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叶 娜迪热·麦麦提依敏
美国的中亚研究综述*
李金叶 娜迪热·麦麦提依敏
内容提要:文章着重从美国对中亚国际地位、不同时期的民主推进、能源政策及中美俄与中亚多重关系等方面梳理美国中亚研究的主要观点:美国的中亚政策强调推进美国式民主,遏制俄罗斯、中国,以期达到其重返亚太和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
关键词:美国 中亚战略 资金来源 “9·11”事件 能源政策
*本文得到新疆社科基金项目“中亚经济形势跟踪研究”(14BJL022)、新疆重点文科基地新疆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基地项目“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研究”(XJEDU010613A01)支持。
目前,美国研究中亚问题的机构有二十余家,包括国家的战略研究机构、基金会创立的研究机构、基金会与大学一同办的机构,当然还有一些非政府机构。它们虽在建立宗旨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按照智库方式建立。
(一)美国中亚研究机构的资金来源
美国中亚研究机构的资金来源为个人、企业和基金会的资助,有些机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来自美国政府或外国政府的资助,或来自自营收入,也有少数机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
表1 美国研究机构的资金来源
(二)各研究机构出版物及影响力较大的刊物
美国的中亚研究机构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出版一系列研究报告、学术期刊、杂志、书籍、新闻通讯、会议论坛资料等各种形式的出版物。
表2 美国基金会影响较大的出版刊物
各机构出版物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外交政策》,该杂志被美国政治学会评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刊物”,以英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在128个国家发行;胡佛研究所有自己的出版社,除了《政策评论》外还出版众多公共政策议题的出版物,对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运动有主要影响;《亚洲研究参考文献索引》(BAS)被公认为亚洲研究领域的权威索引工具之一;《评论》杂志也在俄罗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的自由》也对全球各个国家自由度的衡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研究的主要侧重点
美国的中亚研究机构主要侧重于自由与民主化、反恐、伊斯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些机构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研究及能源研究。
表3 美国各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
(一)对中亚国际地位的讨论
第一种观点是说中亚在美国战略中不重要或不够重要。鲁默(Boris Rumer)提出,随着苏联解体产生的中亚五国已开始定义其地缘政治取向。这一过程将非常艰难,也可能要改变其中国到波斯湾的政治和军事方式,但对于到达遥远的西方,这是高估了中亚地区的重要性。①玛莎·奥卡特(Martha Brill Olcott)认为,所有的中亚国家依然很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强国会对与弱国合作越来越失去兴趣,而中亚作为一个独特区域也会成为问题。①Olcott M.B.,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Carnegie Endowment,2005.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中亚在美国战略中越来越重要。弗里德里克·斯塔尔(S.Erederick Starr)提出:首先,地缘政治,在几大区域大国之间(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巴基斯坦),其中伊斯兰区域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其次,该区域有着丰富的原始自然资源储量;再次,常年内战使得区域内常规性武器数量很大,导致区域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最后,该区域也是毒品的生产和中转区域。②Starr S.E.,Making Eurasia Stable,Foreign Affairs,1996,pp.80—92.由于上述因素,中亚在大亚欧区域中不可忽视。史蒂芬·布兰科(Stephen Blank)指出,中亚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正在增长,对美国来说,该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反恐;此外,该地区还被看作是美国反击崛起的俄罗斯和中国、或伊朗影响的地区;俄罗斯和中国将该地区视为对维护本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他还指出,世界强国在这一地区的竞争将塑造未来的世界秩序,并且对中亚各国的发展产生影响,人们不需要对中亚地区的未来做长远的地缘政治考虑,它早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政治战场了。③Blank S.,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Central Asia:an American View,Army War Coll Carlisle Barracks Pa,2008.
正如斯塔尔和布兰科说所,由于中亚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都接壤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原因,中亚研究在美国越来越重要。无论是“重返亚太”“转向亚太”抑或“亚太再平衡”等表述,均反映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④Richard Weitz,Pivot out,Rebalance in,http://thediplomat.com/2012/05/03/pivot-out-rebalance-in/. shang.
(二)不同时期美国对中亚民主进程的研究
苏联解体前,美国对于中亚的研究主要是学者个人和媒体,研究的机构也较少,主要研究俄罗斯与周边国家和民族,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做贡献。
在苏联解体初期,美国一些学者继续讨论中亚的俄罗斯化、大俄罗斯主义。有些人还囿于冷战思维,他们的关于世界和俄罗斯的系列假定,倾向于对俄罗斯采取遏制政策。如史蒂芬·布兰克指出,美国政策的一个基本目标在于防止在欧亚地区出现一个俄罗斯帝国。⑤Stephen J.Blank,U.S.Military Engagement with Transcaucasia and Central Asia,Camberley:Conflict Studies Research Centre,June 2000,p.4.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如乔治·凯南(George E.Kennan)认定美国没有力量改变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他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尽量“谦虚谨慎”,别四处输出“民主自由”。美国人要避免对别国指手画脚,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⑥〔美〕约翰·鲍威尔主编:《二十世纪世界领导人传记百科》下册,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608~609页。
1993年初,随着美国与中亚各国各种交往机制的建立和中亚国家度过最初的人道主义危机,⑦S.Talbot t,DeputySecretaryofState,AddressattheJohnsHopkinsSchoolof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A Earewell to Elashman:American Policy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July 21,1997,http://www. State.gov/www/regions/nis/970721talb On.Html.2014,9.美国开始转变其遏制策略并着手贯彻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政策目标,即促进民主,创建自由市场经济,支持该地区国家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实现一体化。⑧S.Talbott,DeputySecretaryofState,AddressattheJohnsHopkinsSchoolofAdvancedInternational Studies,AEarewelltoElashman:AmericanPolicyintheCaucasusandCentralAsia,July21,1997,http://www. State.gov/www/regions/nis/970721talbOn.Html.2014,9.
“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主要转变为反恐,2005年以后则强调中亚市场的开放和中亚国家的民主化。弗里德里克·斯塔尔提出,苏联时期,中亚被分成了两部分即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分开了,而美国现在的努力正是想打通这个互通贸易的“隔离”;美国的目标是:增加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增进区域经济,让中亚成为联结东亚、南亚、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桥梁;①Starr S.E.,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Foreign Affairs,2005,pp.164-178.在某种程度上,欧洲通过改进中亚政治生活来确保中亚的安全和经济发展。②Starr S.E.Clans,Authoritarian Rulers,and Parliaments in Central Asia,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2006.史蒂芬·布兰科也指出,美国可以让中亚国家更加民主。③Blank S.,US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Challenges,Demokratizatsiya:The Journal of Post-Soviet Democratization,2007,15(3),pp.312-334.他认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将鼓励这一地区加强地区安全,尊重人权,以及向民主政策发展,还将鼓励发掘中亚地区的经济潜力。④Blank S.,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Central Asia:An American View,Parameters,Vol.38,No.1,Spring 2008,pp.73-87.
(三)能源政策研究
美国最早进入中亚能源开发领域的举措是,1993年美国雪夫隆石油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开发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合资企业,当时俄罗斯垄断了里海地区的石油外运管道。因此,正如史蒂芬·布兰科指出的:在1994~1995年间美国决定抵制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1995年2月,美国《新闻周刊》指出,国务院新签署的一份文件其原则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配合下打破俄罗斯对中亚石油出口的控制。这被看作是美国决定修建经过土耳其的石油管道的最初设想。⑤S.B1ank,The United States and Central Asia,edited by R.Allison and L.Jonson,Central Asian Security,The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Washington,2001,p.131.
1997年,美国开始全面介入中亚事务,对中亚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美国在中亚的能源目标是:控制来自里海盆地的石油供应——特别是在一条完全为西方所拥有的从阿塞拜疆经格鲁吉亚到土耳其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正在建设之际——以及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enry Rumsfeld)提出的建立“睡莲漂浮叶”的计划,即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众多可随时启动的小基地,以便为美国部队提供通道。⑥http://yaleglobal.yale.edu/display.article?id=6060,2013年9月。
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中亚的石油和市场决定了美国的行动。⑦Jim Nichol,Central Asia,s New S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l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Crsissue Brief,1996,Washington,Library O,Central Asian Relations:A View from Turkey,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Issue#l/January,1997.如史蒂芬·布兰科认为,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国、美国等多国在中亚形成了竞争局势,谁控制了该地区的能源谁就算掌握了此地的命运。⑧Blank S.,Energy,Economics and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Russia and its Rivals,Central Asian Survey,1995,14(3),pp.373-406.他还提出,中亚国家的大量能源资源因为缺乏管线而不得不受限于俄罗斯。因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获得中亚能源的平等权利与确保中亚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这一更大的目标密切相关。⑨Stephen Blank,U.S.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Challenges,Demokratizatsiya,Vol.15,No.3.2007,p.314.奥卡特也指出,与能源政治密切相关的就是中亚各国政治制度。从独立之后,中亚各国总统职位一直都没有发生正常的权力交替,各国能源资金基本属于总统家族和相关优势权力家族,贫富差距巨大。⑩Olcott M.B.,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提出,俄中两国签署的为期30年、价值四千亿美元的中俄天然气合同势必带来比能源流通更多的改变。①德米特里·特列宁:《共享能源利益——中印合作的一大机遇》,《环球时报》2015年5月25日。
(四)美国对中美俄与中亚多重关系研究的分析
1.对美国的中亚战略以及在中亚地位相关研究的分析
(1)美国的中亚战略。随着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提出了对中亚地区的两大战略,“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愿景”。2005年,斯塔尔在《外交》杂志上发文,首次提出了大中亚计划,强调美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其在大中亚地区建立涉及政治、经济与安全的多边机制。该计划很快就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并在各种场合和文件中进一步阐述大中亚计划的构想。“大中亚计划”涉及中亚五国、阿富汗,其希望最好也能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②Clinton Remarks at Anna Centenary Library,July 21,2011,http://www.sify.com/news/clinton—remarks—at—anna—centenary—library—full—text—news—default—Ihxuutccabc.html.2011,9,22.从“大中亚计划”到“新丝绸之路愿景”,体现了美国试图成为在中亚角逐的重要支配力量的思路。同时,在这两个战略中,丝毫没有体现俄罗斯与中国的位置,显然其实质是旨在把这两个国家在中亚的影响力降至最低。
(2)美国中亚战略的目标。1996年,《外交》杂志第1期刊发斯塔尔的文章,提出中亚应该出现一个能使该地区实现平衡、起稳定作用的国家,作为原苏联三足鼎立中的第三足(其他两足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符合地区安全利益及欧洲和北约的利益,哈萨克斯坦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国家。他把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归纳为:推进反恐战争;建立与美国相联系的永久性安全设施;让阿富汗及其邻国有能力免受伊斯兰极端分子和毒贩的危害;努力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和相关政府机构,使该地区能够充当中东和南亚、东亚之间政治与经济的桥梁;培育公民参与决策的政治体制,为其他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国家树立榜样,等等。③Starr S.E.,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Eoreign Affairs,2005,pp.164-178.显然,美国的中亚战略目标和安全政策实际上包括地缘政治和价值观两部分内容。另外,在关注中亚地区能源潜力的同时,在中亚促进政治变革、进行政权更替、复制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也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拥有可与美国比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没有任何国家具有覆盖全球的利益。美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欧、亚和中东的冲突与关系,防止出现任何超级大国对手来威胁美国利益或福祉。④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978—7—208—06606—9,2010年。但他认为,美国必须是在中亚更大和更广泛的西方团结的推动者和保证者,并且成为东方主要大国间的平衡者和调和者。⑤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平衡东方,升级西方:动乱年代的美国大战略》,《外交政策》2012年1/2月号。奥卡特认为,美国曾经给过中亚两次机会,但都被中亚错过了。⑥Olcott M.B.,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Carnegie Endowment,2005.第一次是1991年,第二次是“9·11”事件之后。⑦Olcott M.B.,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她还认为,中亚五国也需要美国在该地区的“反恐战争”中做出的努力,而美国也希望中亚国家能够在民主和市场经济改革方面取得进步。美国在中亚的两个空军基地既增加了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同时也减少了中国的影响。⑧Olcott M.B.,Taking Stock of Central Asi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Columbia University,2003,56(2),pp.3—20.
2.美国对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关系的研究
对于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史蒂芬·布兰科认为,俄罗斯的一切军事、经济、能源等领域的努力表明,俄罗斯希望一直将这一地区留在自己的控制之内。①Blank S.,Energy,Economics and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Russia and its Rivals,pp.373—406.他还称,199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有所减弱。自2005年以来,美国在中亚的利益一直受俄罗斯和中国的冲击,美国的存在令中亚国家思想越来越民主化。②Stephen Blank,U.S.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Challenges,pp.312-314.对于中国对中亚的态度,奥卡特认为中国在该地区采取的是展望未来型的参与式战略。③Olcott M.B.,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甚至强化“中国威胁论”,提出俄罗斯和中国“试图欺负”他们较小的邻居。④Weitz R.,Averting a New Great Game in Central Asia,Washington Quarterly,2006,29(3),pp.155-167.
3.美国就美、中、俄与中亚相互关系研究的分析
鲁默认为,中亚地区的主要参与者有俄罗斯、中国和美国,并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空间实现了临时平衡。⑤Rumer B.,The Powers in Central Asia,Survival,2002,44(3),pp.57-68.
在几方关系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突出,但中国不管是在能源还是政策方面的影响都在逐步扩大,在中亚的角逐中,能源、运输和宗教因素非常重要。⑥Blank S.,Energy,Economics and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Russia and its Rivals,pp.373-406.美国应该尊重中国在远东大陆保持稳定的特殊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角色。⑦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平衡东方,升级西方:动乱年代的美国大战略》。
斯塔尔认为,中国与中亚关系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的公路运输网路;第二个阶段是在哈萨克斯坦修建铁路交通;第三阶段是铺设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伴随着运输网路的形成,中国的商品通过中国新疆大量进入中亚,占领中亚各国的市场。专家们都习惯称中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圈的一个组成部分。⑧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9/75/68/7_1.html,2015,3.拉菲罗·帕图齐(Raffaello Pantucci)和阿里克桑卓斯·彼得森(Alexandros Petersen)认为,中国在“无意间”成为了“中亚帝国”。中国对中亚的政策制定非常谨慎,希望通过新疆与中亚形成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并发挥“亚欧大陆桥的作用”。对此,上合组织有可能成为重要平台,但其仍不成熟,因此,俄罗斯提倡的欧亚联盟可能会成为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最大变数。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俄罗斯的经济状态不能支撑中亚各国。中亚地区的主要参与者,即俄罗斯、中国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空间实现了临时平衡,⑨Rumer B.Z.,The Powers in Central Asia,pp.57-68.美国重返中亚,应采取谨慎的安全策略,以防二者合起来对抗美国。⑩Weitz R.,China-Russia Security Relations:Strategic Parallelism without Partnership or Passion?Army War Coll Strategic Studies INST Carlisle Barracks PA,2008.
史蒂芬·布兰科指出中国认为俄罗斯足够重要并追求“新型大国关系”;虽然近年中俄两国签署了多个协议,但俄罗斯明显出于能源与经济方面的考虑,而中国方面却强调地缘政治意义,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致力于在整个欧亚大陆创造一个巨大的经济圈,从而减少俄罗斯和印度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①Blank S.,《莫斯科洽谈业务,北京用地缘政治回答》,詹姆斯顿基金会,2013年11月7日。
乌克兰危机的出现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走近中国。俄罗斯如果在乌克兰退却,不仅会使其国际地位大为受损,也会使国家内部权力受到削弱;如果美国接受俄罗斯一个“舒适地带”的需求,将会使其作为全球主导力量、规范制定者和仲裁者的地位受到影响。上合组织没有军事同盟,中俄军事联盟共同对付美国依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正越来越密切。②Blank S.,《莫斯科洽谈业务,北京用地缘政治回答》。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开始关注中亚,其遏制的重点仍然是俄罗斯,③Stephen J.Blank,U.S.Military Engagement with Transcaucasia and Central Asia,p.4.美国在中亚地区的目标在于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把这一地区牢牢整合进西方。④Stephen J.Blank,U.S.Military Engagement with Transcaucasia and Central Asia,p.3.此外,在美国的“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愿景”提到中亚各国以及周边的阿富汗、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却不提俄罗斯和中国,可见,美国在其中亚的政策中试图撇开中国和俄罗斯。
总体上,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标是介入中亚地区,遏制周边大国力量并对其在中亚的力量以及市场进行整合。具体操作策略上,美国的中亚政策以推进美国式民主为前提,遏制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并不惜以军事手段保护其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Stephen Marshall Arum,Early Stages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ea Studies in the U.S.,p.195、197.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uthor/zbigniew—brzezinski.2015年3月。
郭金月:《美国苏联学的起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1期。
Raffaello Pantucci and Alexandros Petersen,China and Central Asia in 2013,Jamestown Eoundation:China Brief,Volume:13(2).
Laruelle M,Peyrouse S.China as a Neighbor:Central Asian 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es,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2009.
Dmitri Trenin and James Collins,The Game Changer:Cooperative Missile Defense,The Carnegie Endowment November 29,2012,http://carnegieendowment.org/globalten/?Ea=50173
Dmitri Trenin,Obama,s Chance to Earn His Nobel Prize,The Moscow Times,November 9,2012.www.themoscowtimes.com/opinion/article/obamas—chance—to—earn—his—nobel—prize/471199.html;Polina Yeremenko,'Reset'Cannot Go on for Years,Interview with Russian Eederation Deputy Eoreign Minister Sergey Ryabkov.Public Post.EBIS,November 10,2012.
Dmitri Trenin,Russia Can Pivot to the Pacific,Too,The Globalist,September 7,2012.http://www.theglobalist. com/storyid.aspx?storyid=9738
Stephen J.Blank:《象征性超过现实:索契展示出中俄务实合作》,詹姆斯顿基金会,2013年2月24日。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9/75/68/7_1.html,2015年3月。
玛莎·奥卡特:《中亚:共同遗产与冲突》。
保罗·戈布尔:《若隐若现的中亚领导世代交替》,詹姆斯顿基金会,2014年5月13日。
Laruelle M.,Central Asian Labor Migrants in Russia:The‘Diasporization,of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The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2007,5(3),pp.101-119.
Kazakhstan:Unfulfilled Promise,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2年。
Bowyer A C.,Parliament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Kazakhstan,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2008.
Stephen J.Blank,China,s Water Policies in Central Asian and Leadership Potential,Issue of the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Analyst,November 26,2009.http://www.cacianalyst.org/q=node/5223.
Margarita Assenova:《哈萨克斯坦扩大与俄罗斯经贸合作,但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詹姆斯顿基金会,2013年11月18日。
Georgity Voloshin:《为减轻对俄罗斯的依赖,哈萨克斯坦寻求与西方的合作》,詹姆斯顿基金会,2014年2月4日。
John C.K.Daly:《哈萨克斯坦紧张的关注着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对哈可能造成的影响》,詹姆斯顿基金会,2014 年5月21日。
John C.K.Daly.Kazakhstan,s Emerging Middle Class,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Paul H.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8.
Laruelle M.Kazakhstan,the New Country of Immigration for Central Asian Workers,Central Asia—Caucasus Analyst,2008,10(9).
Weitz R.,Storm Clouds over Central Asia:Revival of the 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IMU)?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2004,27(6).
http://www.stat e.gov/g/drl/rls/afdr/2008/1 04866.htm.2015年3月。
克里斯托弗·博丁:《吉尔吉斯斯坦危机对中国影响力是一个威胁》,《参考消息》2010年6月21日。
Olcott M.B.,U.S.Strategic Dilemmas in Uzbekistan and Turkmenistan,The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Ereedom and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Briefing at CSIS,July 27,2005.http://www.csis. org.
Stephen J.Blank,Instability in the Caucasus:New Trends,Oil Traits_Par 1,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1998.
Rumer B.,Central Asia:At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New York,2005,p.41.
责任编辑:刘 欣
作者简介:李金叶,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娜迪热·麦麦提依敏,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中图分类号:D8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16)01—00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