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呢?
【关键词】提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宽松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不爱提问。究其原因,一是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师秩序而挨老师批评、指责;二是怕不能把问题表达清楚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是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有质疑问难的心理基础——提问的勇气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把“爱”带进课堂,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我赏识每一位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敢于超越书本,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教材的问题,保护他们偏离教案之问、超出教师现有知识之问。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则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并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让学生置身于研究未知问题的气氛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新旧认知冲突,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首先出示珍珠鸟图片,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再让学生谈谈读了课文后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出:“珍珠鸟开始很怕人,后来变得亲近人了。”在此基础上,我创设质疑情境:“此时,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学生提出“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它和作者的情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等问题,然后我指导学生围绕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师生共同找答案,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三、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以渔”。因此在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思考的基础上,我逐步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的方法,一是表扬问题提得好的同学,说明好在何处,请提出问题的学生说说他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二是教师巧设问题,为学生示范问题。教师巧设的具有多维性、思辨性、趣味性的问题,好像一把金钥匙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犹如一根导火索,能引爆学生的思维,同时为学生学会提问提供了范例。
(1)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浓缩了文章的精华。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读题后质疑:“谁利用草船向谁借箭?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
(2)围绕重点、中心进行质疑。文章的重点、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如果围绕文章的重点和中心去提问,就能把探究逐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与文章进行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詹天佑》时,学生们提出:“詹天佑为什么敢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下接受那么艰巨的工程?詹天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京张铁路是为了什么呢?”“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虽然减缓了坡度,但让火车多走了许多路程是不是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能既制服陡坡又少走路程呢?”围绕着以上的问题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议,从而深深地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为他杰出的创造才能所折服。
(3)抓住矛盾处进行质疑。教材之中的矛盾之处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矛盾处质疑并加以探究,能深入地理解课文,领会中心。如教《金色的鱼钩》一课,学生提出:“课文中老班长钓鱼用的鱼钩分明是长满红锈的,为什么课文中说‘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的崇敬。
(4)针对重复處进行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这样的看似重复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重复之处并加以质疑,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教《林海》一文,在检查预习的时候,学生提问说:“文中为什么三次写‘亲切、舒服’,这不是重复了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正是文章重点之所在,很重要。随着讲读课文的进展,学生理解了三次出现“亲切、舒服”是作者情感一次比一次升华的结果,认识到这并不是多余的重复,而恰是文章写得好的地方。
(5)联系旧知进行质疑。联系旧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对于巩固旧知识,促进掌握新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给予学生问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给学生指明问的路子,就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使课堂教学呈现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敢问善问的活泼生动的局面。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