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16-04-29 00:00:00郭文华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德育之于语文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教育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帮助孩子们发展有益于社会的价值观念。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对象,从德育渗透的内容、方式、作用等几个方面,浅析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可塑性很强,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可行的德育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课本知识,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点化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熏陶。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出现形式

(一)遣词造句中的品德熏陶

小学学习阶段,比较常出现的师生互动就是造句。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在完成字词的积累,不具备深刻的思索能力。此时老师会让学生运用刚学的字词句型造句,这种思维活动恰好能体现学生的潜在思想观念。

例如:老师让小明和小红用“首先……然后……”造句。小明说:“放学后,我首先和小朋友打了一会儿篮球,然后回家吃饭。”相同的情景下,小红造句说:“放学后,我首先完成了家庭作业,然后帮助妈妈洗菜。”显而易见,两个不同的句子,体现了两个不同的孩子的思想情感。小明像一般小学生一样,喜欢玩耍,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而小红先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小小年纪则懂得替妈妈分担家务。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学生问为什么,就证明他们认真听课,并在积极思考。老师在孩子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加以引导,就在课堂上无形中完成了德育的渗透。较之要求孩子们进行课堂小练习,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老师对问题的解答会让他们记忆深刻,是发展德育的一个非常优势的机会。

再如:教材上出现了两个小孩子在争吵的情景。同学举手问老师:“老师,老师,为什么他们两个会吵起来呢?”老师如果单纯解释小孩争吵的原因,那么同学的悟性就仅仅处于分析原因这个阶段。而如果老师站在两个小孩的角度分析一次,又将这两个孩子的立场交换一下,启发问问题的同学,告诉他如何化解争吵,这个同学学到的将是换位思考和宽容的心态。可见老师针对学生提问的这方面,也是渗透德育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形式。

(三)在写作中升华思想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学生,老师在开展作文课的时候,一定是宣传正向的思想感情的。作文课本身是为了在体现同学们的文字运用功底的同时,深刻同学的思想,逐渐培养同学们的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一)拼音识字阶段的德育渗透

拼音识字是低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一阶段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需保证课堂不那么枯燥乏味,把学习和生活联系,是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有这样一个实例,老师在教“打”字时问:“有同学能组词吗?”同学们积极地举手发言,孩子们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这个时候,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借此机会,老师又带领同学很快组出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轻轻松松地达到了德育的效果。

(二)阅读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为什么我们要读一本书》中弗吉尼亚·何尔夫说:“我们是通过自己的感情来获得书中启示而不是通过别人理智的评判。一旦感觉的神经把一股激动之情渗透到心灵时,我们便会获得主要的启示。”作者写作一篇文章,必然是有过一段深刻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写作意图是贯穿在全篇课文中的,抑或明确的,抑或深埋的。只有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阅读指导,才能帮助学生解读其中深意,产生感情共鸣,让学生受到教育。

我曾经记得语文老师在知道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时候,讲到了保尔·柯察金在公园举枪欲自杀,又放下了枪这段。老师十分严肃地向同学们传达,无论遇到何种困难,要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时班上很多同学都哭了,这说明老师的话讲到了同学心里。这段记忆,相信让很多同学毕生难忘,这位老师也成功地给同学们植入了乐观积极这个十分重要的品德。所以,只要让儿童用心去体验,就会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自己的感受也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目的和重要性

品德修养和素质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在保证了知识习得和文化素质培养的质量之后,还要抓好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教育。为人师者,要抓住恰当的机会,启发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品德体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学正是德育内容可以无形渗透的大好机会,在这个阶段给小学生公平的待遇和悉心的关怀,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形成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格,这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下,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老师要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和塑造当代小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情操。

参考文献

[1]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改革,2014(8).

[2]郑玉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书育人·教师新念,2012.

作者简介:郭文华,女,1969年生,吉林徳惠人,现任教于吉林省德惠市菜园子镇大泡秀村小学。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