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传甫 李慧 贺春萍
“人活着,要活得有意义”
——记溆浦县关工委副主任李远书
骆传甫 李慧 贺春萍
李远书和孩子们一起在图书室读书
在湖南省西部的溆浦县,有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瑶族老关工李远书。他是国家6级残疾人,2001年6月退休任县关工委副主任。他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其先进事迹被载入人民日报出版的《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一书。
李远书是县关工委班子中年岁最高、从事基层工作最长的一位白发老人,工作的磨炼使他养成了一种“坐不住、不肯闲”的习惯。他“官”不论大小,事不分难易,凡是工作都尽力而为,成了个退而不休的大忙人。老伴心疼他,说他这大把年纪了,干得再好还能升个一官半职?他回答说:“人活着总不能坐吃等死。人老了,也要有精神头,才活得快乐、自在!”
李老爱琢磨事儿,肯动脑筋,自从2001年6月在县关工委任副主任那天起,就为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点子。如扶贫助学活动中,他提出“将县关工委单一组织捐助改为各乡镇、企业和社会共同组织捐助”。这一建议实施后,扶贫助学资金由原来的几万元,增至500多万元。又如借助全县百名国家干部下乡当“村官”的良机,他提出了《百村带动战略》,即用100个村带动全县581个基层关工委的工作,使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关工委工作“三纳入、三同步、三到位”落到了实处。
除了正常业务,李老还分工负责联系卢峰镇兴隆社区、课题调研、编写《情况交流》等工作,任务再重,他从没说过半个“不”字。由于过度辛劳,双眼白内障右眼降到0.6、左眼降到0.16,但这丝毫没能减弱他的工作热情。去年年初落实全县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他患重感冒3个月之久,仍一直坚持下乡抓工作,有时连吃药打针都忘记了。
“呷亏是福,吃苦是乐,埋头拉车,甘当黄牛”,是李远书人生观的体现。他曾因公右手肘骨摔成粉碎性骨折,至今用3根钢筋固定。作为一个肢残体弱的人,每完成一项任务,往往要比常人多付出几倍的代价。但李老身残志坚,从不向困难低头,干起工作来从不服输,对任何一项工作都高标准、严要求。这些年来,他用残疾的右手,写出了近百万字的文字材料。为赶写谌洪琪、舒盛嵐、周本旺、罗旺楚、田建生等诸多“五老”的典型材料,以及立志少年向立华的优秀事迹,他白天走访调研,晚上点灯熬油赶写文稿。为了写好向立华的人物通讯,他同关工委的邓必浩一起多次深入离县城30公里外的山区调查采访,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加了无数的夜班。有人曾劝他过得去就行了,但他顽强地改写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这篇题为《一棵不寻常的小树》的通讯终于在全国《社区与教育》杂志上全文发表,向立华也在市、县关工委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下迅速成长,其事迹还被刊登在全国“好人榜”上,成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一直以来,李远书就像自己所说的那样,“身残了,要残得有骨气!”干什么都要干好、干得像样,从来不以肢残体弱成为应付工作的借口。他还幽默地说,“跋山涉水当养生,动脑写字能防痴”,乐观地看待这一切。
“一个人活着,对名利地位要淡泊点,干事业要‘傻’一点。人活着,要活得有意义!”这是李远书日记中的一句话。在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为了启迪和激励后代,李老不仅协助关工委其他老同志主编了《同谱春秋曲》、《金秋十年》、《金秋翰墨》等书,还耗费6年时间,将自己一生怎样立志、处世、做人的感悟,撰写成《岁月的足迹》、《心志远书》、《人生三悟》3本书。这3本书共60余万字,内容充实、感情深挚、很有心得。他印送给相关“五老”和亲朋好友,大家读后都说是颇有教育意义的好书。为了激发县银珍电站青年职工的劳动热情,他将亲身承担银珍电站3年后续工程建设的艰难历程,写成《峡谷情怀》一书,青年职工读后都说“深得教益”。他的一些论文还在国家、省、市、县多家刊物刊发。这些“精神食粮”,成为溆浦关工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营养滋养了后人。
李远书当年退下来时,曾有开发商以可观的待遇聘他,他不为所动。他一心扑在了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从不讲价钱、不讲报酬。2004年县关工委首次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他第一个慷慨解囊,带动“五老”一次捐资8000多元,开了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的先河。他获得怀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其先进事迹被载入人民日报出版的《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