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2016-04-29 00:00:00李健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层出不穷。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也认识到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创新。因此,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教育的转型往往伴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社会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型,教育也正经历着改革和转型。教育改革和转型总会催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又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

二、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传授知识放在教学实践中的第一位,任何教学实践都以传授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变化。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必须用科学知识来填充,评价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学的知识量为标准。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就把语文课堂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当教学观念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就会成为讲解知识的教学。教学模式也会变得单一,因为小学语文的知识是固定的、有限的。很多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是把精力放在解释概念、字词、文章大意等方面的知识上,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刻板、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降低。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假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立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并非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更不是为了交流思想。很多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们也在积极讨论问题,但是他们讨论的问题都偏离了教学主题,这些热闹的课堂氛围对语文教学没有一点帮助。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最终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回答,最后老师只能自己报出标准答案。对于小学生而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可能比较欠缺,但是很多教师不能认识到这个现实情况,经常以讲解字词、分析文章段落为教学重点,在这样的教学框架内设计几个问题,就以为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并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交流也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受到标准答案的制约,学生根本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成果。

三、用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促进教学创新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自觉用语文教学新观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这对于教学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大胆地尝试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新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某小学语文教师讲解《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结合插图或者多媒体展示少年闰土地的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观察图片分析总结闰土的形象。该老师用风趣的话语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人物形象:“我们阅读课文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图片,老师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小闰土。因为闰土守瓜地里却不介意路人吃瓜。如果我有机会一定要吃一吃闰土的瓜。同学们还看出闰土哪些特点呢?请大家自由讨论。”之后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思路,积极探讨,在阅读文章后总结出闰土的形象特征。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同时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堂课之所以成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其实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够营造开放、有趣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二)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定有趣的生活情境。一些教师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归纳出诗人的创作风格,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刻板印象,不管遇到该诗人的任何诗歌,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师归纳的知识,这样就减少了阅读趣味,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学习体验。而有效的语文教学则是通过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白居易的《草》时,教师可以通过“草”这种常见的物象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草,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再结合诗歌分析诗中“草”的特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对于我们身边常见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不会担心没有话说。因此,再这样的富有生活情境的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展开。

四、小结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现代社会的变化非常迅猛,语文学科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就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自觉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树立语文教学新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友.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王明建. 囿于传统的突围:语文科课程早期现代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