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保护研究

2016-04-29 00:00:00刘华欣 李小丽
今日财富 2016年36期

摘 要: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相比,我国口述档案工作相对落后,而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这一现状而言,口述档案的研究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皮影发展为例,从皮影艺术至今留存的口述档案资料现状出发,将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和皮影艺术口述档案特征相结合,对皮影艺术本身的传承和创新进行大胆的探索,为解决皮影的藏存与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口述档案;皮影艺术

“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出现的,根据《档案术语词典》,口述档案是指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用档案定义的标准,也可以通俗地将其理解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事件当事人或事件亲闻者口述的,以标准方法采集的各种文字、声像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保护的现状

冀东皮影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传承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冀东皮影文化随着老辈传承人、表演人的逝去以及现代绝大多数年轻人不再对冀东皮影文化感兴趣、没有了传承的自觉,皮影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传统冀东皮影文化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其传承显得分外单薄。日新月异的技术快速发展,快餐式的外来文化冲击着传统的艺术文化,由于没有文字档案的保留,冀东皮影文化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面临的“内冷外热”的现状。除此之外,冀东皮影文化传统教授方式枯燥缺乏吸引力,除却乡村小镇对皮影的传统传授,随着城镇化的加倍开展新文化的熏陶,民间皮影艺人的艺术也难免会生疏。

冀东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皮影文化仅仅存在于老一辈的手艺与记忆中,这使得冀东皮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十分关键。汤普逊说,历史学家正在逐渐发现“口述史”的价值,并且不只是一次发现,而且是一次复兴,“它赋予历史学一个不再与书面文献的文化意义相联系的未来,它也将历史学家自己记忆中最古老的技巧交回到他们手中。” 二、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保护的意义

(一)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皮影文化刻不容缓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皮影艺术已被挤压至边缘化状态,境况岌岌可危。因演出条件差、收入少、学历低,青年人不愿意学,还因一些老艺人的知识匮乏,不足以将皮影文化书写在书本上,使得冀东皮影文化后继乏人已成不争的事实。老艺人的离去比新艺人的补充速度快,传统剧目、操作表演、唱腔曲牌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口述档案则能以录音或者声像的形式将老艺人的手艺“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以便于日后传承与发扬传统冀东皮影文化。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新的时代元素

处于新世纪的现代人,更擅长于将冀东皮影文化融入新的时代特征,以更为现代化、多元化的形式將冀东皮影文化快速吸收,进而达到继承与发扬的效果。随着社会新思潮、新艺术美学思维及新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皮影艺术“传统”的价值观念被冲击,曾盛极一时的皮影文化开始转入发展低潮,而“皮影热潮”在国外市场开始蔓延,这种“外热内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如何对传统皮影艺术进行创新,使其迎合现代化、多元化、快速化的市场发展需求,将皮影文化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互融合,使其一方面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其赢得一定的生存市场。另一方面,去除皮影艺术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为新的皮影艺术融入更多的表现元素,使其在继承皮影之魂的同时,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建立产业链条,推动皮影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在政府通过出资建展厅,补贴艺人工资等方式为冀东皮影文化艺术保护和传承“注血”模式基础上,要积极扩张冀东皮影文化产业链条,打通文化、营销、传承之间壁垒,增强其造血能力,利用其地方文化符号形象,挖掘其品牌特色,创新传统皮影文化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方式,开发资源跨平台共享、开发多种多样的互动交流平台,挖掘进一步提升品牌优势和整体实力,共同创造出皮影及文化创意产业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口述档案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口述档案不仅可以拯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可以调补历史文化空白,为“正史”或典籍作补充、补足与拾遗。同时,又可以更好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人们用自己的声音记录下自己的历史,使普通民众在历史中获得了平等、公平的对待。

三、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保存策略

(一)发展数字皮影文化

皮影艺术的保存和传承是皮影艺术濒临消失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将皮影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发展数字皮影文化,将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互融合,去除皮影艺术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融入更多的表现元素,在继承皮影之魂的同时,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为皮影文化开辟一条新的传播途径与传承语言。

(二)皮影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意发展

皮影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意发展研究将成为皮影文化深度传承的一条路径。在新媒体时代,如果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皮影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开发,有效增强原有皮影作品的可视性、娱乐性,探寻一条皮影文化的产业链条,探求其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融合点,最终将能带动皮影文化向前发展。

(三)对冀东皮影艺术口述档实施动态保护

注重判定口述档案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口述档案的运行过程进行动态保护。口述档案信息载体的选择大多数为磁带或影像带、加强口述档案保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建设、强化专业人员素质,提升专业队伍水平。在录制口述档案之前应给予冀东皮影艺术这一项目充分的准备,熟悉皮影艺术文化、被采访者资料以及制定突发状况应急预案。要平等的与被采访者交流,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少准备两份口述档案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冀东皮影文化作为一种软文化,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传承,更是老一辈皮影艺人对于皮影艺术的一种特殊情怀,对口述档案的研究与保护,会促使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为我国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无法替代的特殊贡献。

本文系河北省档案厅项目: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保护研究,课题编号:2016-R-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