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造句起航

2016-04-29 00:00:00彭炳英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书面表达能力更是难以提升。而利用造句训练,则可以轻松地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积跬步,至千里”。为此,本文将对小学生造句练习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造句;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常听语文教师同行抱怨小学作文难教,一些年轻的教师尤其对于小学生写作缺乏经验。其实,如果我们放平心态,将写作化解为一个个的造句练习,那么日积月累,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必会得以提升,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为此,本文将主要就小学生的造句练习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一、将造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造句形式活泼,占用时间也比较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尤其是在新学了词语、成语等,就可以随机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在造句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更为明确所学的词语、成语是何含义,更能够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与成语,还能够通过其他同学的造句来学习更多的运用方法,丰富他们的理解,拓展他们的思路,从而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培养语言的感受与运用能力。

比如,教学《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文章中多次出现了“祝贺”一词。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祝贺”来造句。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我考了100分,好朋友都过来祝贺我。”还有一名学生写道:“哥哥考上了大学,很多人都来我家祝贺哥哥。”在这里,学生了解了“祝贺”的含义,也学会了运用“祝贺”造句,而且句子通顺,十分简洁。

又如,教学《颐和园》的时候,文章中出现了“神清气爽”一词,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得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造句。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洗完澡吹干了头发,真是神清气爽啊!”还有的学生写道:“我的姐姐留了一头神清气爽的短发,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后者连用两个“神清气爽”,可见学生对这一词已经掌握得十分牢固了。

二、练习造句,不止于造句

造句其实不仅仅是利用某一个词语或者成语来组成句子,还可以有很多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造出比喻句、排比句等形式的句子,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以某个词或者成语来进行造句,这样的形式更能训练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句子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小学生文字的运用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求学生仿写这段话,而是仅仅要求学生造一组排比句,只要是排比句即可。这样一来,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开始进行排比句的造句。一位学生写道:“家,是放松身心的地方;家,是寒冬温暖的阳光;家,是游子心灵的港湾。”学生对于排比句的真谛把握得十分到位,所造出的句子也是十分富有情感。如此长久积累,势必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三、开展造句纠错练习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在造句练习中,基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前提,教師可以开展“造句纠错练习”,即将一些错误的句子拿出来让学生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正面从造句练习中获得很多认识,又能够根据错误的句子来判断词语的使用情境,从而获得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比如,教学生运用关联词造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关联词的恰当运用。拿“虽然……但是……”这一关联词举例,造句时需要考虑到句子的转折关系,没有转折关系是不成立的。笔者在教学这一关联词时就给学生出示一个纠错练习:“虽然老师批评了我,但是我不甘心。”学生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的问题:前后句不存在转折关系。接下来笔者继续提问:“谁能帮助老师改一改这句话呢?”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虽然老师批评了我,但是我没有生气。”对这一答案,下面的学生持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虽然老师批评了我,但是我还坚持我的意见。”学生哄堂大笑。笔者心态平和地说道:“虽然这位同学保持了原有的句子意思,但是换了说法,两句之间有了关联,所以他的修改是正确的。”这一点评巧妙地指出了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同时也是另外的一个用“虽然……但是……”所造的句子,可谓一箭双雕。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将造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练习造句,不止于造句、开展造句、纠错练习三个方面就小学语文造句教学展开了研究。造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简单的语文教学内容,却也是一项关系重大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写作是从造句起航的,而造句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写作。为此,希望诸位同仁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造句的本质,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龚孟伟.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述评及对语文课程和教学设计之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

[2]王艳斌.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邱海涛.支架式教学方法对小学中低年级造句写段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0(3).

[4]张启哲.语文造句教学的新视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用教材”的艺术[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