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教版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6-04-29 00:00:00黄娟娟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信心和主动性。本文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阅读材料、朗读教学、教师指导、互动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阅读教学措施。

【关键词】语文;阅读;指导;互动;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中、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练习的重点,然而现在一些高强度的中学语文阅读练习没有关注学生的感受,题海式的语文理解练习使得学生对其可能产生反感,最终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练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实现他们阅读练习质量的有效提升。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很多优秀的文章,是开展语文阅读练习的有效材料。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章。中学生对小说、寓言故事等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选择这一类文章作为阅读任务,因为只有学生对文章内容感兴趣,他们才能提升阅读的兴趣,才能坚持阅读文章。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章,例如《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是选自《朝花夕拾》,教师可以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尝试阅读《朝花夕拾》;《刻舟求剑》是选自《吕氏春秋》,可以让能力所及的学生阅读《吕氏春秋》的其他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因小失大等)。这些文章都是经过很多届学生的检验,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好蓝本,都是很多专业学者进行反复论证的文章。阅读材料的有效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有利于他们理解文章,是自主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二、多元化朗读教学的开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大量的朗读,中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因此朗读是实现一种语言课程学习的有效途径,汉语作为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主要语言形式,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这种朗读教学的形式,实现学生对汉语应用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在汉语朗读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词汇,语法知识等,还需要提升其阅读。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通过拓展朗读教学的多元化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第一,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示范。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到汉语阅读的系统化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入门教学,在朗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相关的文章进行有效的示范。通过教师的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实现朗读方式、技巧的掌握。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是相当高的,教师的这种朗读示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真挚的感情,作者在文章中都会表露出某一种感情,教师在朗读文章的时候,需要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实现真实情感流露,这样才能实现朗读的感染力,学生在模仿朗读的时候也才能够进一步体会到这种真实情感,从而实现阅读情感的投入。第二,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原动力,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知识的感悟,是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

三、教师针对性的指导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由于中学生对较长文章的阅读存在一定难度,容易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文章的文化背景不熟悉等,这些都是需要语文教师鼓励、指导。首先需要教师融入更多的鼓励教育。当学生遇到阅读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拓展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断鼓励他们坚持阅读,将整篇文章阅读下来,因为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一旦遇到生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的时候,就出现卡殼的现象,教师的鼓励将进一步提升他们阅读的信心,坚持将文章阅读下来。其次,拓展语文常识的指导。学生之所以出现阅读坚持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语句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一篇文章的阅读之前,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常识的介绍,例如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生字扫除等,这些问题在中学生阅读之前解决,他们将大大提升阅读的坚持信心。

四、互动式教学的运用

我们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之中,实现了自主式的阅读练习。具体的互动教学实施: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汉字、词语。教师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不要立刻查字典,这样可能影响最终的阅读效果。当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汉字、词语的时候,学生记录下来,当阅读完之后,运用手中的字典等工具进行查找,一气呵成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化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将这些生词在阅读前提出来,让学生先查字典,然后让学生讲出这些短语的意思,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实现更为突出的记忆,学生在宽松的阅读氛围中实现词汇量的丰富,中学生阅读的困难就是在于生词,这种词汇量的不断丰富将大大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意境,是一篇开展阅读练习的好文章。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多音字、生字进行注音(例如:“济南”的“济”读音为jǐ,“着落”的“着”读音为zhuó),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讨论,教师最终给出准确的读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这些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这一文章的阅读。

五、结语

中学语文阅读练习需要突出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激发,因为这是实现学生主动阅读练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练习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多元化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6).

[2]何建聪.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