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给学生自主探学“搭把手”

2016-04-29 00:00:00张如华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文章从让学引思角度出发,探讨预学引导、任务协作、情景互动对培养学生自主探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创设和谐情境,关注学生学习主体能动发展需要,多给学生自由表达、主动合作与多样展示的机会,利于提高进学生自主探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中央,成为首席的平等者尽情演绎着精彩,定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纵观国内的先进教学理念,无不凸显着“先学后教、让学真讲”的原则,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探学交流,让他们主动走上台前各抒己见,要求教师融入学生之中,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心声,让课堂不矫情、不造作、不枯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给他们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真学善思的过程中获得顿悟,定能使得他们真正明白“文以载道”与“文道合一”的深刻内涵。

一、预学案引导,知“困惑”

“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叶圣陶)。让学生主动思考,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思考话题,让他们在一定的蛛丝马迹中发现踪迹,找到自己认知误区和不足。预学案运用,提前让学生熟悉教材背景,知晓不足。

预学案应紧扣教学知识重点。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生从祁黄羊的所作所为中体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内涵,教师不妨设计如下的预学引导题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祁黄羊所做的一切对国家有着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祁黄羊,你会这样做吗?很多同学根据上述预学题目,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说,国难当头,祁黄羊能以国家为重,完全不顾世俗杂念,是值得尊重的可敬之人。有的同学说,我会让其他的大臣推荐自己的儿子,这样来不仅可以避免嫌疑,更能使得自己的儿子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有的同学则不赞成上述观点,认为这样做不诚实,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在“内举不避亲”产生了分歧,教师可从“为什么而举”和“亲的力量价值”上引导学生深思,帮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创设的预学案在体现趣味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应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让他们能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留一些空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不足主动探寻,形成一定的整体认知感悟。

二、任务化驱动,辩“真伪”

特级教师张春良曾直言不讳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仍存在应试化、碎片化、肤浅化,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陷入了过度解读的尴尬境地。这种依赖教师讲解、教参解读的模式必然会使得学生在难辨真伪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任务引导思考,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中,不妨结合学生对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感兴趣的特征,创设如下的思考任务:嫦娥为什么丢下后羿奔月呢?你若是嫦娥遇到相似的情况,会这样做吗?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主动圈点勾画形成一定的语篇感知。有的同学认为,受到逢蒙的胁迫,不得已吃下仙药,是无奈之举。有的同学则说,假如被逢蒙吃下仙药后果则是不堪设想,更是害人害己。有的同学说,我若是嫦娥也会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仙界的纯洁,等等。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围绕其认知难点创设较为集中的任务,鼓励他们从“人性善恶”的角度予以点评,让他们在反复讨论、争辩、比较的过程中探出真伪。

创设的任务在体现教材重点和认知难点的基础上,多突出开放性,鼓勵学生各抒己见,让他们在彼此讨论争辩中鉴别比较。引导学生运用同桌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白等多样化的形式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在吐真言的过程中暴露认知思维,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景式展露,展“个性”

语言学习应该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多给学生搭建展示舞台,让他们在主动展现的过程中露出头角,不仅能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更能够使得他们在成果化展示过程中获得认可,丰富自主探学过程。

情景式展露,让学生的个性不断被重视。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脚本,运用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当时的紧张氛围和人物内心思想,有的同学扮演林冲,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展示了高超的武艺。有的同学则是运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展现了洪教头盛气凌人和莫衷一是的傲慢。有的同学则扮演旁观者,对林冲和洪教头的打斗予以喝彩、点评,等等。这些角色模拟表演,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深刻感知,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动态感。通过课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有了更多联想和想象的机会,使得他们在主动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多让学生自我表现,给他们建构栩栩如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身临其境感知过程中主动表现。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赏识的眼光认可学生,多给他们激励鼓舞,给他们的探学与展现个性“鼓掌喝彩”。

如前所言,给学生腾出足够自由探学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深刻感知。找准学生疑难困惑,根据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设置多元化和差异性任务话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自由探学,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学,引导探疑,能使得学生获得丰富认知感悟,有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潮.论“让学观”[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5).

[2]李红芬.让学引思 "自由阅读[J].吉林教育,2016(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