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相关的讨论也络绎不绝,为了适应发展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早被提出,但实质性的改革方案却一直迟迟无法出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资产的数量越发的庞大,国有资产管理也越发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资产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营造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引言
资产管理对任何类型的社会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关活动的实施开展也要在动态性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才能够形成稳定的实施应用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相关的工作实施中要明确认识到环境的复杂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资产控制,在降低单位运行成本的同时,对相应的社会效益提升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复杂的运行过程中,相应的资产管理已成为影响现代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资产管理进行优化和提升。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合理的资产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等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实施运行机制。相关制度的制定是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的,目前的管理机构设置就不是十分的规范,进而法律体系就无法合理的适用,管理的部门交叉行使权力现象严重,权责不明,造成实际管理的混乱性,无法针对性的实施开展,对整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性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账外资产很多,不按照资产分类进行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帐往往缺失,造成很多的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管理混乱的缘由也无从查起。
某行政事业单位计算2016年度预算结余资金为56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15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41万元,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处理工作中,该单位并没有对年终结余资金进行账务处理,只是将其在“备查薄”中进行了登记,这种不严谨的会计处理形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使用,无法形成良好的实施运行机制。
(二)不合理的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资产管理中要涉及到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预算来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只有两者密切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但实际实施效果来看,不合理的预算管理是客观存在。例如:超标准编制预算报表十分普遍,相关人员在实施操作中认为,只要不出现短缺,预算似乎就是非常的合理。在年终时有时候由于没有对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一些部门剩余了大量的资金,这时为了能够使其为自己部门所有,一些部门甚至突击消费,根本不考虑买的东西是否有用,极大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大多的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正逐渐沦落为一个形式,可有可无的形式,不存在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严重的缺乏编制的科学性。某单位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该单位由于人员经费不足,将单位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资金中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用于发放规定标准的补贴,该项工作的实施开展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来实施,随意性是比较强的。
(三)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固定资产的用途都是归事业单位的自用为主,存在不合理配置现象,很多事业单位在购买一些设备后,并没有正常的使用,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很低。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其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固定资产的价值被过分的低估。低效率使用的固定资产严重降低了其本身价值,对我国整体的固定资产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某局有30家事业单位,从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存在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责任不落实;资产配置不合理,有一些很早以前、落后、陈旧的固定资产无法满足现代化办公;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随意以及资产流失严重;存在闲置浪费现象;权属不清和责任不明;固定资产的购买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强,账目与实际购买物品不符合;固定资产的采购及使用制度以及后期的核算制度、处置制度,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相应的使用管理中的效率是非常低的,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对整个单位的日常发展和管理也是非常不利的。有些固定资产由于并没有进入到单位内部,更多的时候被挪作他用,有的甚至存在着公有资产被个人侵占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在这种背景要明确相关工作实施的开展的必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管理实施对策
针对当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的实施开展要在动态性的社会运行中才能够形成持久性的影响力,建立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资产管理实施机制。
(一)完善资产管理体制
现阶段下要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这是提高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购置审批和调剂制度,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本单位工作需求制定资产购置计划,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决定购买,在审批资金时要实行上下限制度,这不仅可以对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可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对于单位内部闲置的国有资产应定期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结合实际需要将闲置资产在各部门间调剂使用或拍卖,从而盘活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用。对使用时间比较久的设备以旧换新,从而保证所有资产处于高效利用的状态。
(二)优化预算管理
资产管理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相应的实施中要与现代互联网充分结合,建立一种动态性的实施机制,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避免过多的认为参与带来的操作不便利的问题,信息管理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对资产进行记录,为资产的統一管理提供了方便,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难度,同时在工作效率提升方面也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和作用,相应的实施管理工作要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把全国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到这一系统中,实现资源共享,对各个单位的实际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形成系统化的实施运行机制。在这一系统中,能包含各个阶段的实施工作,从最初的预算编制到资产的处置,到审计,清楚的了解资产的添置发生的时间,是否存在突击消费的状况,资产处置的时间及收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恶意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甚至可在信息系统建立后公开化,透明化,进而引入民间监督。把信息系统向纳税人公开,让纳税人清楚政府的资产,然后鼓励民众对其合理性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三)提高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控制,建立更为有效地利用机制,从而在更为全面的市场发展中,实现提高我国经济整体运行质量的目的。在利用过程中,不仅要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同时固定资产的监督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监管主体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状况以及管理过程进行相关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立法部门、社会大众、大众传媒等组织。在固定资产的监督过程中,社会大众媒体的舆论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社会舆论的监督,会对固定资产的监管部门形成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进其不断的进行固定资产的改革。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解决建议,通知相关的部门进行整改。对于其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处罚,做到违法必究,在执法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相关工作能够在制度规范化进行,相应的实施利用能够起到优化资产管理的目的,坚决避免资产流失问题出现,并且对相应的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的打击。
四、结语
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相关的工作实施中要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国内在发展中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开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无形中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文章分析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实际工作开展中,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策略提升和应用,建立一种动态性的问题分析机制,将国有资产有效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在发展中不断的提升,实现资产利用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扬.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6,(14).
[2]刘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向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6).
[4]綦跃学,崔怀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作者简介:钟莉(1973-10-),女,杭州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