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关键词,引领学习习惯养成

2016-04-29 00:00:00曹月红
课外语文·上 2016年12期

【摘要】习惯成自然,人们大都比较知晓。习惯有优良与否之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中,人们都在自己实践的地盘上思考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人以为实践中可以巧妙借助关键词,让学生明晰好习惯的养成标准,然后借助关键词,在教学实际中不断践行,有序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这对人们颇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预习;复习;作业;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已被众人反复佐证。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重要根基。而学生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新的开学季,机缘巧合,我走进了一所乡村学校,接手一个新的四年级的班级。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缺失很多该掌握的学习习惯。本着“查缺补漏”的原则,我开始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并在实践中,尝试着用关键词归纳学习的方法,在多元互动中,巩固学生逐步掌握的技能。平实而论,巧用关键词,引领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自身初始阶段的研究和实践,不免存有表达的粗糙和思考的不为深刻,权且就教于读者、行家。

一、3个关键词,明了预习课文基本步骤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起始环节,学习习惯的培养就从预习开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下,在人们推崇学为核心的理念中,让学生做好预习的事儿可以说就是阅读感悟的良好开端。学生阅读感悟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意味着阅读感悟有了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孩子们有逐步适应的过程,也让他们感受到预习原来也是一件轻松的事。

1.标:用工整规范的数字给课文标号小节号,数字书写的位置尽量对准下一行前两个字的中间间隔位置。

2.圈:用规范的圆圈(要完全封口,没有多余的线或封口没封上。)在文中圈出书后的二会字和四会字,并将拼音标注在生字的上方。随后将这些标注了拼音的生字指读两遍,确保会读、会认,为课堂中的字词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记:采用多种方式自主记忆文中的四会字,并完成书后生字描红的练习题,借助书写强化记忆效果。

对于刚起步用关键词去明了预习过程的学生来说,我们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先让学生尝试着用最简便的字了解预习流程,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去运用。其实,这是一种前置性的学习,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学生先学。我们可以在学生得以习惯着一定的方法后再去做些增加。我们可以等这些方法的掌握逐步变成学生的技能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向着更好层次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前行,增加“查”“问”等过程,学会在预习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自己遇到的不理解字词的问题;学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对文章核心价值的捕捉的敏睿性。

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扎扎实实地预习,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如用工整规范的数字给课文标好小节号,可以养成学生边读边标的习惯。

二、4个关键词,掌握练习复习之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年段教材的单元练习,一般包括“处处留心”(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事例)、“写好钢笔字”(具有一定书写规律的3个生字)、“读读背背”(成语、古诗词、名言警句)、口语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技巧)。对于这一类的练习或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关键词入手:

1.读:让孩子们用浏览、默读等方式快速通读全篇,了解本次练习的内容有哪些,拥有对练习的整体认知。让学生去读,不仅仅就是简单地读,也要让学生读出味来。其实学生能够读出练习内容的味来,也就基本提高了自身练习的成功度。

2.写:自主发现“写好钢笔字”一栏中,3个生字的共同规律,并借助书中的“书写小提示”,认真将生字描红2个,写一个;同时留下两个生字课堂上书写。无论是自己的先写,还是课堂的书写,对写都要严格要求,都要按书中小提示写。当学生按照小提示去写,写的过程是那样的工工正正,写出来的字也完全是那样的工工整整、漂漂亮亮。

3.背:专门完成“读读背背”这一栏,运用好自己旺盛的记忆力,认真读准成语、名言警句等,并尝试着背下来。“读读背背”这一栏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所蕴含着的意义也比较深刻,让学生去背,切忌死记硬背,而是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4.做:再次通篇读练习内容,把自己能解决的题目认认真真完成。这里的“做”,必须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自己可以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有疑问的,在书中做好记号,在课堂中更好地与大家交流!

完成练习也可以说是一个学习的复习过程,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在教学练习课的时候,同样运用好这样几个关键词推广到整个单元的复习中。如“读”: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整个单元的课文,回顾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写”:在复习本上,将这一单元的生字、词语进行归类汇总,再次书写一遍,及时巩固基础知识点。“背”:同桌互相背一背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完成本单元相应的练习题,明白自己薄弱的地方,及时完善本单元的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好这样几个关键词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但运用关键词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需要做出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思考。

三、5个关键词,提升作业完成的效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当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时,特别是学生家庭作业,如果能够比较理想地去完成,那他的学习成效也就大大提升了。為此,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我们可以尝试从这样5个关键词入手,引领学生不断地提升作业完成效率。

1.排:对于一天的各项作业先进行排序,排一排自己可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原则上先完成笔头作业再完成口头作业,先完成自己擅长的作业再挑战有困难的作业。在有序的排列中,更为顺利地完成作业。

2.定:作业前,初步定一定每项作业大约需要完成的时间,用铅笔记录在自己所抄的作业旁边,然后按作业顺序有序推进自己做作业的过程,并记录自己实际完成的时间,两项进行对比,想想自己提前完成或落后预订时间的原因,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作业,真正地在天天的实践过程中做时间的小主人。

3.查:作业完成后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指导孩子用手指着检查,通过手指的有规律的划动,提高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度,提升检查的效果。

4.批:学会自我进行批改,左手指标准答案,右手握红笔关注自己的答题结果,在认真校对的过程中有效批阅。在自我批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这一活动多安排在字词句的掌握复习中,对于较灵活、解读答案多种多样的题目则不适合让学生自批。

5.阅:邀请家长对自己完成的作业进行检阅,对存在的困惑及时请教,让父母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并请家长在家校本上签上学生完成作业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孩子在家的作业状态,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运用关键词,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告诉人们,多运用关键词去引领,着实能够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习需求的提高,对学生运用关键词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需要去做出相关的思考,已经形成习惯的完全可以去淘汰,还没有形成习惯的可以予以替换。如除了重要的预习、复习、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可用关键词来引领孩子们的发展外,课堂上的倾听、书写、发言、评价等多种习惯的培养均可以尝试着使用这样的方法引领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如倾听习惯的培养:

手:有规矩地摆放,不随意做其他事;眼:关注老师或同学;脑:思考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为后期的评价早作准备。口:尽可能地不去说与学习无关紧要的话,尽可能地表达出对阅读感悟有作用的话,尽可能地表达出富有启迪意义的话。

使用关键词,是用最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学习的步骤,让学生明确每一项学习习惯要达成的标准,让孩子们对自己前行的目标做到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行,直至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终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从小开始,竭尽全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巧用关键词,引领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更细致、更深入、更序列化的全面培养,让孩子们从细节着眼,持之以恒地扎实推进,多管齐下的促进,最终促使每一位孩子均能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赵强丽.论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研探索,2014(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