰轿车,三排座的。哈哈。”

这顿西餐也带他去了西方。1984年,23岁的殷晓俊因公去了英国,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发达的金融都市和工业城市参观学习了一圈。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比一般人拥有了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一年之后,见识过世界的殷晓俊,已是单位里最年轻的副处级。

天性里的要强和对世界的好奇,让殷晓俊的内心从“不安分”。90年代初,他选择离开体制,下海自谋出路,主业还是外贸老本行:木材进出口、外贸报关……短短5年,就像他当年神奇地快速习得了多门外语一样,1995年的殷晓俊已经是拥有千万身家的“大老板”了。

不过,致富并非他的终极目标。1996年,从商场激流勇退的殷晓俊,在腾冲捐助了一所益群希望小学。此后,他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内第一批慈善家,而是踏上了文化保护的道路。

“方苏雅这批照片,百年之前一夜消失,百年之后突然出现,这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也是同一年,殷晓俊通过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得知有一批百年前的中国老照片在法国出现。得知这一消息,热衷摄影的殷晓俊,赶紧前往法国,通过各种关系辗转介绍,终于见到了这批老照片。他迅速断定这批老照片的文献价值极为珍贵,随即开始谈判,希望把这批照片的合法版权“迎回”中国。

“对方第一次开价很高,而且只愿意交易2000张中的80张。”殷晓俊施展谈判技巧,先是回国,等到对方愿意全部交易之时,1996年年底第二次返回法国。

这次去的时候,老照片的原收藏方已无问题,但在接触、查看、交易的过程中,从香榭丽舍到凡尔赛宫,长期做外贸的殷晓俊很敏感地发现,有不明身份的人员不断盯梢。

“这批照片的交易方式是版权全权授权,因而需要进行高精度、高还原的复制拍摄。在拍摄过程中,总有可疑的法国人进入拍摄现场打扰。”殷晓俊留了个心眼,翻拍了两套。

前后花费160余万元人民币,殷晓俊顺利拿到合法授权的老照片拷贝,准备回国。离开法国之前,他把一套底片拷贝放在随身行李中,另一套,他割开西服大衣的内衬,随身携带。在巴黎出海关时,海关人员以本人长相与护照上的照片不像为理由,盘问了他两个半小时。回国后,殷晓俊发现,行李中的那套老照片底片全部成为白片报废。所幸,随身那套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中国。

拿回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殷晓俊并没有立刻做展览,而是开始研究和学习。这个过程中,他接触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都强烈建议他“尽早办展”。

1998年10月,殷晓俊和这些老照片,出现在北京国家博物馆——这批百年老照片,终于以“世纪回首”专题展的形式,在中国呈现了。开展当天一早,时任法国驻华大使毛磊,未经提前通知忽然大驾光临,并要求讲话。其中有一句“方苏雅这批照片,百年之前一夜消失,百年之后突然出现,这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耐人寻味。

这次展览,取得了空前成功。从官方、学界到民间,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史学家、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史树青赞誉:“在我们考古的人看来,从近代史文献看来,不亚于敦煌文献的发现。”

“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做了省级博物馆的工作。他是我遇到的经济上最贫困、精神上最丰富的人。”

殷晓俊收藏了方苏雅这批照片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彻底踏上了老照片的收藏之路。“大多是当年在华外国人拍摄的,至今已有5.6万张,时间跨度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解放前。”见证过他的库存的人,都称他是当之无愧的“老照片收藏第一人”。

殷晓俊作为老照片收藏家的身份,陆续广为人知,一些国内未曾谋面的热心人,开始寻到他的门下,把家中的老照片交给他评价、收藏、研究。

老照片的价值,在于真实记录了某个时代的方方面面,让今人能够通过图像化的具体形象,去寻找历史的脉络、了解成因。因而,对老照片的研究,就成了殷晓俊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以方苏雅那批百年老照片为例,殷晓俊根据对方苏雅生平的研究,按照老照片中的场景,历时多年,一步步寻找当年老照片的现代场景。四川凉山—炉霍方向,他跑了8次,每次往返4500公里。广西龙州方向,他陆路水路跑了4次,每次一个半月。贵州方向,他跑了3次,最为艰苦,“其中有一次60多公里走了7天”。在云南本地实地寻找、考察方苏雅老照片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考证、解读老照片,殷晓俊弄清楚了许多近代史细节甚至一些悬案。与此同时,他又产生了一个心愿:如果可以找到这些老照片中的老物件,不就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了吗?

1999年昆明世博会前后,整个昆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殷晓俊发现,许多老房子拆除之后,房子里的门窗、匾额、家具、物品,都被当作废料,在自发形成的旧建材市场上低价出售。“可能是当时都不重视老物件,也可能是民用级的东西没有文物贩子收购。”殷晓俊回忆,“反正买卖的大都是民工,很多带工的木质家具被当作柴火在卖。”

于是,殷晓俊也穿上69式退役绿军装,打扮成民工的样子,在方圆四平方公里的“旧建材市场”上,不论价格,有多少买多少,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回拉。他的工作室,很快变得无从下脚。他就租了仓库,继续抢救性收藏。为了这些“老东西”,殷晓俊最大可能地搭上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如今,殷晓俊总共收了1.7万多件老物件。经过仔细对比,老照片里有物件的,已经有80%找到了原型实物。“于是我又成了‘实证影像学家。” 殷晓俊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童心未泯的孩子气,这是他特别骄傲的一个成就。

说到老照片和老物件的市场价格,1996年方苏雅画册封面那一张老照片,就有人开价10万港元。1998年他20块钱购买的一套老木门,现在已经是8000块一扇的古玩了。无论人们开多高的价,他从不动心。“我不是文物藏家,我只是历史的研究者和保管者。我收的东西,现在一件也不卖,将来一件也不留,一定会安排一个好去处。”

当时的国家博物馆马副馆长,曾这样评价殷晓俊:“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做了省级博物馆的工作。他是我遇到的经济上最贫困、精神上最丰富的人。”

他更像一位过上了“平行宇宙”生活的文化牛仔,一辈子干着别人几辈子的事情。

2007年,闲不住的殷晓俊,又参与到最前沿的“全景拍摄”领域。

这事要从他搜集的另一套老照片说起——意大利人菲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拍摄的战场全景照片,在一个半世纪后,刺激了殷晓俊,他开始琢磨“如何能最为真实、最有细节地记录当下的人文和地理”。从那天起,他就决定要玩玩全景拍摄——当然,用他的话说,那叫“全景记录”。

虽然不是科班的美术或摄影出身,但几万张老照片的精研,已经让殷晓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视像审美体系。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新华集团下属的新闻部门,找到了殷晓俊的团队,希望他们能去震区现场,用“超高精度”的全景拍摄,还原、记录地震现场最真实的场景。一向“胸有天下”的殷晓俊,用七天七夜的时间,迅速自学了整套全景拍摄技术,从8部相机、40组镜头中,實验出最佳的一套组合后,赶往北川。

他带着精干的团队,在北川老城和唐家山堰塞湖,平均每天采集50多个拍摄点,掐着时间计算工作流程,最终把450张照片全部采集、制作完成,最后如期完成北川地震数字博物馆的布置。

按照时下的市场最低价格,当年那批照片也要225万,但殷晓俊分文未收。 “全部免费,我就想用这个技术为灾区人民做一点实事。”

从那以后,殷晓俊扛着相机、带着便携式图形工作站,开始走向世界各地。他以人文地理文献的标准,累计拍摄、合成了10万张矩阵高精度图片和全景照片,还自费主办了一个大型全景图片内容网站:15000张精美的360度高精度图片、6500幅罕见的720度全景图画……

“我的网站,从不收费,而是向全人类传播那些具有时代意义、历史价值的一切。” 殷晓俊坚持自己不是一名“摄影师”,而是一位“全景人文地理摄影记录者”。他说,摄影的美是主观的,全景记录的文献性是客观的——那是留给未来全人类的。

至今,殷晓俊并没有因为收藏而倾家荡产,也没有借此在财富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因为对老照片、老物件的历史实证研究,他从一个物质意义上的“千万富翁”,变成了一个精神意义上的“亿万富豪”。他更像一位过上了“平行宇宙”生活的文化牛仔,一辈子干着别人几辈子的事情。

猜你喜欢
老照片物件全景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旧元素,新物件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全景敞视主义与侦探小说中的“看”
老照片
从5.1到全景声就这么简单 FOCAL SIB EVO DOLBY ATMOS
全景搜索
老照片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