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本”阅读教学新常态

2016-04-29 00:00:00张婷娜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将“生本”理念融入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本文通过列举各种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期阐释“生本”阅读教学课堂的新常态,以便提升高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本理念;阅读教学;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生本”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教师所做一切都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理念。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生本”理念为教学基础,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动性,这便需要老师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创新阅读教学策略,突出阅读教学新常态,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以生为本,从能力出发选择阅读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之前,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握学生阅读中的重难点问题,再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以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在深入研究文本重难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学问卡”,其主要内容包括: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在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和“月光下的荷塘”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等。指引学生在课前自学阶段,围绕“学问卡”上的问题,预习《荷塘月色》文本;其次,在“学问卡”上设置“自己的新问题”一栏,让学生将自己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将自己预习中的感悟写在“学问卡”上;最后,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再将“学问卡”收集起来,查阅学生的问题解答情况,并整理学生阅读中产生的新问题。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意识到了文本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对这篇散文的表达技巧有比较深切的体会。还有,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它们往往更有代表性,也更生动活泼,有时甚至能引发教师的新思路和教学切入点。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教师才能“以学定教”,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和重难点处的教授方式等。在这样的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基础上的阅读教学,才是有的放矢,效率倍增的。

二、立足文本,从文体角度选择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文本,以文体定教法。例如:在古典诗歌《蜀道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需运用区别于记叙文、散文和杂文,甚至是文言文的讲解策略。运用诵读为主、逐层体悟、知人论世的层递式策略。以诵读涵泳为主要教学手段,使之贯穿课堂始终,带领学生从感受蜀道的艰险和文章的感情基调入手,再了解《蜀道难》的诗歌脉络,最后再结合诗人的创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而在散文的教学中,虽然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但不需要通篇诵读,只需反复朗读精彩片段或理解的重难点部分。散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散文的内容,即物、景、人、事的角度,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角度,仔细理会、品析语言、体会情感。对于议论文的教学,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从论点上宏观把握,从论证上辨明结构层次,从论据上明晰作用。如能不断重复这样的古典诗歌、散文和议论文的教学策略,学生也会变得训练有素,长期体验一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围绕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

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本”理念,便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的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读模式,则难以让学生体会作者与地坛的关系,作者与地坛中景物的关系,以及作者与母亲的关系,进而也难以理解散文的深挚情感和理性思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阅读重难点问题: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在地坛思考“死”和“活”的问题时,母亲做了怎样的努力?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作者认为“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认为的生活中的苦难有哪些,加深对“苦难”的体悟。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抓住文本重点,进而探究了文本的理解难点,也让学生领悟了作者爱地坛,更爱母亲的原因。通过全班交流“生活中的苦难”的环节,延伸了课堂,拓展了学生对生活、对未来思考。

再例如:在学习《劝学》时,教师可采用诵读、问题导学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讨论,深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比喻,清晰的论述层次。具体的,通过反复诵读先让学生全面感受文章,初步体会行文脉络;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探讨《劝学》每一部分的说理角度和说理方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说理方式,也能够使得文本的经典句子熟读成诵,勉励自己及早努力,端正学习态度,运用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诵读、问题导学和合作探究法的交替运用,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文言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认识,提升对文言文艺术魅力的鉴赏水平。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能力在评价中提升

在以往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学习的压力。同时,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多位学生,从而难以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导致评价的结果不够细致、不够全面。然而,在“生本”阅读教学课堂的新常态下,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缺点,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省意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其中,互评机制主要包括作业互评机制、课堂表现互评机制等内容,有利于检测学生对语文阅读重难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中获得感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可首先参看一下学生的“学问卡”,看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请学生口译或板书句子翻译,让其他学生来做评判,看翻译是否正确、严谨、通顺;在检测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时,由学习心得较多的学生谈做法和思路,指导学习心得较少的学生,从而在整个班级中形成合理的交流机制,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在一些语文阅读的基础课、复习中,老师还应该尽量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某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组织开展相应内容的学习活动,从而创设出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全面评价的能力。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将“生本”理念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课堂会呈现出以上四个环节组合而成的教学新常态:由“学问卡”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由文本定教学的重难点,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以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自省和进步。以这样的教学策略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课堂,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伟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落实[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11).

[2]江卫红.凸显“生本”理念的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4(9).

[3]陆红亚.生本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教育(海南),2014(20).

[4]王多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体会[J].文教资料,2015(17).

(编辑:龙贤东)