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在任务教学的前提下做好明确任务计划和任务指令,在加设任务指令的前提下不断的发挥试题的引导功能,让学生根据立意写作思路完成习作。本文主要通过联想和分析来提升习作的立意高度,满足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最终教学要求。
【关键词】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被学术界广泛地推崇,并且各地在高考备战过程中,都能深入地探析高考任务型作文的实施状况,针对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做深入剖析。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问题
(一)立意主题肤浅
很多学生在任务型立意作文的写作中,没有深入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多数时候都将关注点停留在表面,导致整个文章纵然文字优美,语言通畅,但还是存在内容不够深刻的状况,这就是学生考试中作文分数偏低的最主要原因。例如材料中出现“山峰”这一关键词,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联想到山峰,即高瞻远瞩,很多学生都从山峰的巍峨等方面考虑问题,最后大家的论文基本立意一致,优劣与否的划分将不是很明显。如果学生能够做到多角度考虑问题,从山峰的特点考虑,认识到从不同的山峰上看待景色将有不同的感悟,这将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考虑文字的理性层面,让文章拓展起来更容易。
(二)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
习作中很多学生会对论文给定材料的内容做初步判断,赞同或者否定其做法,虽然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会对某一观念做好态度阐明,但是目前高考背景下,这种简答的无见解阐明观点的文章,在卷子评定时会被认为立意肤浅。
(三)不能契合材料状况
在写作中很多学生会根据事件状况开展论述,但是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材料内容的情况下,会牵强附会的加入自己的主观观点,甚至很多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不大,这就导致论点与材料契合度比较低。
二、 提升任务型作文材料立意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
联想是通过此物联系彼物,虽然彼物或者此物在联系上面共同点不多,或者说相通之处很少,但若通过联想就能在超越事物客观间隔和距离的情况下,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整体。联想时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出发点,能够将事物整体的构建在一起,即把“事”或者“素材”结合在一起运用。
接近联想,接近联想若从字面上理解即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将其位置或者关系的相近之处看成事物的诱因。例如,提供的联想词语是最美妈妈吴菊平,由最美这一词汇能够想到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这些人,这些词语的共同之处是时间或者空间上有交汇的部分,这些人物相近的地方是他们都是平凡社会中的小人物,但是他们都有着回报社会的大情怀。比如我们在练习公众人物,请重视自己公众形象类文章时,材料给定的内容是郭德纲纵容自己的徒弟打人事件,由此联想到成龙、王菲等人代言的伪劣产品和周杰在遭到小区保安阻拦时公然辱骂保安的行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作为公众人物,但是没有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甚至还有的明星和公众人物歧视他人职业的情况,这都极大的伤害公众的情感,也不利于明星自身职业道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寻找这些词汇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可以无限拓展自己的思维,最后形成系统化网络文字形式,提升自己对文字的感悟力。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分析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于纵向分析问题,能够思考到的问题很多,但是深入探究的问题很少,故此需要培养学生横向分析问题的能力,横向分析主要是同一时间截面上的横向静态分析状况,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事件的发现特点,最后根据特点状况分析整理好类别或者条理的,但是在此需要了解一点即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发展的状态中,因而需要深刻的认识事物的发展状况,并不离开事物的发展过程分析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就身边的事件为例,做系统化案例讲解,教师上课给学生发送微信红包,就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果从横向角度考虑问题需从刚开始发红包和红包发一段时间后两个状况做系统化分析,并详细地指出两个时间段内发红包的意义作用或者影响和危害,为详细划分教师可以把意义和危害从两个类别上做罗列。若从纵向方向考虑问题,需要详细的分析上课发红包的利与弊。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进程交织,能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并且学生也打破以往分析中的单项思维,锻炼学生从多角度探寻问题,提升学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任务型作文是当前高考的重点内容,高考历年的考试中都有涉及,学习中其难点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导致整体的立意很肤浅,学生即使写作过程中用心写作但最后效果不佳。本文主要是通过探寻,开展可操作性的写作训练,由于立意作文的构思是系统性过程,学生不是单纯地想就能找到文章立意,需要学生有文字累计,并且有创新思维,然后有将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语言驾驭能力,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学生才能思考出新的立意。但是若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学生状况给学生一点建议,并配合有效训练,相信学生将会形成良好的自觉性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仁港.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语文知识,2013(8).
[2] 张美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J].中学语文,2014(12).
[3] 黄硕.例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领及备考策略 [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6).
[4] 尤立增.提升作文讲评的效率——“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课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6(3).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