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琪
摘要:
青花瓷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表面具有浓烈民族文化表征性的青花纹饰亦一直是设计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笔者从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出发,重新审视传统青花瓷的青花纹饰,将青花转化为一种“青花”视觉符号,从设计情感的感官、效能、理解三个层次,结合青花瓷的“形”“色”“质”“意”“神”“情”,逐一分析了国人心中的青花符号情结。
关键词:
青花 符号 设计心理 情结
引言
在中国当代,“青花”已经成为古朴、高贵、典雅的代名词,每每提及“青花”二字,便觉着有一幅淡淡檀香悠悠萦绕般的画卷展开在眼前,“青花”在人们心中也确乎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表征符号。如今市场上,借鉴、应用、拓展青花符号的设计作品不甚枚举。在平面,包装、产品,建筑,室内,广告,媒体,服装等领域,我们都可以捕捉到“青花”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影子。为何“青花”符号这般深入人心并有如此广阔的应用和市场?笔者从设计心理学中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感官、效能、理解出发,逐一分析个中缘由。
1.青花符号的感官情感
感官情感,即事物作用于人的最基本的感觉系统所产生的情感。感官层面的情感多为低级情感,但却是最为直接、并且难以抗拒的。这些设计的情感激发常最为直观,效果也最为明显,易于被一般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就青花符号而言,感官层面的情感体验包括“青花”之“形”和“青花”之“色”。
1.1青花之“形”
形,即形态。从器皿的体态来说,瓷器的饱满圆润,是中国人民乞求美好完满美好愿望的典型反映。从纹饰来说,它更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延伸,是另一种水墨画的形式。青花作品运用其简练的体态、夸张多变的装饰手法以及精练概括的纹样处理表达了世间万物和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典型代表。
青花瓷的纹饰追求着线条的流畅以及笔力稳健,通过变化的线描和染色可以把不同的图案包括山水、花乌、鱼虫、人物、飞禽、走兽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喜气幸福,有的安贫乐道,有的静雅脱俗等,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讲述着一个故事,表达着一种向往,彰显着一种品格,寄托了一份情怀。如此款青花婴戏纹碗(见图1),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碗外壁以婴戏为主题,绘制了20个婴儿于庭园中玩闹嬉戏的场景,神情姿态各异,空间衬以山石、松竹、柳树、栏廊等,充满童真与童趣。
1.2青花之“色”
色,即色彩。雅致清丽的青花瓷,其蓝与白的用色,是区别于其他陶瓷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古人曾赞:“五彩过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蓝明净素雅,青花白晶莹纯净,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古朴和含蓄,在视觉上带给人们简约飘逸的感官效果。蓝与白的搭配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必然选择,蓝天白云、雪山蓝天、白鸥蓝海,都是自然最令人神往和陶醉的景色。蓝色和白色的交相辉映,给人以通透澄明,心旷神怡的视觉效果。人类经过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审美积淀,蓝与白的结合成为自然最美的搭配之一。
蓝与白是典型的布衣色彩,但美轮美奂的色彩搭配还不足以说明中国民间与中国文人墨客为什么独钟情青花。追根溯源,青花瓷在明朝初期达到历史顶峰,回顾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明朝的庶民百姓、墨客文人,甚至于皇帝,都有一种清廉的情怀。希望朝廷和官员都能够清清白白抑或一清二白,在这样特定的心理作用的影响下,青花的蓝与白成为这种清白情怀的寄托,从而超凡脱俗,精美绝伦。至于元代,青花瓷已经完全成熟,这与其中蕴含着的仁人、志士、庶民百姓、官员都希望有一个清白清廉的社会理想休戚相关。这就是元明青花瓷器的本质审美。
1.3青花之“质”
质,即质地。青花瓷的制作,在胎体上使用氧化钴进行绘画,后罩一层透明釉,晶莹洁白,表面细腻光滑,温润如玉。清代的龚轼先生说:“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对其质地的阐述真是恰到好处。这种纯净温润的质感,也成为广大志士布衣所趋之若鹜得品格表征。如此款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见图2),瓶为敛口,短颈,丰肩,其腹下渐收,足部外撇。此款瓷瓶器型秀美,瓶壁以岁寒三友图为题材。壁上以蓝色的青花绘制梅树枝干、松针、竹及山石,并以明度较低的釉里红勾勒苍老的松干和傲霜斗雪的梅花,尤其令人称道的是画面中以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诗:“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此瓷瓶所绘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装饰题材。松树长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风,梅花凌霜傲雪,多以寄托古代文人高风亮洁的情怀。
2.青花符号的效能情感
效能情感,可以表征人的情感转化为行为驱动力的效率。也可以表征事物对人作用的刺激力的强弱。这种刺激是需要经过大脑情感的综合反映,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驱动与指示的。就青花符号而言,效能层面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青花”之“意”上。
2.1青花之“意”
意,即意境。我国的民众心理深受干百年来,儒家与道家文化的熏陶。儒家入世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群体意识、社会责任等。然后儒学的“仁、义、礼、智、信”,道义与责任,不免让现代的人们为生活生命中各种不得不追名逐利、为了生存而生活的事情所累。现代生产的自动程度日趋提高,机器虽然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的劳动,产生某种程度上高效的愉悦感,但同时也导致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对物理世界失去控制的无力感。人们在工作中承受过多、过大的压力,这常常导致情绪低落、消极焦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期望适当地降低节奏,回归原始状态。而道家文化倡导的出世恰恰迎合了这种诉求。老子所提倡的“反朴归真”、“见素抱朴”与儒学的圣智、仁义、巧利,形成互补,宁静洒脱的情怀,给了人们精神的放逐与休憩,体现出一种放达与超脱,意欲何为,无为而为。
而青花符号作为承载这种内心期望的载体,再次成为了人们的情感需要。青花艺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创新,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工匠们辛勤劳动的成果。青花艺术在继承了自身艺术价值的同时,发展到当代仍然能够保持其古朴、自然、奔放、洒脱的本质,成为如今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整天为了生计劳碌奔波的人们,寄托内心宁静休憩愿望的良好载体。它讲述了一段段尘封远去的记忆,是古朴与沉淀的代表,让人宁静、休憩、缓慢与驻足。如此款青花鱼藻纹蒜头瓶(见图3),瓶为直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蒜头部分饰以莲瓣纹,其颈部饰花卉纹,肩部则饰一周卷枝纹,而腹部绘鱼藻纹,鱼儿追逐游弋姿态各异,并以淡色细笔绘制的水波纹做衬托,生动自然,淡雅而宁静。还有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瓶为撇口,长颈,腹部圆鼓,圈足稍高略微外撇。瓷瓶的颈部绘蕉叶纹,下部则绘制卷草以及变形的如意头纹,腹部为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栏杆的主题图案,靠近底部绘有变形莲瓣,底足部绘朵花纹,已拍静谧祥和,春意盎然的景象。
3.青花符号的理解情感
理解情感,即人的大脑对外物的属性进行一种综合的审视和处理所产生的情感。较高理解层面的情感体验承载着设计物能在与人的互动中的文化传递,寄托着深远的文化或传统的意味。这种情感可以用青花符号的“神”和“情”来进行概括。
3.1青花之“神”
青花符号“形”、“色”、“质”、“意”的综合作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神态”。具有青花符号的物的使用,已不简单是为了实现相应物的功能,更多的在于通过这些器物及使用过程,使人体在其中感受设计师所要隐喻传达的文化意境,使人们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儒学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和“礼、义、廉、耻”的四维等提法,深深得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道家以其辩证的思维、超脱的风度与道法自然的哲学,与正统的儒学既分庭抗礼,又相辅相成。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所谓的温婉仁义,端庄谦和,宁静淡泊,道法自然……与“青花”符号清丽典雅古朴的神态是如此得相符,也是我国自古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志趣与情态。
3.2青花之“情”
青花,这一古老的符号,中国文化的表征,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态,它更承载着中华儿女从祖宗那儿遗传下来的性格因子和思想因子,是有着悠悠历史古文明的华夏儿女性格特征与心灵追求的外化。它能唤起民族的内隐记忆与情感共呜,激发人们意识深处潜在的“本土记忆”,诱发客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这种熟悉元素的文化认同归属感。
在当代中国,青花符号作为一种从历史风格中抽出的要素与象征符号,因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标准,使得其参与的现代设计作品传递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在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中,经“再认”与“文化匹配”的过程,能非常轻易得从“前注意力加工”中急速得跳转至“集中注意加工”,具有极高的识别辨别性。
4.结论
青花符号的“形”、“色”、“质”、“意”、“神”、“情”,使其成为一种表征无数华夏儿女性格、思想与情感的文化综合体。从感官情感、效能情感和理解情感层面,都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的客体的心。它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和情怀,是对文化的一种归属与理解,是一种对生活的品格与精神。蕴涵着浓浓的中国味又涌动着时代的气息和审美情趣。它能唤起民族的内隐记忆与情感共鸣,激发人们意识深处潜在的“本土记忆”,诱发客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这种熟悉元素的文化认同归属感。当代设计师应良好得把握和捕捉国民受众的这种青花情结,合理得运用青花符号,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能使之产生共鸣与卓越情感体验的青花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