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丽 陈 彤
森林保险最优财政补贴规模测度研究——基于调查四川省180户林农数据
陈晓丽 陈 彤
内容提要: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设计问卷,在四川省石棉县海洋村、大坝子、两叉河和紫马村等12个村共发放200份问卷收集林农的意愿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和Logistic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林农保险购买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利用方差协方差矩阵模拟法得出不同保障水平下最大化林农购买意愿的保险补贴规模区间。
关键词:条件价值法(CVM) Logistic函数 保险购买意愿 最优补贴规模测度
森林保险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对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有较大提高,而且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也大有脾益。实证研究表明,合理的财政补贴对于我国森林保险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认为,只有在确定林农对森林保险的实际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得出科学的保险补贴水平,在此基础上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才能有效地刺激林农的支付意愿,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14年在四川省石棉县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此次调查利用CVM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希望在利用Logistic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保险补贴水平对林农支付意愿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双边极大似然估计得出合理的森林保险补贴平均最优水平估计区间。通过调整补贴水平及其他相关政策改善林农的投保意愿,推动森林保险进一步发展。
(一)理论框架
潘家坪(1999),周再知、王春峰、藤间刚(2007)等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的森林保险存在保险费率较高、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所以,即使林农对于森林保险有着较强的潜在需求,但其实际支付意愿较低,从而导致我国森林保险交易量一直低迷。中央政府将森林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的范畴,实施保费补贴政策,是为了刺激林农对于森林保险的支付意愿,增加森林保险的成交量,活跃我国森林保险市场。几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于:森林保险补贴是刺激林农森林保险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简称WTP)提高的必要手段,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的合理规模,则要建立在对林农支付意愿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而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数据,也不能一味地依赖国家提高保险补贴的比例。只有科学合理地计算出符合我国林业实际情况、能够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补贴标准和规模,才能使森林保险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本文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利用双边界二分式获取林农在不同保费比率和补贴规模下的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保险费率以及补贴规模对于林农支付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协方差矩阵模拟法得出多保障水平下基于林农支付意愿的最优补贴规模。
(二)研究方法
1.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简称CVM)
条件价值法是对环境等具有无形效益的公共物品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在我国官方发布的统计年鉴中,缺乏林农对于森林保险购买支付意愿的微观数据,而且我国现在森林保险市场存在的险种单一、保费过高等问题,抑制了林农的支付意愿,所以森林保险的实际交易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林农购买森林保险的真实需求。所以,本文利用条件价值法获取林农在不同补贴水平下对于森林保险支付意愿(WTP)的数据。CVM的估计效果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在收集数据时所运用的数据引导技术。在CVM法的框架下,问卷的设计主要有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本研究采取封闭式问卷。在封闭式问卷中,又分为单边界、双边界和多边界方式。相较于单边界,双边界在单边界二分式模型的基础上再次给出投标值,能够更准确地获取意愿数据,因此,本文采用双边二分式模型。
本文假设初始补贴规模投标值为20%,若林农在此补贴水平下愿意购买森林保险的话,表明这位林农可接受的补贴规模小于等于20%,随后就询问林农能否接受15%的补贴水平,若回答仍是愿意,则说明林农能接受的补贴规模小于等于15%。相反,要是在第二次询问中,林农的回答是否定的,则说明其可接受的补贴水平在15%~20%。如果第一次询价时,林农就表示不愿意接受20%的补贴规模,说明林农想要的补贴水平大于20%,此时再询问林农是否能接受25%的补贴率,若回答愿意,说明林农需要的补贴规模在20%~25%,若回答不愿意则表示林农能接受的补贴规模大于25%。以此类推,本文共设置了6组投标值,其原理如上所述。
2.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
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为林农提供初始投标值,林农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在该投标值水平下是否愿意购买森林保险。随后根据林农的回答进行下一轮的询问,从而确定最优补贴规模。按照上文的陈述,在统计数据时,会出现四种情况:愿意—愿意,愿意—不愿意,不愿意—愿意,不愿意—不愿意,四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可用logistic模型表示。
3.基于方差协方差矩阵模拟法
在对国内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分析的问题选择方差协方差矩阵的计量方法。本文利用Park等(1991)提出的基于方差协方差矩阵的模拟方法。对于多维随机变量,针对估计模型中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量的分布,构建各个估计量之间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以与WTP的分布相符合,进而估计森林保险财政补贴规模平均最优水平的95%置信区间。
(一)四川省现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在四川省现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下,中央财政补贴主要针对商品林进行补贴,补贴来源一般为中央、省两级。其中中央财政的补贴比例为30%,省级财政的补贴比例为25%,总补贴比例为55%。林农自己承担的部分至少为45%。然而,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刺激林农的保险购买意愿、是否达到了最优补贴水平尚难以确定。
图1 四川省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运作模式图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描述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石棉县林农的调查问卷。选取四川省石棉县海洋村、大坝子、两叉河和紫马村等12个村作为调查点,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直接向农户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5份,其中经过筛选的有效问卷为180份,有效问卷率为90%。
2.变量基本情况
在估计森林保险最优财政补贴规模之前需要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林农保险意愿购买影响因素分析。此次调查问卷从多个层面涵盖了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林农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些变量(林农对森林保险认知,林业基本情况等)对于林农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模型因变量是林农保险支付意愿WTP,自变量主要分为林农保险认知水平、林地经营情况、森林保险政策性变量三类。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变量描述表
3.多保额下财政补贴与支付意愿情况
理论上,保额的不同会对林农的投保意愿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保额水平下,林农会有不同的保险补贴期望。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时为不同保额水平下政府制定最优补贴规模提供信息支持。本文将进行多保额水平下的最优补贴规模测度。
表2 财政补贴比率的样本分布及支付意愿(500元/亩)
表3 财政补贴比率的样本分布及支付意愿(1 000元/亩)
表4 财政补贴比率的样本分布及支付意愿(1 500元/亩)
4.林农支付意愿下最优补贴规模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Logistic模型估计四川省石棉县林农支付意愿与其他影响变量的关系,平均最优补贴规模的95%置信区间采用Park(1991)提出的基于方差协方差矩阵模拟法,并利用SPSS18.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纳入变量包括森林保险了解程度X1、森林保险重要性X2、林地收入/总收入X3、林地规模X4、灾害发生频率X5、灾害损失程度X6、保险责任范围X7、保费费率X8、补贴水平X9。结果如下:
表5 统计结果
项目 500 元/亩 1 000 元/亩 1 500 元/亩回归系数 显著水平 回归系数 显著水平 回归系数 显著水平保费费率 X8 —1.114***0.004 —2.021***0.007 —1.885***0.000补贴水平 X9 2.313**0.042 1.987***0.007 1.784***0.005常数项 —6.840***0.001 —6.777***0.000 —7.035***0.001对数似然比 379.650 / 333.412 / 422.058 /概率P 0.036 / 0.020 / 0.014 /点估计平均值 61.29% / 63.66% / 64.58% / 95%置信区间 60.88%~62.46% 62.98%~64.84% 63.33%~65.27%
表5显示了在不同保额水平情况下的统计结果。多保额水平下对数似然模型的p值较小。其中,保额为500元/亩时,双边界模型的卡方检验能在95%的水平下成立;保额为1 000元/亩和1 500元/亩时,双边界模型的卡方检验能在98%的水平下成立,说明模型整体置信水平较高,模拟结果显著。从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来看,保险费率在三种保额水平上均是在99%的水平上显著;森林保险补贴水平在500元/亩的保障水平下在95%的水平上显著,1 000元/亩以及1 500元/亩在99%的水平上显著;林业收入占总收入比率在保障水平为500元/亩和1 000元/亩时在95%的水平上显著,在1 500元/亩时在90%的水平上显著;灾害损失程度在500元/亩的保障水平下在95%的水平上显著,在1 000元/亩以及1 500元/亩时在99%的水平上显著;灾害发生频率在保障水平为500元/亩以及1 000元/亩时在99%的水平上显著,1 500元/亩时在95%的水平上显著;对保险的了解程度在各保额水平下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林地规模在保额水平为1 000元/亩的时在90%的水平上显著,在保额水平位为1 500元/亩时在99%的水平上显著;林农对保险的了解程度和重要性判别在三种保障水平下分别在不同的显著水平显著。
统计检验结果说明这些解释变量对于林农的支付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根据检验结果,林农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的系数均大于零,说明提高林农对保险的了解程度以及重视程度有助于促进林农购买保险;保险费率的系数为负数,说明保费费率与林农保险购买意愿呈反方向变动,保费越高,林农的购买意愿就越低;而林地规模、林业收入占比、灾害情况也与预期结果一致,和保险支付意愿成正向变化。补贴在三个保额水平上均与林农支付意愿成正相关关系,与预期结果一致,且模型中的系数均较大,说明随着补贴规模的上升会对林农支付意愿产生较大的提升。
根据模型检验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政府财政补贴较低,难以刺激林农保险购买意愿。根据实证分析,在多保障水平下森林保险财政补贴的平均最优规模应该在0.88%~65.27%之间,而现行的财政补贴政策中对林农的补贴为中央财政补贴30%,省级财政补贴25%,补贴率可以达到55%,其中林农自己承担的部分为45%。所以,现行的保费补贴率低于估计的最优补贴规模。而且,这只是理论上林农能收到的补贴数额。事实上,很多以林业为主体经济的区县同样面临政府财政紧张的难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县级财政补贴难以和中央、省级财政补贴配套的问题,从而直接导致森林保险实际补贴率低于财政补贴率。这进一步导致了森林保险补贴规模低于最优补贴规模。同时,本文针对不同的保障水平进行了最优补贴规模测度,发现不同的保障水平下林农要求的补贴水平不一样,当保障水平上升时,林农会要求更高的保险补贴比例。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建议要进一步提高森林保险补贴比例。政府对森林保险进行的补贴属于转移性支出,可以较好地消除森林保险的正外部性,也契合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从而保持森林保险市场的有效性。政府补贴相当于对林农参保成本的降低,对于林农支付意愿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政府补贴对保险购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作用较为明显。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农户对于森林保险的支付意愿要高很多。从现行的保费补贴制度来看,相比于根据林农意愿数据估计出的最优保险补贴,林农获得的森林保险财政补贴的规模较小,力度不够。基于已有研究以及文中在多保额水平下最优保险补贴规模测度中,可以看出保额水平是影响林农保险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的保障水平偏低也是导致林农缺乏投保意愿的主要原因之一。将保障水平划分为保成本、保实际价值两种,逐步合理提高保额水平,将有利于刺激林农的支付意愿提升,促进保险成交量。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保障水平制定不同的补贴比例以匹配林农的意愿。促进森林保险发展,改善其“供需双冷”的市场僵局,并非是要一味地提高保险补贴规模。高比例的保险补贴的确能够大幅度提升林农的保险购买意愿,但同时也必将带来补贴低效率,社会整体福利下降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损失等问题。所以,应该依据林农意愿合理制定补贴水平。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林农意愿数据,当保额为500元/亩,补贴规模应为60.88%~62.46%;保额为1 000元/亩,补贴规模应为62.98%~64.84%;保额为1 500 元/亩,补贴规模应为63.33%~65.27%。
参考文献
万千、秦涛、潘焕学:《农户参加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东南学术》2012年第3期。
李挥、王会超、陈诚等:《政策性森林保险补贴效率分析——基于湖南、福建、江西三省调研数据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7期。
周再知、王春峰、藤间刚:《从中国森林恢复实践中吸取经验国家层面回顾及特别关注广东省》,北京:国际林业研究中心,2007年。
王珺、冷慧卿:《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六省试点调研报告》,《保险研究》2011年第2期。
冯祥锦、杨建州、黄和亮:《财政补贴政策与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博弈分析》,《林业经济》2012年第2期。
张长达、高岚:《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制度探讨——基于福建、江西、湖南森林保险工作的实证研究》,《农村经济》2011年第7期。
李彧挥、王会超、陈诚、毕晓庆:《政策性森林保险补贴效率分析——基于湖南、福建、江西三省调研数据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7期。
石焱、王宏伟、方怀龙:《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试点情况与发展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第3期。
潘家坪:《森林保险中合理确定保险费率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1999年第7期。
潘勇辉:《香蕉风灾保险的最优财政补贴规模测度——来自海南省681户蕉农的经验证据》,《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12期。
责任编辑:王慧君
作者简介:陈晓丽,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讲师(新疆石河子 832000);陈彤,新疆农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中图分类号:E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16)01—00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