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国学文化中最基础的教学科目,作为中国人语文是必学课程,而小学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时候,特别是三年级以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基本定型,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有初步的能力,但还不能深入的体会其含义。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研究和分析该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作用受到不小的冲击。阅读是人们生活的一种需求,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古语有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在小学阶段是打好文字基础,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据统计,我国公民每年的人均書本阅读量不到一本,而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等国家人均读书都在几十本,就连我们有几亿文盲的印度都比我们高得多,中国人不爱读书已经在很大程度羁绊了我们国家进步和发展的脚步。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现状
(一)教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解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不同,教学理念和意识也良莠不齐。不少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理解不够深入,态度不够诚恳,没有真正去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没有主动去寻找方法和出路改变现状。带给学生不良的影响,实际讲课教学的状态不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什么是阅读和怎样去阅读,给予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足,更注重教学进度和结果,不注重形式和过程,使得整体教学氛围缺失。
(二)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的不了解
小学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层,处于好动和缺乏自控能力的阶段,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而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容易把学生放在一个基础和水平上,一刀切地去看待问题,不能分阶段的对课程进行安排,势必使得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其他人,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和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对学生和家长施压,学生为了不拖后腿只能参加课外辅导和在课后进行大量练习,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学习压力,也给家长造成不小的经济和时间上的负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都受到了影响,对阅读更加失去兴趣,周而往复、恶性循环。
(三)教师对阅读训练重视不够
小学教材随着时代在变革,许多新的文章和文选进入了教材中,教师面对新的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够,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课堂的阅读训练和课后的阅读练习都没能够及时布置和安排。小学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在拼音、字词和语法等基础课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反而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对课内课外的阅读不重视,也会造成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没有时间消化课本内容,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教师主动引导,学生稳步提高
小学部分的学习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之所以需要教师的培养,是因为小学生还不能够有意识明确的制定自己的学习方向。通过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端正不断的向前进取、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才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更多的主动提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平时的课题设置和习题选择上,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合自身优势的发挥,指导学生阅读,在课堂上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预读习惯,从语文课程的特点来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完成课文的阅读,只是理解有偏差,预读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从教师的讲课中得到解答,对于与自己理解不同的地方主动提出进行讨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还能够加深内容印象,体会什么是阅读。
(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目前我国的小学阶段的教育,首要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学习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搞清楚阅读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阅读中所能获得的知识和乐趣。强迫学生去重复读、按照套路读,“小和尚念经”不但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且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变化多端的字和词语的组合,小学生是智力和语言的开发阶段,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应该受到肯定。教师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把需要欣赏和品味的优美文字,潜移默化的在阅读中让学生熟悉,比直接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要来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而阅读。
(三)兴趣小组学生相互提高
学习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组建,学生可以自己选定课题进行活动,不仅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建立共同的兴趣小组,分享阅读中的体会。学生之间的想法更加接近,容易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学生可以放下学习压力和负担,在更加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阅读。对于兴趣小组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也进行交流,小组之间也对共同的课题展开探讨,小组可以按照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分工合作,也可以根据成员的专长改变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热情和阅读思想,真正实现学会怎样去阅读。
三、结语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下,阅读的形式、阅读的媒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手机、电脑、阅读器等等各种新的阅读层出不穷,培养学生阅读不应该局限于纸和书,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接受阅读。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我,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
[2]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
文,2013(12).
作者简介:戴连琴,女,1980年生,山东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