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中景物运用现象剖析

2016-04-29 00:00:00石美丽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记叙文写作不是专为“叙”而生,还需要“景”的搭配。文章分析了记叙文写作中景物运用的现状以及作用,然后以具体的例子,着重剖析了记叙文写景描写的误区和对策,以寻找记叙文中景物的巧妙运用策略。

【关键词】记叙文;景物运用;现状;作用;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我们难以企及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于“荷塘”以及“月色”的精准描写,但记叙文中插入景物描写的确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运用熟练后,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形成一种风格,出类而拔萃。

一、记叙文景物运用的现状

初中生主要进行记叙文文体的写作,对于初中生,要在小学写作记叙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无论是语言还是写作的技巧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笔者认为记叙文中运用景物描写在初中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意识不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认为记叙文主要是叙述,也就是主要写清记叙文的故事情节,对于景物的运用则处于无意识状态,有或者没有也不勉强,这源于对写景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其次,指导不到位。这主要是针对语文老师而言的,有的老师虽然有意识加强学生作文中景物描写,但是训练指导不到位,没有示范和引领,学生不知道什么时间该用什么时间不能用,导致学生写作景物运用不合理,甚至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形。

二、记叙文运用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展现情境美

记叙文写作需要情境的配合,这犹如影视剧中音乐的运用一样,当一个情感到达一个小高潮的时候,镜头下的主人公可以不用言说,充满着情感的音乐缓缓响起,人物的心情不言自明,人物在音乐中,观众也在音乐中,情境美达到和谐统一。记叙文写作也可以如此运用,不需过多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的动作,恰到好处的景物延展开来,情境的美感就从笔下散发出来了。

(二)展现文采美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一直以来叙事只是展现故事的来龙去脉的,看不出一个学生的表达功力,而记叙文的亮点往往可以通过描写展示给读者,尤其是兼有情境的景物描写,可以让读者在或者喜悦或者悲伤的叙事之中读到或者娇媚芬芳或者凄美萧瑟的景物描写,从中可以领略作者的文采之美。

(三)展现节奏美

记叙文主要是叙述事件,无论是缓缓推进的故事还是一波三折的故事,一直叙述会让读者或者感到乏味或者难以有喘息的时间,如果在合适的地方插入一些景物的描写,可以让故事情节舒缓有致,给读者一些改变阅读节奏的时机,也给读者一些回味咀嚼的时间,从而展现文章的节奏美。

(四)展现含蓄美

中国的文化讲究含蓄,古代诗词中尤为明显,以景含情,不需直言,让读者去品味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这就是诗词的含蓄之美。记叙文写作也需要含蓄之美,让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借助于景物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来,文章的结尾也不直接指出文章的主旨,而是通过景物的渲染而以景结情,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余地,这都会增添记叙文的含蓄美。

三、记叙文写景描写的误区和对策

(一)语言干涩,景物描写没有伸展性

既然景物描寫是记叙文中的亮点,那就必须让其承担起这个任务,语言要优美,景物描写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能是为了写景而生硬写景,这只会适得其反,增加读者的厌恶心理。

比如有的学生很空洞,只从大的方面着笔,没有自己的雕刻和近距离的描写,“这个秋天真美啊”“天真蓝啊”“山真高啊”“暑假的校园真荒凉啊”……这种写景跟不写没有区别,没有任何具体细节,让读者根本感受不到,也很难进入具体的情境。还有的学生写到了具体景物,但是语言太干涩,让人体会不到美感,比如有学生写自己怀着很高兴的心情外出,“一路上,树木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天空是碧蓝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蝴蝶在飞舞 " 着……”这样的写景虽然注意了具体的景物描写,但是语言太俗套且生硬,没有伸展性,让读者感到像失了水的苹果,皱巴巴的,看着就心生厌恶。如果能修改一下“一路上,水杉树挺拔耸立,整齐排列在两旁,犹如仪仗队在迎接尊贵的客人,天空碧蓝,犹如一汪碧水,鸟儿唱起了迎客的歌曲,舞蝶也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这就会使写的景物有了润泽饱满的感觉。

(二)繁琐而不合时机,重点不突出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毕竟是“配角”,不宜繁琐,不能用大段的景物描写或者繁杂的各种景物充斥文章,这样会让作文失去重心,景物描写要择准时机,不能用得太散乱,也不能想用就用,要在恰当的时机来运用。一般而言开篇用可以渲染环境奠定基调,中间用目的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用是含蓄点明主旨。如果用的不合时机反倒会让文章断断续续,不但不能起到作用还会让人摸不清意图。另外在写景的时候景物的细致描写不能平均用墨,这样会使景物凌乱,没有给人深刻印象的主要景物,要用最集中的笔墨使重点突出。比如经历挫折之后要表达一种前途还有希望的情感,在结尾进行以景结情式的描写,“站起身来到窗前,虽然外边已经一片深秋的景象了,但那棵香樟树依然展现着夏天的荣光,郁郁葱葱,偶尔也飘下来几篇枯叶,那应该是在暗暗地在孕育来年更加翠绿吧!”

(三)景物描写与情境不符

记叙文的景物描写要遵循正面衬托,也就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而不能采用古代诗歌中的反衬写法。这原因在于古代的诗歌意蕴更加深刻,情思更加含蓄,而初中生一般不具备这种把控的能力,再者,还会给人以误解。比如“天空突然阴沉起来,零星的雨在秋风中变得凌乱了,一会儿紧急,一会儿舒缓,突然迎面打在脸上,突然好想又绕到了背后。我今天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的爸爸就要从外地回来了。”这样的描写肯定会让读者感到意境不合,有种难以适应的突兀感。如果修改一下就好理解了,比如“刚才还明朗的天空竟然与我打趣起来,零星的雨配合着秋风跟我玩起了迷藏,一会抚摸一下我的脸庞,一会又躲到我的身后挠一下我的后背……”这样一修改,明显就与后面的故事相和谐了,也容易理解了。

记叙文中不一定非得把故事叙述的一波三折,更多的同学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记叙文除了故事的叙述,可以多指导学生在景物的穿插描写上面多动动脑筋,让景物为文章增色,让文以景美。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