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要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决定的,由初中阶段阅读的特定任务决定的,训练阅读本领可以带动并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笔者对这个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训练;读书本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阅读教学花费的时间多而收效少,学生投入的精力大而进步慢的局面,还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吕叔湘先生曾发出过由衷的感慨:“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教材的编写缺少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的素质不高,层层考试的压力,等等。但是,我认为忽视学生读书本领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为什么要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
1.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决定的。任何工具的掌握,都需要训练。越是复杂的工具,掌握起来就越困难,花费的时间就越长。锛刨斧锯是做木工活的工具,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能掌握它。语文也是一种工具,是用来听说读写的工具,要掌握它也需要训练。不掌握阅读的本领,就不知道读什么和怎样读,就读不懂文章。而掌握阅读本领的唯一办法就是训练。
2.这是由初中阶段阅读的特定任务决定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阶段是实施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因此,必须把训练独立阅读的本领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
3.训练阅读本领可以带动并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训练阅读的本领不能离开文章的具体内容,必须通过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进行。比如,训练捕捉文章中心的本领,自然也就领会了文章中心。训练查字典的同时也就使学生识了字。本领练就的越好,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内容的领会也就会越通透。
二、怎样进行阅读本领的训练
任何本领的掌握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正确的方法;二是反复的训练。掌握阅读的本领也是如此。那么,怎样训练阅读的本领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1.预习课文时,自查字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本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经常化,就是说在学每篇课文前都查一查生字难词,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②给予必要的检查指导。学生课前查字典的结果怎么样,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安排自习时间、课堂时间检查或抽查。③使用工具书的基本功还应通过多种形式训练。
2.整体感知课文时,提示方法,运用方法,总结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题目、捕捉中心、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的本领。通过小学阶段高年级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审题、捕捉中心、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的方法。但是,只懂方法还不等于已经掌握了本领。本领必须经过实践才能逐渐形成的,初中阶段就是形成本领的过程。怎样训练学生把方法转化成本领呢?首先是向学生提示方法。例如初读《散步》捕捉中心,教师可以在学生读课文前提示:“这篇课文可以按照下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捕捉中心:一是抓关键句,二是概括重点段的内容,三是概括全文内容。”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运用上述方法捕捉中心。最后要求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捕捉文章中心的?” 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也都可以采取类似的作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结论,还要让他们知道结论产生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是和谐统一的。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不意味他的学习过程就是合理的,学习方法就是正确的。教师的责任是尽可能使过程和方法和谐统一。提示方法、运用方法、总结方法是训练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不用提示也能概括中心、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3.深入局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时,训练学生理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和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本领。小学高年级,已经向学生渗透了几种主要的构段规律,如并列关系、总分关系、顺承关系、因果关系等。到了初中阶段,还需要对这几种构段规律通过典型段深化训练。因为掌握了它就能理清段落思路,把握段的内容,概括段的段意。
怎样进行理顺层与层之间关系的训练呢?
(1)教师提示段的构成关系,让学生划分层次。例如《济南的冬天》第三自然段,在阅读前可以这样提示:“这个自然段是按总分关系构成的。看看哪个句子是总起,哪些句子是分述?分述部分写了怎样的雪景?这段段意怎样概括?”
(2)教师提示段的构成关系,让学生作具体说明或填写关联词语。如《风筝》一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含多重关系,在阅读前先让学生提示,让学生分析,并在相应的地方加上关联词。
(3)教师点出段中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春》描写春草,春花,春风等那幾段,只要点出它们特点的词语,学生就不难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4)教师提示概括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去实践。例如因果关系的段,大多数以结果句作段意;总分关系的段,以总起句为段意;顺承关系的段则有的根据重点环节概括,有的要把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概括,等等。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总结概括自然段段意的规律,以加深印象。
4.总结课文时,训练学生概括全文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的本领,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
(1)整理笔记。即根据自学的笔记或教师的板书,重新编写文章的内容提纲,概括中心思想。
(2)复述全文或重点部分。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需要取舍、概括,需要重新理清思路,需要选择词语句式,看起来是训练说,实际上是训练读,因为不理解课文内容就无法说,理解是复述的前提。
(3)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文中优秀片断,口诵心惟是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和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的好方法。过去,让学生脱离语言材料,去背诵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只有在充分占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再来概括其特点,才能对语言运用有深切理解。
(4)仿写片断。要让学生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包括外貌、景物、场面、细节等描写方法,写自己经历的生活片断,既能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写作方法的认识。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