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2016-04-29 00:00:00徐淑萍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作文”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能够深刻反映学生语言学习情况,体现学生字词句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今,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愈发增强,怎样提高语文作文能力成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结合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分析研究目前小学生语文作文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学生作文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而培养学生认知生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空话、假话、虚话成了作文的主要构成。学生对作文往往无话可写、无事可说、无思可述,空用一些华丽的辞藻表达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作文结构模式化。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作文指导书籍,这些书籍往往将作文模式化,套用所谓“优秀作文”的模式,分段怎样描写。这不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而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作文本应该是作者源于生活的感悟,但这类教育把生活与作文分隔开来,孤立地将作文分为几大块,甚至公式化、模式化、机械化去写作,美其名曰塑造骨架,再按背诵的优美段落语言丰富其“血肉”,最终生产出来的几乎是流水线上一个模子产生的模型。这类教学表面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练习,只要按照“宝典”去模式化写作就行,实际上是急于就成、饮鸩止渴的做法,将会从根本上断绝了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

2.缺乏实际生活感悟。学生每天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中,生活环境不够丰富,接触的生活实际较少。现在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实际生活体验。从而导致作文内容空虚,无话可说。缺乏真实生活素材,作文写作出来必然没真情实感。

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对策

(一)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叶圣陶先生将生活比作写作的源泉,有了充实的生活体验,也就有了真情实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平时生活积累,通过记笔记等形式将日常生活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写下来。生活中不断积累,才能够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更加真实感人。教师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将生活的源泉引入课堂中来。

走进生活,关键在于会观察。叶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描写就非常深刻地体现出他细致耐心地观察。首先要树立学生观察意识,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怎样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去描写,就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二)教师应立足生活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绝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怎样教怎样引导也非常重要。学生有了生活的实际体验,积累了素材,怎样运用好是关键。素材不能杂乱无章的堆砌,要有条不紊,分轻重主次的表达。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作文只能怎样应该怎样这种传统过时的教学方法,要注重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写作。

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好的写作表达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潜移默化的学习文章中表达、描写、叙述方式,感悟文章作者的真情实感,开拓写作视野。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好教材。教材的编写经过千挑万选,仔细编排,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对于教材中有的一些生活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多模仿多思考多讨论,用自己实际生活感悟去感受。

(三)巧设游戏环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导入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先做个小游戏或者生活中类似的体验,激发学生写作乐趣。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的游戏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游戏将生活实际串联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的情景,通过游戏导入后,再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学生注意力以及情绪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学生们通过在“词语接龙”游戏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可以在“足球游戏”中感受到团结以及拼搏的意义;可以在“苹果氧化”游戏中学会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四)改变传统命题形式

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面对历年不变千篇一律的作文题目,难免会产生缺乏创新的感受。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无论是命题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与日新月异的生活挂钩,更多的进行半命题甚至无命题的作文形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束缚。从而激发学生思想,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真情实感。

四、结语

小学作文写作是一个大命题,难以简单地去阐述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办法。但将作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宗旨应该是明确有效的,也只有贴近生活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唯有通过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注重生活的观察积累,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方式方法不断联系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家长、社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构建出适合小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才能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而那个时候,提高的绝不仅仅是这一项能力,还有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等;也不仅仅是学生本身,还有家长、教师以及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勇龙.农村7—9年级生活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D].石家 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4]刘美芝.构建“生活作文”教学模式[J].湖南教育,200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