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自身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目前我国社会的资源配置来说,更是被资本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分配。众所周知,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所以对于广大的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来说,企业的真实盈余情况是最受其重视的。但是目前在我国,对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做的并不好,因为我国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隐蔽性,所以必须做好我国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产权性质、股权再融资和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产权性质;股权再融资
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许多的上市公司来说,其股权结构的主要特征为高度的集中性,而且在这些上市公司之中,其最终的股权控制人往往也是国家,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这就造成的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拥有极大的权利,这种高度集中式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来说并没有好处。企业以往的盈余管理,都是通过会计政策或者通过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来进行的,一般这种传统形式的盈余管理都是基于应计的项目操控,但是随着我国目前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这种盈余管理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的许多企业,所以必须结合着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和股权再融资来探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
一、真实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
企业的盈余管理一共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应计盈余管理,而另一种就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即真实盈余管理。不同的学者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下的定义为: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通过对企业交易的时间或地点进行控制,或者进行真实的交易活动,这两种形式相当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还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所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正常的管理活动是相背离的,这是一种企业管理者为了让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而被刻意创造的经济活动。经过笔者进行大量的研究,笔者综合了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做出如下的总结: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指的就是企业相关管理者通过对企业交易的时间或地点进行控制,或者进行真实的交易活动,利用这两种方式可以在企业报告盈余时做到一定的调节,甚至对其进行操控,从而完成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笔者所总结的这种企业的盈余管理概念,与企业真实的交易活动息息相关,而且与应计盈余管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所谓的应计盈余管理与企业的真实交易活动完全没有关系,其进行操控的仅仅是会计数字的财务信息。
二、我国上市公司产权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完全没有资本市场,所以我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完全要归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对于资本市场的形成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的还对资本市场的形成造成了诸多的阻碍,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资本市场也并不友好,当时对于社会的资本和市场完全都是由国家一手进行调控的,这也造成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缓慢。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对于资本和市场的调控行为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于资本的调控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的治理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在国有企业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许多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国家就是这些企业最大而且唯一的股东,所以这些国有的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由国家指定的,这些被委任的企业管理者完全服从国家对于企业的各项安排,而没有自己的发展计划,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与被指定的企业管理者之间基本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国有企业的拥有者和企业的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国有企业的拥有者也就是国家,无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在治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三、我国股权再融资现状分析
所谓的股权再融资,指的就是上市公司在进行了首次公开招募之后,再对自己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这种融资形式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多年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形式,如:配股发行、私募、承销发行和股利再投资计划等,其本质上都属于股权再融资。但是我国的股权再融资的形式却与国外的股权再融资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2006年之前,我国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形式只有配股和公开增发,而在2006年之后,我国的股权再融资在之前的配股和公开增发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非公开发现的方式,总的来看,股权再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非常短,但是自从这种融资形式被引进之后,便引来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兴趣,究其原因就是这种股权再融资的融资形式可以为上市企业带来极大的利益。根据我国2013年的相关数据统计得知,截止到2013年的年底,我国上市企业通过股权再融资形式所募集的资金净额已经达到了21981亿元,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也由此可以看出股权再融资在我国企业管理者眼中的重视程度。
四、政策建议
(一) 加强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
想要加强上市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展开相应的工作:第一,做好上市企业的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上市企业通过对以上三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操控,可以有效的做到对于企业盈余的控制,而且以上这三种操控方法也是大多是上市企业目前所采用的。第二,选择好企业资产的处置时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做到平滑利润,而且还可以降低权益负债率,促进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第三,股票回购。第四,利用关联交易。
(二)优化上市企业的产权结构
鉴于我国的国有上市企业在产权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必须做好我国国有上市企業产权结构的优化,其具体的工作思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的四点:第一,在国有上市企业的管理中必须摆脱传统的行政体系,创造新的行政管理模式。第二,要对上市企业的约束机制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强对于上市国有企业的监管水平。第三,要制定一定的方案来降低国有股在上市企业中所占有的比例,将流通股在上市企业所占有的水平进行相应的提高,除此之外也要制定相应的利益措施来保护上市企业的中小投资者。第四,上市的国有企业应对其存在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在股权再融资前后减少真实盈余管理
根据许多学者对于真实盈余管理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上市企业股权再融资前后对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验证这种特殊的联系,笔者对许多上市企业进行了实际的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在企业股权再融资的前后,无论是对企业做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会使上市企业的业绩下滑,而且这两种盈余管理模式对于上市企业的影响程度也是有区别的,应计盈余管理会使企业的短期业绩造成下滑,而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的长期业绩造成下滑,所以在企业的股权再融资期间,必须减少对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
五、结语
总的来说,本文基于对上市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对上市企业的产权性质和股权再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对于我国的上市企业来说,应对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做出冷静的思考,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帅,周涛,吕长江等.产权性质与股权激励设计动机——上海家化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4,(10):43-50.
[2]姚宏,陈青青,李艺玮等.股权再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4):77-84.
[3]袁知柱,郝文瀚,王泽燊等.管理层激励对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0):18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