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高中教师要不断地寻找探究适应语文阅读教学教育规律的方法策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不懈、奉献力量,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乐读,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阅读素养,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中;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然而,目前的高中語文阅读教学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的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新课改之后,状况有所改变,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如下。
(一)教学理念还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学理念不更新,永远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教学效果一定不明显。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学方式,取决于学法,有些教师教学方式老套,依然应用题海战术,学生苦于升学压力,整天限于题海之中,无效功太多,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没有兴趣,有些学生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学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思维能力没有形成,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没有效果。
(二)教师对文本解读能力不足
教师的文学素养有限,解读文本的能力受到制约,导致解读文本能力不够,自然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够。现在有一些教师对于文本解读能力不足,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有的教师照搬照套习惯了,习惯了依赖教参,现有的阅读文本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教参解读不够,教师还是照搬,把一些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或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硬灌给学生,导致学生没有兴趣,死记硬背,思维能力没有形成;其二,有的教师由于文学素养水平不高和能力有限,导致解读文本能力不足,加之思维老套,生硬要求学生和他的解答一致,制约了学生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教学阅读的方法导致阅读材料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文本的整体性遭到破坏是极其不应该的,有的时候是教师过度的给予,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理解完全来自于老师,教师没有给足学生阅读的空间,使得学生对阅读材料没有充分的解析,对阅读材料所具有的内涵不能全面掌握。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是有责任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阅读,而不是包办代替,由于教师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不够,领悟材料是零散的、片状的,阅读材料的整体性被破坏,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感悟文本的美以及能力提高自然都会受到制约。
二、针对现状的对策
(一)发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爱上语文阅读,发掘他们乐学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要充分了解他们,充分利用一些具体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他们喜欢语文阅读,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增进感情交流,成功教育学生便会自然而然。
(二)搭建学生亲身体验的平台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正如清华附小提出的:学生应该站在课堂的中央。我们在课堂上要转换角色,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下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文本,有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去,能感同身受的去领悟文章中所体现的内容、情感等,而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诠释文本的内涵,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充分的体验语文阅读,从而保证高效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提升学生细读精读以及鉴赏水平
语文阅读课对文本的阅读有三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是一般性阅读,第二个模式是精读细读,第三个模式是评判性阅读。一般性的阅读显而易见就是浏览文章,抓住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即可;精读细读顾名思义,需要学生对文章初读,然后再读,多读就是为了既要了解文章主要表达的意境,还需要细细体味写作手法、用词用句精妙之处,领悟文章高层次的内涵以及情感价值观等;批判性的阅读是比精读细读更深层次的阅读,它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需要学生有思想,更加深入的学习文章,甚至要了解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做到深度地分析并进行相关评价。运用哪种阅读方式,是学生对于文本的需求,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人而异,因文本而异,但是无论哪种阅读模式,都是要结合文本,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带领学生在文学浩瀚的海洋徜徉,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品鉴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方面有重大的意义,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培养影响他们终身,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在文学造诣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高中教师要不断地寻找探究适应语文阅读教学教育规律的方法策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不懈、奉献力量,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乐读,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阅读素养,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
[2]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5).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