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跳出教参,跳出文本,跳出课堂,探索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课标;语文素养;主动;探究;表达;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跳出教参另辟蹊径
课堂教学永远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主阵地,选讲、少讲,重方法介绍,应是语文教改方向之所在。将语文课堂确定的主要环节确定为“学习探究”,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学习探究”,应该是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所学,包括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思路,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启发,预设问题,再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讨论,教师在此环节中更要发挥点拨的作用,譬如思维的方向、思维的方法、语言的组织等等,如此,方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两点是:一是课前预习要十分充分,教师要预设好检查方式;二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难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教学案例:
教《促织》时,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1.检查预习。2.介绍背景。3.理清情节。4.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一般说来,一篇小说以悲剧示人,震撼力更强。如果本文只写到儿子跳井死了,成名家破人亡就结束了好,还是原文好?而小說中写成子死后化身为蟋蟀,让家人享尽荣华富贵,这样是否削弱了小说的主题,从而削弱了小说的影响力?
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较高,目标集中,测标完成较好。
二、跳出文本注重表达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外阅读、练字,应是常规作业,除此外,就课文相应的作业有两大块:一是预习课文的作业,二是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应围绕课堂而设置。于是,以“每课心得”甚至“每课新得”为最佳,鼓励学生对课堂推陈出新,温故知新,以小论文方式表达。这样做,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素养、书面表达等诸多方面大有裨益。
教学案例:
在《鸿门宴》学习后,要求学生写课后新得,学生既未全盘否定课上对项羽形象的分析,又对项羽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颇有深度。这里选取学生的习作为例:
(一)……都说项羽正是因为缺乏政治头脑、缺乏智谋策略才败给了比他弱小的刘邦。我却可惜,可惜他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果是身处和平世界,他直率、重情的性格,是多么的吸引人。错就错在,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具备……
(二)……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妇人之仁,而我确认为这是项羽的君子之范。项羽崇尚武力,面对他认为不是对手的弱者刘邦,他没有恃强凌弱,没有残忍地杀害弱者,这恰恰是项羽最“英雄”的地方。……
(三)……项羽败给刘邦,是败给了他自己骨子里的真性情……
教学效果:学生眼中的项羽不仅仅是课文上凶狠暴躁、头脑简单、缺乏远见的形象,而是一个英雄。这样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出自真情表达也进步很多。
三、跳出课堂活动引领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对此都有要求。所以,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花更多时间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课外阅读要跳出课堂,课外阅读的方式要多样新颖。譬如:
辩论赛,是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研读效果、探究能力的现实易行的方式。譬如阅读《西游记》辩论赛可设立这样的论题——你喜欢唐僧师徒四人中的哪一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何往往对付不了一个小妖怪?这样的论题,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理解程度,而学生会利用一切资源力争获胜。先决条件必须是对《西游记》要整体阅读,并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是阅读名著的良好方式,这能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了解原著与改编的区别,谁更好,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辨素养。
而围绕名著的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仿写这些形式,也是课外阅读名著、学习语文的良好方式,调动全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引领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当然,课外阅读的面很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还要教学生利用许多的零碎时间,阅读一些快餐式作品,包括新闻,微信朋友圈有益的文字,这不仅仅是在短时间内接触和收集大量的信息,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驾驭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自然和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获取各种鲜活的材料和最前沿的信息。 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工厂,展开各种调查,参与各项生产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教学案例:
学完《雷雨》后,两个班级进行课本剧表演,要求阅读全剧,在此基础上再现《雷雨》的高潮部分,并可进行创新
操作过程:确定了赛题后,给学生几天准备的时间,强调将请有关的语文老师担任评委,并对获胜方及最佳辩手进行颁奖。
实际效果:学生准备时,几乎调动了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而且学生在表演时甚至涉及更多的话题,达到了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师有思想,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有艺术,才能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而培养出有思想有素养的学生,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那么,局限于课文,总是强调一两篇课文怎么上,是无论如何达不到此目标的,所以,只有跳出课本、跳出语文,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去摸索、探讨。才会更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绽开语文素养之花,培养出有思想的国家栋梁。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