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工艺和美学的角度入手,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美术特点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对陶瓷雕塑的两大特征进行了分析:工艺的特性,即物质的媒介性、技巧性;形象特点,形象的概括性与单纯性的统一,形象的静穆感与完整感的统一,心灵感与视觉形象感的统一。从而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美术特点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探析。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雕塑;美术特点
一、美术特点——形象探析
(一)形象的概括性与单纯性
1.行为的单纯
陶瓷雕塑善于把概括性的动作表现出来,有“静止的舞蹈”之称,无论是独立的雕塑作品,还是群雕、组雕,所塑造出来的美术特点其行为动作都是单纯的,扑捉了刹那间的“定格”,而不是将连续性的行为体现出来。张育贤的《蜗牛》用写实的方式,将蜗牛缓慢爬出、行走的瞬间形态逼真地展现出来,造型非常简练,栩栩如生。
2.物象的单纯
陶瓷雕塑所突出的主题,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人物,很多是单独的雕塑,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不但喜欢把情节性的内容透露出来,也让观赏者们不断加以想象,补充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特性。
在陶瓷雕塑当中,群雕或组雕,尽管意象不少,但不会给人复杂感,如童子拜观音和十八罗汉等,人物也是独立塑造的,烧成后再将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李恭坤的组雕《三顾茅庐》,突出的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大家都知道,在小说当中,作者对故事情节仔细刻画,烘托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形象,情节复杂,人物居多,人物神态、性格也都不相同,而要用陶瓷雕塑把每一步都表现到位,难度不小,作者最终只挑选了三个人物:张飞、刘备、关羽,就连主人公诸葛亮也省略了。而这几个人物的形象则相对单纯:张飞双眼圆睁、侧身孤傲随行,刘备弯腰谦恭随行,关羽将信将疑相随,都形象地表现出人物所具备的独特个性。
(二)关系的单纯性
单纯与单调不相等,陶瓷雕塑通常在单纯中有着独特的含义,简单中又具备艺术家的审美感。刘远长的《哈哈罗汉》,将内在的研究与外在的单纯联系起来,与原本笑呵呵的罗汉不一样,它提升了罗汉本来的平凡形象,集中了五官,相对较为突出的头部,取舍适当,雕塑感极强,体积非常丰满,加至采用白纹片釉装饰,作品透露出古老的朴拙味,使人进入深沉的思考。他在《楚魂》中,表现屈原的民族魂,用了突兀的山形,将人物的崇高精神与自然的雄伟相融。作者用传统的奔放方式,在具有创作灵感的状态下一气呵成,手法简易,意境深邃,表达出作者对屈原爱国情怀的崇敬。
(三)形象的静穆感与完善性
好的陶瓷雕塑作品,其形象都非常完整。这种完整性,不仅是外在的,而且还是内在的;不仅是形体上的,也是具有想象感的,即艺术感所透露出的内在表现,也不是由某个特点透露出来的,而是根据对形体的仔细观察所显现出来的,并且造型形象的各个部分,还要保持好比例关系,包括主要、次要、左右、上下、局部和整体间的关系,就是对比以及夸张的方法,也要做到对比到位、夸张合理,呈现出一个完善的艺术形象。
但是,作为具有独立感的艺术方式,倘若一个陶瓷雕塑艺术者只注重局部的装饰及深入,而忽视整体的可塑感,则注定会失败。刘远长的《八大山人》在极力塑造八大山人那独特的神态,作者很成功地把一个整体的人物形象塑造完整,不但把眼睛非常到位地塑造完整,而且成功地将整体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眼睛的斜视神态与不相对称的脸颊、人物的衣着与人物的形体融为一体,装饰用的黑釉与朴拙奔放的手法,更能突出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及特征,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非常丰富。周国桢创作出的《雄鸡报哓》,反“S”形的体态,将孤傲的头部进行夸张处理,挺拔的胸部、颈及双眼的神态,张口雄啼的公鸡,加上铁红釉的装饰,用红色来体现公鸡的羽毛,以这样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作者狂放的思想和喜悦。
田、由、国、用、日、甲、风、直、申八个字是古代塑造人物瓷雕所用的“八字法”,这是很多无名的民间艺人从实践活动中所总结出来的,代代相传,不断地变化、发展。用这些创作方法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的陶瓷雕塑史上是数不胜数的。如今,在由师徒相传的个体作坊的艺人当中,使用这些方式来制作作品的人在陶瓷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分量。
(四)心灵感与视觉形象感的统一性
视觉的形象性是艺术的独特点,特别是陶瓷雕塑的艺术品,其视觉的形象感更加直观、更加突出,它能将欣赏者们的想象力发掘出来,能让欣赏者们自己去体会,这是根据雕塑艺术的独有之处来决定的。众所周知,雕塑是通过物质的形体来塑造的,具备立体化的艺术形象。就三度空间的实体性来进行深入分析,雕塑能把三度空间所展示的现实审美艺术如实再现。观赏者能够通过不同的方位、距离来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它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同时也有绘画中所不具备的体质感,它与文学的感觉不一样,文学是间接的艺术,也不像舞蹈是一种动态的形式表达。但是,和其他艺术的样式相同,要体现出社会的审美性,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品位、情趣和观念。
二、工艺特点
(一)物质媒介特点
创作好的陶瓷雕塑,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艺术家们能够对陶瓷雕塑的自身性能和所用材料好坏进行理解,以及对其进行审美与完善。材料如果具有特殊化,其加工与审美的方法也不一样,所完工的艺术品的质感也就会有所不同。从相对意义上来说,正是因物质媒介独特的艺术特点,艺术家们进一步探索出最合适自身的表现方法,将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表现出来,使得物质媒介的审美特性得到表达与释放,形成艺术作品最美的一个关键点。英国一位美学家鲍桑葵论述道:“每个艺术家都对自身的媒介感到特殊的喜悦,而且赞赏自己媒介的独特性,这种愉悦和成就感当然并不局限在他的实践中才具备的。”
陶瓷雕塑当中,物质的媒介性表现为釉色以及材料所具备的含义不同,其体现在釉色优劣、材料的好坏等。材质好表现为光泽亮丽、纹理感舒适和质量高等,能够把人们的审美感激发出来。目前,回归自身的特色是瓷雕艺术的一种渴望,瓷雕艺术家周国桢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到位。他在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当中,着重放在手工泥料的情感表现上,挖掘、还原陶瓷材质自身具有的表现力。他经过自身的研究,扎根于本土,不断寻觅,最后发明了泥条盘筑工艺,这就像是发现了艺术的一片新天地。
(二)技巧性
陶瓷雕塑艺术作为艺术当中的一部分,是极其注重技巧的运用。然而,根据材料展现艺术非常关键,在“因材施艺”当中,材料指的是其中的“材”,而“艺”则是技术、艺术修养、手法,“施艺”就是在材料上进行加工的方法。那么“因材施艺”的整体意义是“不一样的材料具备不同的触觉、品质和视觉感官等性质,而这种性质与作品的最终审美艺术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创作与创新时,要按照原材料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能取其所长,充分合理地发掘和利用材料的自然美感,是其内容丰富的一种表现,达到非常好的艺术感官效果”。
结语
如今,在这个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当中,我国的陶瓷雕塑对提升与突破自身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同时,也有新的陶瓷文化语言形式体现出来,我国的陶瓷雕塑在不断的创新,其中涵盖了对艺术的追求理念,以及在材料、思想和形体上的尝试。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已经趋向民族化和全球化,这也将是陶瓷雕塑今后的发展趋势。
[方澄,广州市马尊视觉艺术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