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课文类型,即将古诗根据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将“诗”包含在“文”中。由此看来,文包诗是课程的创新,对于良好开展苏教版语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从多元化视角来看,文包诗并不是非常合理的,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予以审视。
【关键词】多元化;苏教版;语文教材;文包诗;审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纷纷开始推行新课程。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对古诗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合理的展开古诗词改革,可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为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文包诗”即为古诗词改革的结果。那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是否科学、实用呢?本文笔者将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进行审视。
一、“文包诗”
《200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会议发言提纲》中明确指出“便教利学”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价值取向。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改革过程中编制了“文包诗”的古诗故事,把诗词写作背景、诗境赏析融入一篇文章中,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便教利学”理论出发,“文包诗”是一种新的古代诗词教与学的形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写的文包诗共为八篇,分布在一至五年级的八册小学语文教材中,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诗嵌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对话引出古诗。另一种是将诗嵌入与诗意有关的生活情境中,以此来实现“诗”在“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
二、“文”与“诗”
从多元化视野来审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笔者将重点审视“文”能否包“诗”。
(一)“文”能包“诗”
1.文艺批评视角的审视。
从文艺批评视角来审视文包诗,确定“文”与“诗”分属两家,在文体上、阅读原理上都有区别。
其一,从文体上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分为诗、词、曲、赋等不同类型,而现代文学作品则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由此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是有区别的,不能相容。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文包诗属于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学写作风格,而“诗”属于古代固有文体,所以编制的文包诗的确朗朗上口,但却模糊了古代诗歌的结构、韵味及传达的意向和思维。
其二,阅读原理上,“文”是工具思维,运用工具思维可以获取文中的知识要素。而“诗”是审美思维,传递的是情绪、情感及文化底蕴。编制的文包诗,的确能够将古诗词的重点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是却泯灭了古诗词的所表达的情境及文化内涵。
2.课程理论视角的审视。
从课程理论视角审视文包诗,可以确定文包诗并不是非常合理的。原因在于,“诗”要求全面的教学,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詞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学习古诗词独特之处、细微之处、潜藏之处,以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古诗词。而“文”要求关注知识的工具性。也就是将古诗词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上,如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从课程理论角度来看,“文”比较片面教学,而“诗”则是全面教学。
(二)“文”不能包“诗”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文”不能包“诗”。因此,苏教版教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
1.对史实和诗意的解读偏差。
在解读文本时,“文”的文化品位不高,且对诗人生活史的解读也时有偏差。就以《但愿人长久》文包诗来说,文章开头是这样描述的: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虽然引出了古诗词的作者,但是其中很多词语的运用,模糊了朝代、古诗意境、情感、情绪、风格等,如此将使学生,不知道何为古诗词?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灵魂,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而今时今日,学生都没有机会学习古诗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何谈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应当高度重视文包诗史实和诗意的解读偏差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2.低俗的改写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文包诗”的课文大多都是构建一个具体场景,然后再把对古诗的翻译穿插在文中,对于这样直白的白话文翻译,距离古典诗词要传达的意境相去甚远。因为,在编制文包诗的过程中,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简单创设场景,将古诗融入其中,如此会使古诗的意境无法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那么学生虽然能够简单理解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知识,但是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与欣赏却难以进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比较浅显。所以,文包诗的编制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相关编写人员应当注意这一点,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学习不佳。
三、结语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合理的展开古诗词改革,可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为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文包诗”即为古诗词改革的结果。但是,从文艺批评、课程理论角度来看,文包诗是不合理的。文包诗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史实和诗意的解读偏差、低俗的改写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等,所以,文包诗虽然是古诗词创新的结果,但其存在一些不足,应当积极调整,避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曹艳春,邓虹婵.多元论视野下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的审视[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5).
[2]王建平,金玉梅.论“文包诗”的意蕴、病理与纠偏——基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9).
[3]陈加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及“文包诗”创新形式[J].考试周刊,2013(11).
[4]凌亚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包诗”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3(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