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希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遵循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试卷的命题可在“四度空间”方面做些探索。
一、凸显人文,感受温度
以往的考试,内容“绝密”,考纪“严明”,学生是等待检验的“产品”,其基本的人性被忽视。面对严肃的监考老师、怪异的考题,容易产生压抑、不安、恐惧等情绪,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试卷命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增强试卷的亲和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心理,让学生考试时能处于愉悦、积极、认真、平和的心理状态中,并汲取到人格力量,促进成长。
首先可多些温馨提示。例如卷首可以有老师的赠言:“同学们,又到了期末,到了收获的时刻!祝你取得理想的成绩!”卷中来点“友情提示”:“可要看清题目要求噢!”卷末可写上提示语:“小朋友,别忘了检查哦!”这些温馨提示使原本静止呆板的试题成为学生与知识对话、心灵体验、情感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其轻装上阵,快乐考试。
其次,试题内容的设计也要体现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命题中也应积极体现这一科学理念。设计闪耀人文光辉的试题内容,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如一个语言文字表达的试题,可以这样设计:出示了两只小鸟的文字介绍:“下雨了,两只小鸟在蘑菇下躲雨,由于互不相让,把蘑菇弄断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做?请把你的真实想法写下来,好吗?”这样的试题把握住了儿童的心理,使他们容易进入角色,去辨别是非对错,获得真善美的教育。
二、尊重学情,把握尺度
某校一张二年级的试卷上要求学生根据拼音写出“阶级”一词,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写。针对这个词该不该考,引起了一番争议。“阶”和“级”都是《青蛙看海》一文中的生字,分别出现在“石阶”和“一级一级”中,二者又可以组成“阶级”一词。于是,命题者认为:考查了“阶级”也就考查了“阶”和“级”两个生字,而且还考查了学生利用生字组成新词的能力。但反对者认为:“阶级”过去是热词,现在却成了很少有人提起的冷僻词。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这个抽象的词语难度可想而知,命题者将该词列入考查范围,不是从大部分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而是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因此此题不应作为试题出现。
笔者比较偏向反对者的意见。《语文课程标准》既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应是命题者命题时的重要参考。命题者有责任有义务记住:小学语文姓“小”,名“语”,不应随便拔高要求,也不能故意降低难度,而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语文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现实水平,从儿童的视角,精心编制出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检测试题,以便切实发挥考试对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的指导和引领意义,引导广大师生朝着正确的教学方向前进。
三、放飞个性,开放角度
传统的命题角度单一,推崇唯一的标准答案,很少有开放的题目,容易扼杀发展的个性,泯灭发展的活力,摧残发展的热情。由于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学生思考的出发点和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考试命题时,可设计一些开放性大、角度多的题目,让学生依循个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精彩的个性化答案。这样既能起到考核评价的功能,又能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健康发展。请看下列一组试题:
阅读《吹泡泡》,回答下列问题:
我把五颜六色的泡泡吹上天。/妹妹说,/她喜欢金色,因为金色象征着丰收。/弟弟说,/他喜欢蓝色,因为蓝色象征着海洋。/我说,/我喜欢彩色,因为彩色象征着我们的世界。/啊,让泡泡飞得越来越高。
1.请你填填空:金色象征着( ),蓝色象征着( ),( )象征着( )。
2.请你说说心里话:读完诗歌你想到了什么?
3.请你做做小诗人:仿照诗歌的格式,试着仿写一段。
这样的题型较好地体现了命题角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学生答题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也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的。像上述的第2小题学生可以从写作对象、表达方法、文章中心和阅读主体的感受及对生活的感悟等多个角度去作答,谈想法,只要所说内容言之有理又不违背价值导向都是可以的,学生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答案也肯定是个性十足、绚丽多彩的。
四、立足语用,提升效度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作为学习、工作基础工具而必须具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命题的立脚点和归宿要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层面,做到积累与运用并重,知识与能力结合,课内与课外衔接,过程与方法展示。
例如:阅读:“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节选自《三打白骨精》)完成下列题目:
(1)该片段抓住了人物的( )和( )描写。从中,我体会到白骨精的( ),孙悟空的( )。
(2)“闪”可以换成( )( )等,但作者选择了“闪”,是因为( )。
(3)请运用本段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总分写法,抓住人物的细节,写一个片段,表现人物特点。
小丽是个( )的同学。( )。
这道题目覆盖面广,以文本为依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感悟,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再如:你的好朋友王强想逃学玩电子游戏,他想请你向班主任张老师请个假,证明他在家生病不能来上学了。你该怎么办?(提示:既不能目无纪律,又不能伤害朋友。)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用能力的一种,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此题选择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灵活应对、自由表达,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的命题应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真正使语文考试成为评价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