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先生接到一汽-大众电话,他的建议已经被一汽-大众采纳,王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蹲着看后视镜,发现可以看到里面的一点儿小白边儿。销售人员正好打来电话,我就把这个情况说了一下。这个根本不算是瑕疵的小建议,竟然也会引起关注!”王先生不知道,这项“可改可不改”的改进,涉及一汽-大众很多供货厂家设备调整和一汽-大众模具及喷涂工艺的调整,改进成本可想而知。
一汽-大众每年数千个技术更改,很多都属于这种追求优秀品质的优化改进。而且,很多事情现在是“可做可不做”的,但一汽-大众却一定要做!
那年欧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整车中使用含重金属“六价铬”物质的零件,采用环保型涂层,涉及3000多个标准件及其它车身金属件、电路板等。德国大众发出改进信息,一汽-大众接到后,毫不犹豫地对车内涉及“六价铬”的所有零件、部位进行了优化。技术人员回忆说:“当时一汽-大众面临巨大压力,改变涂层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但一汽-大众还是强制所有供应商进行了改进,更改涉及3000余项。”至此,一汽-大众所有产品告别“六价铬”。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六价铬”的汽车法规尚未实施。
一汽-大众人将这样“偏执”的对“高品质”的追求称之为“慎独”,这个伦理学意义上的词汇意为“在无人监督下人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个汽车制造企业的品格,和这种品格引发的消费者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一汽-大众一直在打造“原汁原味”的德国汽车,德国大众集团对产品开发的要求就是,在 1000个零件里面最差的一个,要满足100个产品中使用条件最苛刻的那个人驾驶30万公里不出现问题。换言之,按概率学计算,一辆汽车行驶3万公里,最多允许十万分之一的零件出现问题。
在一汽-大众的每个试验台背后,都跟着一个试验标准,这些标准全是基于德国大众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比如,在道路模拟试验台架上,车辆要跑满10天时间,相当于实际道路连续跑80天,损伤相当于用户实际跑30万公里;在模拟大气暴晒试验中,车辆要晒满6个小时,相当于世界顶级暴晒场晒1年时间的暴晒程度,用户15年暴晒使用需求……最苛刻的试验标准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汽车制造企业对用户的价值,一汽-大众掌握试验标准、方法,科技“含金量”可见一斑。
在一汽-大众人心目中,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不仅在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汽车,其终极目标是为中国人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
毫无疑问,一汽-大众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她的血脉贲张中,涌动着的是深植骨髓的科技“基因”,是对技术研发与众不同的理解、是对自主能力永不妥协的执着追求,还有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满腔热忱!“如果说,以前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一汽-大众所做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引进、更改,那么现在,一汽-大众已经成为真正的‘主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