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创新性的素质教育,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2016-04-29 00:00:00曹双源
今日财富 2016年36期

摘 要:苏格兰北部百年以来首个达到牛津大学录取条件的考生,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创新潜质而未被牛津大学录取,且牛津大学立场非常坚决,即使政府干预也绝不录取。因为此事,还牵涉到当时的首相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取消。为什么牛津非要这样对待一个学生呢?牛津的理由是: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而这个结论就是:该生不具备牛津大学需要的创新潜质。一个百年传承的名校,为何要如此注重 “创新潜质”?我以为:创新正是百年牛津不衰的秘籍。“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前我国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把住素质教育这个“树人”的大计,而素质教育发展起效的根本就是创新。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潜质

由于人们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高,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拓展训练的出现令人振奋。素质拓展训练在国外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有效教育方法,由于其教育手段的不同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最优化发展。不同性质的企业决定其派出学员的不同素质,对素质拓展训练的需求也有不同差异。如:国企是为了建立自然的沟通气氛,打破隔阂,建立有效、深入的沟通;外企的企业文化比较成型,他们需要让员工更多的感悟文化,学习沟通的技巧,用更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团队的建设;政府机构多需求观念的转变,了解团队交往的沟通方法;民企分两类,有规模、管理有一定基础的,他们多偏重团队的建设中小企业则无特别成型的文化。学院的EMBA,转换心态之后,再通过活动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去改变。在校生主要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适当的个人挑战与生存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挖掘和提升个人的八大能力(创新、沟通、协作、应变、学习、思维、激励、领导),让人们在各个方面独有新的突破。2008年举行的北京奥运已进入倒计时状态,提高国民创新素质也进入迫切的阶段。要想举办奥运史上最辉煌的一届奥运会,势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实质是一种现代生存理念的培育,素质拓展训练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不管是在什么地区,什么时间,创新永远是进步的核心。如果没有创新,人类不会产生文明。没有创新爱迪生怎么可能发明电灯?居里夫人怎么可能发现镭元素的存在?门捷列夫怎么可能发明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怎么可能发现相对论?如果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一定会灭亡得很快。百年前的鸦片战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中国固步自封的清王朝在列强船坚炮利的强权政治之下丧权辱国,成为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会永远被局限在一点之内。习总书记说:“刚健过强,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创新是如此的重要,而要想让一个国家充满创新的朝气,那关键铁定在于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就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现在,我国正处于初级的素质教育阶段,社会转型使得国家的教育也在转型之中,对创新的判定系统尚不完善,还难以高效的筛选创新型人才。而社会转型发展却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使得国家对我们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这正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矛盾。

为了服务祖国,我们必须自觉培养创新能力,争做时代栋梁。习主席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高中生,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希望。为了不负祖国的养育深恩,习主席的深情号召,我们要全面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加促进我国教育的创新性,推动祖国社会不断进步,共创中华新时代崛起的神化。

一、实施创新性的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越来越多地成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对手。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创新性的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创新性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自1970年代以来,政治家、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人类的命运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质量,不仅是质量的精英,但数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质量。“相反,他们专注于教育事业,呼吁教育改革。未来人才的素质应该是积极和创新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已经准备好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模式和生活方式。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类责任;追求科学真理的质量与他人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的合成。具有广泛的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有能力掌握沟通工具,进行国际交流。为了迎接未來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考虑智力的发展,也要提高人们的道德和理想水平。创新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帮助年轻一代建立一个更高境界的理想,信仰和社会责任,帮助他们学会共存,学会合作,学会同情。因此,创新素质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国际教育,是对国际教育趋势的积极回应。

三、实施创新性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应试教育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应试教育把学生局限于书本与课堂,局限于残酷的训练与考试之中。学校只注重升学,不考虑学生做人,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情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导致学生知识与情感、知识与实践、知识与创造力的巨大失衡。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说过;“中国的学生非常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他们缺少创造精神。美国学生的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意精神和冒险精神,有时做出难以想象甚至“发疯”的事情,所以往往创造出惊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