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2016-04-29 00:00:00樊丽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课前的预习、课内阅读方法的习得、课外阅读的开阔,互相联系与影响。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融入到课前、课内、课外学习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及时评价,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关键词】高年级;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学生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知识的衔接过渡,阅读方法的掌握运用,能力的促进提高,都需要老师潜心、细心、用心地引导,将学段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找到切合学生的训练点,从而使高年级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在预习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要有上升空间,为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有引导和扶助。扎扎实实地抓好预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举两得。对预习作业要有明确的指示,要有检查和了解,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学生已自读自悟,哪些需要老师的引领,哪些需要读写的训练,这样就必免了平均用力和不择重点地反复讲解,高耗低效,学生学得无趣。

预习不能放任自流,我在五年级伊始,就开始训练以课外预习为主的方法,上新课之前主要完成好预习作业:一读,要读准读通课文,生字注音组词;二画,要勾画新词、好词;三查,对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写下意思;四思,想想课文内容、课后问题或课前导读、质疑;五记,写生字词语、课文主要内容、写疑惑、摘抄好句、写读后感想。对学生的预习作业一定要在授课前进行检查,同小组的同学可传看交流,这样就避免了流于形式的预习。

(二)在课内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

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1.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各类文体的文章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阅读各类文体的要求与方法也不一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三种常见文体阅读方法。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时,要把这些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贯穿于相应的文体教学之中。在单元主题的阅读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是有章可循可归纳的,还可引导学生小结。

2.学会批注,架设一座自主学习的桥梁

批注是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学生在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或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应注意的字词句段作相应的勾画圈点。因为,“画、注、批”不仅是用眼睛读书,更是用心、用脑、用手共读。批注,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当然,批注不是漫无目的、散乱琐碎的,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课文或课外精选片段为范例。先要学会作记号,用横线、波浪线、圈、点、问号、三角号等标识。凡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写上拼音与注释;凡不理解的词语先做个记号;凡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的语句,画上波浪线,关键词打上着重号;对文中的疑点、难点,标上特定的符号,等等。这些画的符号已是读者思考的轨迹。

在起步训练批注阅读时,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学提示,文前文后的提问、文中泡泡中的话,要么是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内容,要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要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中心句及课文内容,要么揣摩遣词造句的精妙和文章写 法……教师可利用这一学习资源,教学生写批注。那批注要怎么写呢,老师用“以读带讲,读中讲评”的方法对学生很有帮助。也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像打眉批那样,穿插数语或对其大意进行高度的概括,或对其精彩处加以点评,或对其内容加以点拨。学生的朗读带出教师的讲评“点睛”,教师的“点睛”之语即是示范性的批注。让学生逐渐发现阅读中要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情感焦点、想象支点、写作特点等进行深层思考,使批注写得简练、有深度、具个性化。

学生能批注了,还要及时提供充分交流评价的平台,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相互碰撞、补充,教师适时鼓励或表扬,也要在学生的分歧、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进行探究,与学生一起商讨,点拨引导中去反思。“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批注式阅读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积累与内化

语文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内得法,而又得益于课外。文字是灵动的,千变万化,又被赋予了情感和温度。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在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下将日渐成熟与活跃。课外阅读好比丰富学生的精神大餐,有时要狼吞虎咽,有时需细嚼慢咽。高年级,学习量加大,有部分学生会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如果,此时教师缺少一些关注、安排与调剂,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将会成为调侃频率最高的一份假饰。

活动是阅读保鲜的最佳途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活动融入课堂,课外阅读才会成为常态化的一种自我学习的形式。教师每期选定一些书目推荐给学生,小组成员可选买不同的书籍,看完后再互相交换。并组织两次读书汇报活动,事前先确定汇报的内容与方式,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本组成员全员参与。每周安排两次课内阅读的时间,或对阅读汇报活动作一些前期指导,或学生交流,以便学生在课外更有方向和兴趣。学生在好书推荐、朗读展示、精彩片段摘抄、一句话感言、人物点评、畅谈读书收获、写读后感、合作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方式中加强了自我体验。

课前的预习、课内阅读方法的习得、课外阅读的开阔,互相联系与影响。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融入到课前、课内、课外学习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及时评价,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