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6-04-29 00:00:00张旭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成绩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思维教学作为基本的理念,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以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开篇,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实践的角度给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

【关键词】思维培养;初中语文;课堂;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及发展的关键期,而在这一关键期内对教育则是进行学生思维培养最为重要的途径,语文作为语言及思维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将二者结合后既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还能够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语文思维方法、内容、品质三者共同构成了语文思维能力这一整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而作为学生只有正确的掌握了思维方法,同时做好思维品质的训练,才能够保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实际的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下面几个:

通过认知冲突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这里面所说的认知冲突指的是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和实际教学不符或者是有冲突的时候,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时候就能够帮助学生去深化理解知识。例如在初中语文的分析、评价问题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尽量在课堂上提一些高认知的问题,而应该少提一些低认知类的问题,但是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多是低认知或者是无认知类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去培养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教学情境创设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现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则更应该注重课堂互动,而互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环境三者的互相影响,互动当中就会涉及思维的互动和情感的互动,在情感互动当中思维互动处于核心地位。

同总结及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应用的有效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应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知识巩固的关键,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去提高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应用该策略的时候就要做到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以及要注重将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情境的有效迁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对于知识的培养相对较为关注,而对于学生思维培养却不够重视,那么这就会导致出现很多问题。

(一)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思维培养不够深刻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指的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去看待问题的本质,而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并不鼓励学生去主动的提出问题,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一定程度上打乱教师的讲课进度,所以就会出现一些教师对学生问题忽略的现象,这就会大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独创性及灵活性的培养不够

思维的独创新及灵活性二者是互为条件的,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无意识去进行学生思维独创性及灵活性的培养,比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正确答案,而忽视掉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度创新则要求学生在独立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去发展。但是当前教师的教学多是以教材、教参为基础进行的,那么这样的教学实际上缺少深刻性和独创性。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批判性培养不够重视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学生自我调节、反省及修正的一种思维品质,对于初中生来说批判性思维就是他们对问题的怀疑,但这时候的批判性思维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却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意见。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批判思维进行排异,甚至有的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质疑采取斥责和粗暴干预,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对立。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出利于出现认知冲突的教学环境

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要创设出有利的思维环境,而良好思维环境的基本要求应该能有效引起学生认知冲突,那么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在引起认知冲突领域一方面要创设出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第二个方面教师还应该理性的对待学生在课堂当中所提出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教师还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去实现认知问题质量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初中语文《风筝》这节课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去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1:作为写实的风筝实际上描写的是兄弟之间的矛盾,那么他們为什么会有矛盾呢?问题2:‘讨厌’与‘嫌恶’二者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本文用了‘嫌恶’?”这样学生在问题当中进行比较就可以产生认知冲突,也就达到了通过认知冲突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在语文教学当中应该教会学生去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中去思考,将观察和思维结合在一起,第二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去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魏运华.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2]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旭,女,1984年生,吉林省通化县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