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素质优势首先是表现在写作能力上,高超的写作能力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遭遇的最大“瓶颈”问题就是写作能力亟待提高。本文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的现实问题, 通过当前培养机制和思路现状深入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指出了突破这一“瓶颈”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以期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及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起到良好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
一、摒弃陈旧观念 ,改革教学课程
我们国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特别是写作类课程,基本都是按照“一体两翼”的运作规程,鲜有改动。所谓的“一体两翼”,其中的“一体”就是指写作基础理论;“两翼”则是针对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而言。
传统的写作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一般性文章的写作过程的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而来的,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我们所遵循的“一体两翼”写作教育模式与社会现实需要严重脱节,表现在“一体”完全不能和“两翼”合拍。譬如,基础理论中关于“想象与联想”部分,与当前的应用文章的写作就不合拍;再如“构思”部分,创意型写作与规范型写作要求截然不同, 前者必须“奇思妙想”、打破常规、脱离旧思维 ;而后者则要求“循规蹈矩”、“不逾规矩”;往往出现了基础理论这“一体” 根本无法同时与文体写作的“两翼”齐飞的现象出现。
而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首先从写作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入手, 厘清各类文体写作的性质 、特点和要求;同时根据文体写作的标准、角度和方法的不同 ,大体可分为创意型写作和规范型写作两大类型。所谓创意型写作,其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 立意出人意料;其目标就是让受众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春晚每年都要发掘新潮的“流行语”,其意义就在增加节目的关注度。规范型写作 就是对法定 的规范文章的写作,属于应用文写作的范畴;规范型写作的教学重点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文体的掌握没有要求, 因为任何规范体式的形成 ,都源自严谨的逻辑思维。
二、树立“大视野观” ,开辟多样化课堂
传统观念中的写作课,被限定在课堂教学的范畴中,只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这是有失偏颇的。
“大视野观”认为,应当将写作教学上升到独立的课程,放在课堂 、校园 、社会这个大范围中进行,达到拓展写作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因为课堂、校园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舞台”,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是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
我们知道,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都和写作息息相关,相辅相成;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必要的历练和提升。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将写作意识贯穿于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写作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时也要将写作因素渗透其中,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古人所谓“学而时习之”,此之谓也。另外,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
三、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创新写作训练模式
作为最基础性的写作类课程,其本身就极具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人所共知的,即便是传统写作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写作实践与训练也是特别重视的。
但我们知道,写作,特别是汉语言专学生业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是不可能一撮而就的,特别是现在学生们的古典文学知识的先天“缺乏”,要靠课堂理论的听讲及课后的有限练习就要达到熟练运用古汉语则无异于痴人说梦,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但是,在新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学生,虽然对传统教学模式有着难以弥补的先天缺陷,但对互联网的运用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的优势,这样后者就可以弥补前者的缺陷。因此,在硬件设施具备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写作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手段;同时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网络写作平台的有效利用,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学生尝试写作的新型平台。
首先,网络较之传统媒体,具有的独特的先天优势;一方面,网络传播的优越性与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而且网络平台作为一个自由而无限制的虚拟空间,它在信息传递途径上,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容量上都是自由的,可以最大程度地释放学生的写作能量,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 网络传播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方式,模糊了信息发布者和受众的关系,也就是说网上写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转变,地位都是平等的,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业只能由老师批改,学生自己则很少获得相互间的评判 、交流的状况;网络平台无疑与教学相长的教育规律相吻合,这对于有着强烈个性化色彩和互动性要求的青年学生而言,这种互动平台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四、制定“四学年制”教学计划 ,完善长效机制
针对写作类课程的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性,并结合到网络新媒体的独特传播性质,特别是现在学生对于接受互联网络知识的先天性优势这几个特点综合来看,传统的写作教学课程的革新势在必行:即通过写作类课程力度的加大, 采取“课堂写作教学和课外写作实践”双管齐下的方针,达到快速、有效提升汉语言专业人才写作质量的目的;具体办法就是将写作教学训练与课外实践贯穿于“四年制”教学的始终。
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写作理论并夯实学生文字功底,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第二学年为写作技能掌握阶段,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文体写作要求及不同文体的特征、风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文体学习与写作训练; 第三学年为提高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写作技巧以及文字驾驭综合能力,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第四学年为写作应用检验阶段,主要 是通过学生应用文体与畢业论文的写作对其写作综合能力进行检测。
五、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写作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写作能力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旨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特别是汉语言文学的写作的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作者简介:樊新宁(1970-1),男, 甘肃省正宁县,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教一级教师,甘肃省正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