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安全之痛

2016-05-02 08:39
中国船检 2016年2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起重机集装箱

本刊记者 刘 萧

2016年1月14日下午,巴西桑托斯港发生严重火灾。据了解,因火灾而被引燃的至少有十余个集装箱的货物,迅猛的火势不仅使得该港两个码头停止服务,由于燃烧物多为化学品,更造成了有毒气体的扩散。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有毒气体扩散态势缓慢,目前该港及附近城镇已有超过50人因吸入毒气而被送往医院进行医疗护理。这起两天才被扑灭的大火不仅给人们带来的了痛苦,更将如何确保港口安全营运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翻版”事故引人深思

采访中,一位专家看着记者提供的事故资料不由感叹,由于危险货物处置不当进而引发的港内火灾事故已经多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有时甚至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从上一场事故的阴影中走出,另一场严重的事故就接踵而至。相信与专家有着同样感觉的人不在少数,面对港口危险品火灾事故的频发我们不禁要问,其背后是哪些风险隐患在作祟?

专家提供的一组数据透露出了某些症结。他指出据其不完全统计,在2009~2014年间,国际间港口除了2012年因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或保管不当进而引发的港口内火灾事故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呈现出上升态势。他解释说,这组数据的背景是如今越来越多货主都在利用集装箱装运危险货物的趋势。尽管危险货物集装箱减少了作业人员与危险货物直接接触的机会,实现了人、货分离,但集装箱本身并不具备为危险货物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条件。2003年新加坡籍某集装箱货轮在某港卸货时一个集装箱出现破损,易燃易爆液态危险品乙烷发生泄漏;2007年停靠某港9号泊位的某集装箱班轮发生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爆炸事故等,都在提醒这业内人士,由于危险货物本身具有爆炸、易燃、毒害等危险特性,危险货物集装箱的安全问题同样会出现在港口作业的每个环节中。

回到巴西桑托斯港火灾的事故上来,专家更是连说了三次“不应该”。至于为何,他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向记者谈起了1999年的某起港口火灾事故。当年一场强台风袭击某港,港区集装箱堆场出现大面积积水。管理人员发现在地势较低的C13区有8个危险货物集装箱,于是立即组织将货物转往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D03区。两天以后,天气转晴。正当管理人员认为这些集装箱处理得当时,4天后的凌晨,管理人员却发觉堆放在D0306的集装箱突然冒烟,并且很快燃起大火。管理人员在向生产指挥中心报告后的数分钟内消防队赶到,这时8个集装箱先后不同程度出现冒烟后起火燃烧。港务公司立即起动应急救援系统,组织机械将该堆场的其余集装箱转移到安全场所,同时由消防队用大量的水对着火的集装箱集中喷射。两小时后火灾扑灭,但8个集装箱全部毁损。

专家表示。对比两起事故,巴西桑托斯港火灾可以算是17年前这起事故的“升级版”。至于为何,他作出了解释:“分析两起事故的共性不难看出以下两点。其一,两次导致火情的集装箱内皆装有盐酸与二氯异氰尿酸两种货物;其二在事故发生之前当地均有降雨。在这两种情况的共同作用下,如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那么火灾风险将很难规避。作为港务人员,都应知晓二氰异氰尿酸,联合国编号2465,属第五类·氧化剂。由于它的有效含氯量达到58~64%,因而属于强氧化剂。这种工业用途为杀菌剂和漂白剂的化学品虽本身不燃,但在吸收水份后即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易爆炸的三氯化氮。目前,巴西桑托斯港火灾事故调查还没有结论,但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该起事故中二氰异氰尿酸受潮水解产生热量引起燃烧应为‘幕后元凶’。17年后‘翻版’事故再次发生且损失比以往还要大,确实值得反思。”

起重事故高发症结

采访中不少专家谈到,港口作为国际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港口生产作业有着流动分散、人机交叉、昼夜连续作业等特点,也注定了港口安全生产事故存在多发性。记者在被采访人的帮助下拿到了某港近四年来的安全责任事故报告。报告显示,该港近四年来的安全责任事故中,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事故总数占45%,其中物体打击所占比例达到17%,起重伤害12%,车辆伤害9%,高处坠落7%,火灾事故9%,机损事故8%,机械伤害7%,油品安全事故5%,淹溺2%,其他事故如触电、中毒、窒息、跌伤等共占比17%。在这组数据背后还有一项数据不得不提,那就是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居榜首,四年统计数据中此类事故共发生了41例,其中重伤7人,死亡4人,总死亡人数占比最高达到36.3%。

一位专家根据该数据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尽管该数据是以某港个案作出的统计分析,但却具备一定的通用性。港口通常都会因为台风或者是阵风的袭击而导致起重机械受到相应的影响。如果港口不具有相关的防护措施,那么这些起重机极有可能因为风力较大而部分被吹落,或者是吹倒,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港口及港口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该问题时,她认为,由于风灾所致的港口起重机事故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整机滑移、整机倾覆;金属结构局部变形及焊接开裂;起重机结构件疲劳断裂以及岸桥在海运途中的灾难事故。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整机滑移、倾覆造成的事故人员伤亡事故最为严重,由于起重机结构件疲劳所引发的事故量占比最大,所以针对这两大问题专家特意给出了分析。

关于风灾引发起重机整机倾覆原因,专家坦言比较复杂,但以下三种情况最易直接或间接导致起重机整机倾覆。其一为实际风速超过设计风速,其二为起重机构件整体失稳,最后为起重机的构件局部的稳定性丧失。另外,对于起重机结构件疲劳断裂而言,起重机的细长结构件如:岸桥的前后门框之间连接的水平撑杆、斜撑杆,梯形架后拉杆,门座起重机大拉杆等,在风的作用下极其容易产生风致震动。这种风致震动将极易引起结构件应力较大部位疲劳破坏,进而严重影响港口起重机的使用安全性能。

此外一位业内人士补充道,起重设备大部分都是由人来操作的,所以如何对人为因素进行管控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他谈到,现下依然存在操作起重设备的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不达标的现象,这极易导致工作人员在使用起重设备的时候,货物无法按照预定轨道进行,进而导致重物落下发生事故。其次,起重设备起吊的货物超出额定重量或是在起重设备周围摆放诸多重物影响操作人员视线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这些客观原因都会导致突发安全事故。

他山之石取优借鉴

近些年,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带来了港口管理主体的重大变化并且对港口的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发展与改革中,港口安全管理机制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挑战,其直接制约着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

在记者就危险集装箱作业风险话题采访时,一位专家关于建议“改变危险集装箱装卸作业人员用工制度”的观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坦言,目前来看不少港口对于从业于危险集装箱装卸的作业人员大多采用计件付酬的方式来计算工资。不可否认该模式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出现了有些员工为了多赚取计件奖金,铤而走险,违反规章制度和规程的乱象,进而引发事故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位业内人士也就这一问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谈到目前我国港口存在大量劳务派遣工队伍。这些劳务派遣工有着流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这导致了港口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无法有效实施,同时培训难“落地”也致使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危险集装箱装卸作业人员队伍中,给本就高危的危险集装箱装卸雪上加霜。

那么别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记者做出了相关调查,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根据日本港口法律规定,港口属于危险行业,不得使用劳务派遣工。日本港口管理部门认为劳务派遣工一般都是短期工,不稳定就业,无法提高其专业素质,不能保证安全。所以各港口企业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无特殊原因必须终身聘用。一位专家就此谈到,港口生产作业是靠多工种、多环节配合完成的,一条作业线路中各个操作过程各有差异,人的素质、操作水平、货物的种类、天气状况、潮汛及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安全生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稳定装卸工队伍在当下更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目前用工制度较难改变且危险品集装箱装卸安全又亟待加强的现状,专家也给出了相关建议。他谈到,首先,要严格对危险品货物从业人员(包括包装检验员、仓库员、装卸指导员、理货员、装卸操作工、驾驶员、保管员、货物计划、调度员、消防员、安全员等)进行岗位安全资质培训和年度考核。其次,要使其掌握危险品货物知识、危险性质、安全防范措施、医疗急救措施、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其它有关危险品货物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应急处理和救护能力。最后,必须保证现场装卸、仓储、运输等人员持证上岗,对不按规范进行作业的人员进行严格处罚。

此外,对于港口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专家还分享了美国的相关经验。美国有专门负责化学品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统计的调查署。其将危化品设备设施管理分为3个安全状态层次,依据危化品的危害范围和设施设备造成的事故历史记录,将安全状态层次与安全措施一一对应。对于极具危险危害的化学品,严格分析工艺过程、设备,预判该化学品容易发生泄露的环节,做到防患未然。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突发事故预防机制。以美国的一个实验室为例:凡需进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基本的安全培训,包括水电、液化气、危化品的处理等,还要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他们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报警装置和当地警方的网络连在一起,只要有异常情况,警方会在最短时间赶到现场,很多单位也都配有自己的专业维护队伍。他们还会定期检测所有管道,并出具评估报告,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起重机集装箱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象形起重机
桥门式起重机检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随车起重机的优化分析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