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哒
循例,是中国政坛最为讲究的一件事。晋升省长也有惯例,一般来说,省长职位空缺,地方干部中最热门的接任人选有三个: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和省会城市书记。这么多年来,几乎从不走空,如果是中央“空降”,也多会从重要经济部门的正部级干部中挑选,比如山东省长郭树清(证监会原主席)。
然而,近一年多的省长选任,却让人见识了屡屡打破惯例的节奏,意外频出。
其中,最意外的两例,就是林铎和布小林。之所以说意外,并非因为他们资历不够,而是因为他们接任省长前所在的岗位不在“惯例”之中。
林铎:纪委书记升省长
纪委书记在地方党委班子里多排名靠前,因为纪检工作地位特殊,中央也有意识地挑选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部级干部担任。而且,省部级的纪委书记可以干到63岁,比班子里其他常委退得晚。不过,在很多小伙伴看来,纪委书记和主持政府工作的省长确实离得有点远,工作上似乎交集不多,因此林铎打破惯例,就会让人感到很意外。
事实上,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处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一线的政府部门尤其需要有好的风气,加强廉政建设是应有之义。而就林铎本人而言,他是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干部,在出任纪委书记之前,他当过北京核心区西城的区长、区委书记,又当过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市长、书记,主政一方的经验可谓是相当丰富。此番回到政府部门工作(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代省长、党组书记),他不会陌生。
布小林:统战部长升任自治区主席
如果说纪委书记接任省长很意外,那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布小林成为政府代主席就更让人觉得意外。布小林在自治区常委班子里排名第8位,一下子“弯道超车”,接任政府一把手,放在一般省份确实很罕见。
布小林是少数民族女干部中的代表人物,扎根内蒙古工作30多年,既有机关工作经验,又主政过地位特殊的阿拉善盟,做少数民族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全面,成为主席人选显然也在情理之中。
陈豪:全总书记转任省长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陈豪去年成为云南省长。他的仕途一直伴随着“意外”二字:2003年,不到50岁的他就当选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0年更是从机关转到群团,更加远离了政府工作。令人没想到的是,2013年,59岁的他在全国总工会提任了正部,出任书记处第一书记,两年后又转回政府工作,成为云南省长,这样的省长“养成”路径,再度刷新了小伙伴们的认识维度。
陈豪在上海工作了30年,还在大区静安担任过要职。静安在上海的地位和国际化程度不必多说,有过在这里的工作经验,定能给边陲大省带去不一样的发展思路。这里要多说一句,上海和云南是颇有干部渊源的,当年松江区副区长王文涛入滇工作,一直干到昆明市长,由于在昆明干得不错,他此后仕途一番风顺,如今已是中央候补委员。
刘赐贵:海洋局长升任省长
上文说了,中央“空降”省长,多从重要经济部门的正部级干部中挑选。国家海洋局是国土资源部管理的国家局,局长为副部级干部。去年初,60岁的海洋局长刘赐贵升任海南省长,这在“空降”省长中,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
不过,海南可是海洋大省,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是一项重点工作,上任以来,刘赐贵一直将“生态立省”作为自己的执政“底线”,既当好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推销员”,又当好生态省的“守护员”,被人称为“生态省长”,这显然与之前在海洋局的任职经历密不可分。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刘赐贵从政经历完整得让人吃惊,他当过公社书记、县委书记、地级市市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市长,如今担当省长大任,可谓“大道相通”。
陈求发:政协主席跨省任省长
这几年,陈求发获得了比很多正部级干部更多的曝光度。十八大上,他是中央委员中为数不多的副部级,被视作将获重用的前奏。然而,2013年,他突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南,出任政协主席。当时,他已经59岁了,如此安排,被很多人认为是提职后回乡养老。而去年5月份的调整再次让人吃惊,他以政协主席身份跨省调往辽宁出任省长,从“二线”返流“一线”。当省长时,他61岁,已经是全国各省中年龄较大的一位省长。
陈求发此前是军工少帅、科技尖兵,而辽宁则是工业大省,到辽宁当省长可谓是人尽其才。看上去意外,实则是人岗相应的精细化考量。
现在看来,“省长摇篮”这样的惯性思维并不牢靠。十八大以来,中央选用干部的思路上强调不搞表面文章,唯才是用,注重实效,看似打破常规,实则“慧眼识人”,只要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只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都可能被选用,这也正符合新版干部任用条例的重要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