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高中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中国的书法教育必然得到长足发展,国人的书法审美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面前,中小学校开设书法教育,可以为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生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这也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书法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它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也具有欣赏性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中国书法艺术在公元前后流传到日本等国,在世界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学习、继承我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已然成为我们肩负的责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传授技能。在重视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书法教育具有深远意义。书法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书法是中华文明延续的一种方式,而书法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得以实现,青少年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
一、高中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书法这一古老艺术的冲击非常大,社会和家庭又因书法实用性的逐渐失去而淡化了对它的热情,它就慢慢变成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摆设。通过工作岗位上的实地调查,我发现了在高中书法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学校、学生、家长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书法教育地位尴尬的内因。素质教育的定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美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现实的压力还是使应试教育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父母望子成龙的欲望便更加急切。面对升学的压力,高中生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强化文化课的学习。因而把书法这种艺术教育看成副科,可学可不学的东西。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下,书法课被挤占是常有的现象。
二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缺口,没有专职书法教师。缺少专职教师和代课老师专业素质不高是制约学生书法学习的瓶颈。由于书法是安排在美术科目里,很多学校是美术老师教书法。常州市提出了一个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但是其书法老师多为语文老师经过培训后兼任的。
三是书法教材不够完善。教材即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在高中开设的“书法·篆刻”内容系列涉及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绘画、书法与社会、书法与自然等方面的内容,但书法自身发展的历程没有系统体现出来。中国书法从远古发展而来,不仅与汉字的沿革紧密伴随,而且往往以其自身的独特形态,反映着时代精神的演进,体现着整体艺术风貌的变迁。因此在教材中体现出书法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将其作为古代艺术的缩影,从中辨识出民族审美意识通变的轨迹,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今天,面对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书法艺术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甚至在某些“局部地区”似乎面临着“在沉没中死亡”的危险。这就是当前中国青少年书法学习的处境。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在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发生断裂的历史背景下,引领中国的书法教育走出困境,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对策
在前一次召开的两会中,有数位委员提出了涉及书法普及的议案,可见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意义和目前面临的困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书法普及的下降,让出版过九本书法作品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通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子清很是痛心。施子清提案给教育部,内容是希望在中小学设立书法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并了解这项传统的中国艺术。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彭富春建议在中小学广泛开设书法课程,以便让中国的青少年更好的传承中国书法。现在的教育价值导向在民众心目中造成了“升学第一,分数第一”的观念,影响了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向的落实。虽然在高中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书法篆刻的内容,但是落实的却甚少。现行的教育体制几乎将书法排斥在外,学校不教,课余学生就更没时间没精力去学习了。
发现了问题,分析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针对书法陷入困境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第一,要明确开设书法课程的意义。开设书法课程可以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优秀文化,通过书法学习形成人文素养;书法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第二,书法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門应对书法教学给予应有的重视,将书法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并尽快在中小学恢复开设毛笔书法课,让中国的青少年从小接触书法,培养兴趣。
第三,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艺术类院校须开设书法专业或建立书法学院,培养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以解决书法教学师资的问题。
最后,学校可组织有教学经验的专职书法教师和书法理论工作者,针对学习书法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统一适用的配套书法教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在新课程标准中,书法篆刻是美术课程中的一个系列,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鉴赏,通过鉴赏活动可以从中体会、品味书法篆刻的艺术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和书法篆刻水平。高中阶段的鉴赏重在以直观的方式欣赏书法作品,鉴赏者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有更合理更科学的书法教材,来满足高中阶段的书法教学。
三、结论
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写整齐的中国字,更重要的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还有助于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在高中开设书法篆刻内容系列还能使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书法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宽发展空间。
如果高中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中国的书法教育必能得到长足发展,国人的书法审美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面前,中小学校开设书法教育,可以为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生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这也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